肛門或肛管窄小


肛門或肛管窄小屬於先天性肛門直腸狹窄的臨床表現。其狹窄的部位多見於肛管或肛門口,範圍短,呈環形,又稱肛門膜狀狹窄。

肛門或肛管窄小的原因

先天性肛門直腸狹窄可以生於肛門、直腸的各個區段,大體可分為肛門狹窄、肛管狹窄、肛管直腸交界處狹窄、直腸狹窄、肛管直腸狹窄等。除肛門狹窄多見外,其他各型都極為罕見。肛門狹窄屬於低位畸形,是胚胎髮育後期,肛膜吸收不全或生殖皺襞過度融合,遮蓋部分肛門。其狹窄的部位多見於肛管或肛門口,範圍短,呈環形,又稱肛門膜狀狹窄。肛管狹窄也屬低位畸形,整個肛管口徑都窄小,狹窄段呈管狀。肛管直腸交界處狹窄屬於中間位畸形,肛管與直腸發育基本正常,但肛管皮膚與直腸粘膜連接處有一環狀或鐮狀的索帶。直腸狹窄屬於高位畸形,多發生於直腸壺腹上部,呈環狀或管狀。肛管直腸狹窄多波及肛門口至直腸下段數厘米長,呈管狀,狹窄直腸多已通過恥骨直腸肌環,其起始部位常位於肌環處,因此也多屬於高位畸形。

肛門或肛管窄小的診斷

有排便不暢史結合局部檢查即可確診。在難以判斷狹窄區段時,可用鋇灌腸攝片幫助確診。

因狹窄程度不同而表現各異。重度狹窄出生後即有排便困難,表現為排便時努掙,啼哭,可在數日至數月出現低位腸梗阻徵象。輕度狹窄者稀軟便能正常排出,僅在大便成形時出現排便費力,糞便成細條形,經常性便秘,甚至發生糞嵌塞。也有直到成年才因長期解便困難而就診者。長期排便不暢可引起近端直、結腸逐漸擴大而導致繼發性巨直結腸症。肛門局部可見肛門狹小,甚至僅有一小孔,連導尿管也不能插入。高中位狹窄,肛門外觀可正常,但指檢時第五指不能通過狹窄段。

肛門或肛管窄小的鑒別診斷

肛門或肛管窄小的鑒別診斷:

1、直腸閉鎖:肛門發育正常 但出生後無大便,並伴腸梗阻徵象。直腸指檢向上受阻有波動感。倒立位X線檢查,若直腸有膜性膈為直腸閉鎖若直腸大段缺如為無直腸畸形,有時可伴無肛門畸形。

2、肛門閉鎖:患兒出生後無胎糞排出,很快出現嘔吐、腹脹等位腸梗阻癥狀,局部檢查,會陰中央呈平坦狀,肛區部分為皮膚覆蓋。部分病例有一色素沉著明顯的小凹,並有放射皺紋,刺激該處可見環肌收縮反應。嬰兒哭鬧或屏氣時,會陰中央有突起,手指置於該區可有衝擊感,將嬰兒置於臀高頭低位在肛門部叩診為鼓音。出生後無胎糞排出,肛區為皮膚覆蓋,哭鬧時肛區有衝擊感。倒置位X線側位片上,直腸末端正位於恥尾線或其稍下方,超聲波、穿刺法測得直腸盲端距肛區皮膚1.5cm左右。

3、直腸與肛門狹窄:直腸與肛門狹窄是指肛門、肛管和直腸的腔徑變細、變形或不同程度的腸梗阻,稱為肛門與直腸狹窄。因狹窄部位各異,分肛門狹窄及直腸狹窄(多見齒狀線上方2.5-5 cm或直腸壺腹部),狹窄部位常在10cm以內,與原發病變性質有關,狹窄上端擴張,狹窄處繼發糜爛。潰瘍、形成癲痕或被其他組織代替。本病一般指診可提供重要資料,但上端病變較隱蔽,應做多方檢查,才能作出正確的診斷。

4、肛門畸形:肛門畸形類型眾多,直腸盲端和瘺管的位置各異。其發病率在新生兒中為1∶1500~5000,占消化道畸形的首位。男性多於女性,高位畸形在男性約佔50%,女性佔20%。各種瘺管的發生率在女性為90%,男性為70%。合并其它先天性畸形的發生率約有30~50%,且常為多發性畸形。有家族史者少見,僅1%。有遺傳性,但遺傳方式尚無定論。

有排便不暢史結合局部檢查即可確診。在難以判斷狹窄區段時,可用鋇灌腸攝片幫助確診。

因狹窄程度不同而表現各異。重度狹窄出生後即有排便困難,表現為排便時努掙,啼哭,可在數日至數月出現低位腸梗阻徵象。輕度狹窄者稀軟便能正常排出,僅在大便成形時出現排便費力,糞便成細條形,經常性便秘,甚至發生糞嵌塞。也有直到成年才因長期解便困難而就診者。長期排便不暢可引起近端直、結腸逐漸擴大而導致繼發性巨直結腸症。肛門局部可見肛門狹小,甚至僅有一小孔,連導尿管也不能插入。高中位狹窄,肛門外觀可正常,但指檢時第五指不能通過狹窄段。

肛門或肛管窄小的治療和預防方法

1、預防

肛門部手術損傷和炎症時,要防止肛門狹窄。譬如痔瘡手術切除痔塊時,應在痔塊之間保留一條正常皮膚和粘膜。此外,肛瘺手術時不可切除過多皮膚。手術後,要保持局部的清潔衛生,防止各種感染,引起肛門狹窄。

2、肛門擴張

即在肛門手術和損傷後,對有輕度狹窄者應用手指擴張肛門每周1~2次,間隔時間逐漸延長,直到狹窄消散後不再發生。一般療程需6~7周,效果良好。人工指擴張療法,對狹窄嚴重或狹窄時間較長者,效多不佳。應當選擇手術治療。

參看

  • 先天性肛門直腸畸形
  • 小兒先天性直腸肛門畸形
  • 新生兒肛門和直腸畸形
  • 先天性直腸肛門畸形
  • 先天性肛門直腸狹窄
  • 肛門失禁
  • 肛門閉鎖
  • 臀部癥狀

注:僅供參考,身體疾病請咨詢專業醫生。

<< 上一个: 肛門畸形 下一个: 肛門會陰區潮濕不潔>>

相關問題


    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