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sia ,FD),是指具有上腹痛,上腹脹,早飽,噯氣,食欲不振,惡習,嘔吐等不適癥狀,經檢查排除引起這些癥狀的器質疾病的一組臨床綜合征,癥狀可持續或反覆發作,病程一般規定為超過一個月或在十二月中累計超過十二周,FD是臨床上最常見的一種功能性胃腸病,歐美的流行病學高查表明,普通人群中有消化不良癥狀者佔19%-41%,我國某市一份調查報道,FD占該院胃腸病菌專科門診患者的50%,FD不僅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而且構成 相當高的醫療費用,因此已逐漸成為現代社會中一個主要的醫療保健問題。  

[病因和發病機制]

病因和發病機制至今尚未清楚,大量研究提示可能與多種因素有關,一般認為,上胃腸動力障礙是FD的主要病理生理學基礎,證據是在過半數的FD患者有胃固體排空延緩,近端胃及胃竇運動異常,幽門十二指腸運動失常,消化間期3相胃腸運動異常等胃腸動力障礙的表現,近年研究還發現胃腸動力障礙常與胃電活動異常 並存,促胃腸動力學葯治療可使大部分分患者的癥狀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近年來,內臟感覺受到重視,早期研究發現FD患者胃的感覺容量明顯低於正常人,表明患者存在胃感覺過敏。近年研究提示,這種感覺過敏與感覺傳入通道異常有關,即正常的內臟傳入信號在脊髓,腦的水平被放大,產生過強反應。這就可以解釋,FD的癥狀在有胃排空延遲者是通過機械感受器產生,而在胃排空正常者,則由於中樞信號放大同樣可以產生,精神困素和應激因素一直被認為與FD的發病有密切的關係,調查表明,FD,患者存在個性異常,焦慮,抑鬱積分顯著於高於正常人和十二指腸潰瘍組,有調查報道在FD患者辭海中,特別是童年期應激事件的發生頻率高於正常人和十二指腸潰瘍組,但精神因素的確切致病機制尚示闡明。

再者胃鏡檢查結果提示約半數FD患者有幽門螺桿菌感染及由此而引直的慢性胃炎,但研究至今未發現幽門螺桿菌感染及慢性胃炎與FD癥狀有明確的相關性,且長期隨訪證明,經治療幽門螺桿菌被根除並伴慢性胃炎病理組織學改善之後,大多數患者癥狀並未得到改善,因此目前多數學者認為幽門螺桿菌感染及慢性胃炎在FD發病中不起主要作用。  

[臨床表現]

並無特徵性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上腹痛,上腹脹,早飽,噯氣,食欲不振,噁心,嘔吐等。常以某一個或茉一組癥狀為主,在病程中癥狀也可發生變化,起病多緩慢,病和經年累月,哇持續性或反覆發作,不少患者有飲食,精神等誘發因素。

上腹痛為常見癥狀,部分患者以上腹痛為主要癥狀,伴或不伴有其他上腹部癥狀。上腹痛多無規律性,在部分患者上腹痛與進食有關,表現為飽痛,進食後緩解,或表現為餐後0。5-3。0小時之間腹痛持續存在。

早飽,腹脹,噯氣亦為常見癥狀,可單獨或以一組關頭出現,欄或不伴有腹痛,早飽是指有飽感但進食後不久即有飽感,致攝信食物明顯減少。上腹脹多發生於餐後,或呈持續性進餐後加重。早飽滿和上腹脹常駐伴有噯氣。噁心,嘔吐並不常見,往往發生在胃排空明顯延遲的患者,嘔吐多為當餐胃內容物。

不秒患者同時伴有失眠,焦慮,抑鬱,頭痛,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癥狀,這些癥狀在部分患者與「恐癌」心理有關。

根據臨床特點,可將本病分為潰瘍型(上腹痛為主)、動力障礙型和非特異型。  

[檢查]

1.上腹痛腹脹、早飽、噯氣噁心、嘔吐等上腹部癥狀超過三個月;

2.內鏡檢查未發現潰瘍糜爛、腫瘤等器質性病變;

3.實驗室超聲波、X線等檢查排除肝膽胰、腸道器質性病變;

4.無糖尿病結締組織病、精神病等;

5.無腹部手術史;

6.追蹤2-5年2次以上胃鏡複查,未發現新的器質性病變。  

[診斷和鑒別診斷]

診斷標準:1、有上腹痛,有腹脹,早飽,噯氣,噁心,嘔吐等上腹不適癥狀,至少持續四周或十二月中累計超過十二周;2、內鏡檢查未發現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糜爛、腫瘤等器質性病變,未發現食管炎,也無上述疾病病史;3、實驗室、B超、X線檢查排除肝膽胰疾病;4、無糖尿病、腎臟病、結締組織病及精神病;5無腹部手術史。對科研病例選擇還需將伴有腸易激綜合征者除外,以免影響研究的可比性;經定期隨訪未發現新的哭質性病變,隨訪時間一年以上。

診斷程序:FD為 一排除性診斷,在臨床實際工作中,既要求不漏診器質性疾病,又不應無選擇性地的對每項例患者進行全面的實驗室外及特殊檢查。為此,在全面病史採集和體格檢查的基礎上,應先判斷患者有無下列器質性疾病的「報警癥狀和體征」:45歲以上,近期出現消化不良癥狀;有消瘦、貧血、嘔血、黑糞、吞咽困難、腹部腫塊、黃疸等;消化不良癥狀進行性加重。對有「報警癥狀和體征」者,必須進行徹底檢查直至找到病因。對年齡在45歲以直且無「報警癥狀和體征」者,可選擇基本的檢查如血、尿常規、糞隱血試驗、血沉、肝功能試驗、胃鏡、腹部B超(肝、膽、胰),或先予經驗性治療2-4周觀察療效,對診斷可疑或治療無效者有針對性地選擇進一步檢查。

鑒別診斷:需要鑒別的疾病見診斷標準所列。其中要特別指出的是,以往將有燒心、反酸癥狀現時胃鏡檢查未見有反流性食管炎者列為反流型的FD,現已將這部分患者歸為內鏡檢查陰性的胃食管反流病。  

併發症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種良性胃腸道功能性疾病,經適當治療可得到有效控制,其預後良好。臨床癥狀(早飽、食欲不振、噁心、嘔吐等)如不能緩解,可出現維生素缺乏、低蛋白症等。  

[治療]

主要是對症治療,遵循綜合治療和個體化治療的原則。

一、 一般治療 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煙、酒及服用非甾體抗炎葯。無特殊食譜,避免個人生活經歷中會誘發癥狀的食物。注意根據患者不同特點進行心理治療。失眠、焦慮者可適當予以鎮靜葯。

二、 藥物治療 無特效藥,主要是經驗治療。

(一) 抑制胃酸分泌葯 一般用於以上腹痛為主要癥狀的患者,可選擇性H2受體拮抗劑或質子泵抑制劑。

(二) 促胃腸動力葯 一般適用于于上腹脹、早飽、噯氣為主要癥狀患者。多潘立酮10mg,3次/日,或西沙必利5-10mg,3次/日,均在餐前15-30分鐘服用,療程2-8周。據報道西沙必利療效吃力優於多潘立酮,但因有促進小腸運動作用,小部分患者有腹鳴、稀便或腹瀉、腹痛等不良反應,減少刺激量或使用一段時間後,不良反應可減輕至消失,但有嚴重心律失常不良瓜子的報道,使用中對特別大劑量與長期服用者應注意或及時減量,甲氧氯普胺因長期服用不良反應大,現已少用於FD治療。

(三) 根除幽門螺桿菌治療 對小部分有幽門螺桿菌感染的FD患者可能性有效,對於癥狀嚴重者可試用。

(四) 抗抑鬱葯 上述治療療效欠佳而伴隨精神癥狀明顯者可試用,常用的有三環類抗抑鬱如阿米替林;新的珍有選擇性抑制5-羥色胺再攝取的抗抑鬱葯如帕羅西汀等,宜從小劑量開始,注意藥物的不良反應。

(五)其他:可用黏膜保護劑,如氫氧化鋁凝膠、鉍劑、硫糖鋁、麥滋林-S等。  

[藥品]

(一)抑制胃酸分泌葯,一般適用於以上腹痛為主要癥狀的患者,可選擇:(1)H2受體拮抗劑,常用的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2)質子泵抑制劑,此類葯抑制胃酸程度和時間都優於H2受體拮抗劑,如奧美拉唑(洛賽克)每日-40毫克,有明顯療效,也可選用蘭索拉唑,潘托拉唑等。

(二)促胃動力葯,適用於以腹脹、早飽、噯氣為主要癥狀的患者,可用嗎丁啉10毫克,一日3次,或西沙必利5-10毫克,一日3次,餐前15-30分鐘服用,療程2-8周。少數人服西沙必利後有腸鳴、腹瀉等副作用,減少劑量或使用一段時間後,副作用可減輕或消失。

(三)抗幽門螺桿菌治療,適用於有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患者,有效的抗生素有克拉黴素(每日-1.0克)、阿莫西林(每日-2.0克)、甲硝唑(每日800毫克),可單獨或聯合應用,還可配合膠體鉍劑,如枸櫞酸鉍鉀、硫糖鋁等。

(四)抗抑鬱葯,不少患者伴有失眠、焦慮、抑鬱、頭痛、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癥狀,輕者可通過心理治療,消除顧慮,精神癥狀明顯者可試用三環類抗抑鬱葯如阿米替林,或氟西汀等,宜從小劑量開始。失眠者可適當服用鎮靜葯。

參看

  • 《家庭醫學百科·醫療康復篇》- 功能性消化不良

注:僅供參考,身體疾病請咨詢專業醫生。

<< 上一个: 功血 下一个: 功能性下丘腦性閉經>>

相關問題


    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