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房顫


初次房顫且在24~48小時以內,稱為急性房顫。通常,發作可在短時間內自行停止。對於癥狀顯著者,應迅速給予治療。

急性房顫的原因

最常見於風濕性二尖瓣狹窄,其次為冠心病、甲狀腺機能亢進,亦可見於慢性縮窄性心包炎、心肌病、病毒性心肌炎等,低溫麻醉、胸腔和心臟手術後、急性感染及腦血管意外也可引起。

急性房顫的診斷

心房顫動時心室率常在100-160次/分間,節律完全不規則,心音強弱、快慢不等,脈搏也強弱不等,同一分鐘內脈搏數小於心跳數。當心室率不太快時,病人可無自覺癥狀;室率過快時,則可有心悸、頭暈胸悶、氣急等。心房顫動使心輸出量降低30%,常可發生心功能不全。

檢查方法: 心電圖上P波消失,而代之以頻率為350-600次/分、形狀大小不同、間隔不均勻的f波。QRS波群間距離絕對不規則。

急性房顫的鑒別診斷

當房撲、房顫合并室內傳導阻滯或衝動沿預激綜合征旁道前傳時應與室速及室顫相鑒。

(一)房撲應與其他規則的心動過速進行鑒別 心室率150次/min左右的房撲需與竇性心動過速和室上性心動過速鑒別。仔細尋找心房活動的波形、及其與QRS波群的關係,輔以減慢房室傳導以暴露撲動波的措施,不難作出鑒別。房撲與心房率在250次/min左右且伴有2∶1房室傳導阻滯的房速有時難以鑒別。

(二)房顫應與其他不規則的心律失常鑒別 如頻發早搏、室上性心動過速或房撲伴有不規則房室傳導阻滯等。心電圖檢查可以作出診斷。房顫伴完全性束支傳導阻滯或預激綜合征時,心電圖表現酷似心室性心動過速。仔細辨認房顫波、以及R-R間距的明顯不規則性,有利於確診房顫。

(三)房顫伴頻率依賴性心室內傳導改變與室性異位搏動的鑒別 個別QRS波群畸形有時難以作出鑒別。下列各點有利於室性異位搏動的診斷:畸形的QRS波群與前一次心搏有固定配對間距,其後且有較長間歇;V1單相或雙相型QRS(非rSR′型)波群,V5S或rS型QRS波群。以下各點有利於頻率依賴性心室內傳導改變的診斷:心室率偏快,畸形的QRS波群與前一次心搏無固定間距,大多為一個較長的R-R間距後第一個提早的QRS波群,其後無長間歇;V1rSR′型QRS波群,V6中有小Q波;同一導聯上可見不同程度的QRS波群增寬。

心房顫動時心室率常在100-160次/分間,節律完全不規則,心音強弱、快慢不等,脈搏也強弱不等,同一分鐘內脈搏數小於心跳數。當心室率不太快時,病人可無自覺癥狀;室率過快時,則可有心悸、頭暈胸悶、氣急等。心房顫動使心輸出量降低30%,常可發生心功能不全。

檢查方法: 心電圖上P波消失,而代之以頻率為350-600次/分、形狀大小不同、間隔不均勻的f波。QRS波群間距離絕對不規則。

急性房顫的治療和預防方法

對於癥狀顯著者,應迅速給予治療。最初治療的目標是減慢快速的心室率。靜脈注射洋地黃、β受體阻滯劑或鈣通道阻滯劑,使安靜時心率保持在60~80次/分,輕微運動後不超過100次/分。必要時,洋地黃與β受體阻滯劑或鈣通道阻滯劑合用。心力衰竭與低血壓者忌用β受體阻滯劑與維拉帕米,預激綜合征合并房顫禁用洋地黃與鈣通道阻滯劑。經以上處理後,房顫常在24~48小時內自行轉復,仍未能恢復竇性心律者,可應用藥物或電擊復律。如患者發作開始時已呈現急性心力衰竭或血壓下降明顯等表現,宜緊急施行電復律。ⅠA(奎尼丁、普魯卡因胺)、ⅠC(普羅帕酮)或Ⅲ類(胺碘酮)抗心律失常葯物均可能轉復房顫,成功率60%左右。奎尼丁可誘發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增加死亡率,目前已很少應用。ⅠC類葯亦可致室性心律失常,嚴重器質性心臟病患者不宜使用。胺碘酮致心律失常發生率最低。藥物復律無效時,可改用電復律。①對急性房撲或房顫:a.首選西地蘭0.4mg加入10%葡萄糖液20ml緩慢靜注,若室率控制仍不滿意,1小時後可再給予西地蘭0.2-0.4mg;b.若心功能相對較好,可聯合使用倍他樂克或異搏定。②對合并有預激綜合征者:宜用胺碘酮或心律平,禁用洋地黃及異搏定。(2)恢復竇性心律:有復律指征者,首選直流電復律,次選藥物復律,常用的復律葯有:胺碘酮、心律平、奎尼丁等。(3)維持竇性心律:常用胺碘酮或奎尼丁來維持竇性心律。(4)抗凝治療:對慢性房顫患者,給予華法林或阿司匹林(300mg/d)以減少血栓栓塞的發生率。

參看

  • 甲亢性心臟病
  • 冠心病
  • 胸部癥狀

注:僅供參考,身體疾病請咨詢專業醫生。

<< 上一个: 急性非化膿性一過性頸淋巴結腫脹 下一个: 急性腸扭轉>>

相關問題


    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