潰瘍分枝桿菌感染


潰瘍分枝桿菌感染(mycobacterium ulcerans infection),世界各地都有,主要在熱帶雨林地區。本菌的自然宿主和人類傳播途徑尚不清楚,昆蟲可能是傳播媒介。皮損好發於前臂及小腿。起初為堅實無痛性皮下結節,破潰後形成壞死性潰瘍,邊緣呈穿鑿性緩慢擴大,周圍皮膚隆起,有浸潤及色素沉著,表面乾燥,潰瘍底部為黏著性灰色假膜,一般潰瘍較為表淺,個別可深及骨膜。可分為潰瘍前期(早期)、 潰瘍期、潰瘍後期。組織病理有所不同。確診需作培養及動物接種。全身治療氯法齊明療效較好,

潰瘍分枝桿菌感染的病因

(一)發病原因

潰瘍分枝桿菌感染(mycobacterium ulcerans infection)的病原菌潰瘍分枝桿菌(mycobacterium ulcerans)為環球腐生菌,本菌生長緩慢,為非產色分枝桿菌,培養後生長溫度在24~31℃,3~5周形成菌落。硝酸鹽反應陰性,煙酸試驗陽性,觸酶試驗陽性,中性紅試驗陽性。豚鼠接種不敏感,小鼠足墊接種可獲得成功。

(二)發病機制

發病機制還不確切。目前沒有其他相關內容描述。

潰瘍分枝桿菌感染的癥狀

皮損好發於前臂及小腿。起初為堅實無痛性皮下結節,破潰後形成壞死性潰瘍,邊緣呈穿鑿性緩慢擴大,周圍皮膚隆起,有浸潤及色素沉著,表面乾燥,潰瘍底部為黏著性灰色假膜,一般潰瘍較為表淺,個別可深及骨膜。病人沒有全身癥狀,局部淋巴結不腫大,不發熱。一般皮損呈單發,但也可在周圍見有衛星病灶,幾個月後可自行痊癒,極個別可持續數年。病程越長,皮損越大,由於瘢痕攣縮引起嚴重畸形。

皮損為單發的結節或潰瘍,局部淋巴結不腫大,無全身癥狀,潰瘍底塗片或組織切片可見到大量抗酸桿菌,確診需作培養及動物接種。

潰瘍分枝桿菌感染的診斷

潰瘍分枝桿菌感染的檢查化驗

組織病理:

1.潰瘍前期(早期) 皮下脂肪組織壞死,細胞核消失,纖維蛋白沉著,細小的鈣質沉著可見於壞死部位,網狀纖維增加。病灶中心有桿菌菌落,大的菌落經抗酸染色肉眼可見。離開壞死部位桿菌劇減。無顯著炎性反應,在壞死部位及周圍無充血及細胞浸潤。

2.潰瘍期 真皮膠原纖維變性,汗腺周圍水腫,小血管周圍有炎症細胞浸潤;表皮變性形成潰瘍。

3.潰瘍後期 大約潰瘍形成3周後,部分病灶內可見到巨細胞和泡沫細胞,表皮下有帶狀分布的淋巴細胞浸潤,壞死組織上方可出現結核結節樣肉芽組織。

潰瘍分枝桿菌感染的西醫治療

(一)治療

全身治療氯法齊明(氯苯吩嗪)療效較好,局部治療小結節只需切除,大結節及潰瘍切除後需植皮。應積極預防繼發感染。

(二)預後

一般皮損呈單發,但也可在周圍見有衛星病灶,幾個月後可自行痊癒,極個別可持續數年。病程越長,皮損越大,由於瘢痕攣縮引起嚴重畸形。

參看

  • 血液內科疾病

注:僅供參考,身體疾病請咨詢專業醫生。

<< 上一个: 潰瘍性皮膚結核 下一个: 潰瘍病急性穿孔>>

相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