瀰漫性鼓音


水腫腫勢呈瀰漫狀態,皮膚繃緊,按壓有凹陷隨即回復,用手敲打呈鼓音

瀰漫性鼓音的原因

體內水液代謝失調,泛溢肌表而致腫.病理性的大多有機體疾病因素,如急慢性各型腎炎,腎病綜合症,肝硬化腹水,各種慢性消耗性疾病晚期伴隨癥狀

瀰漫性鼓音的診斷

水腫系指血管外的組織間隙中有過多的體液積聚,為臨床常見癥狀之一。與肥胖不同,水腫表現為手指按壓皮下組織少的部位(如小腿前側)時,有明顯的凹陷。祖國醫學稱之為「水氣」,亦稱為「水腫」。

瀰漫性鼓音的鑒別診斷

(1)心源性水腫:常見於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或慢性心包炎等。

(2)腎源性水腫:常見於腎小球腎炎、腎盂腎炎及腎病綜合征等。

(3)肝源性水腫:常見於病毒性肝炎、肝硬變等。

(4)營養不良性水腫:常見於低蛋白血症、維生素Bl缺乏症等。

(5)結締組織病所致的水腫:常見於紅斑狼瘡、硬皮病及皮肌炎等。

(6)變態反應性水腫:如血清病等。

(7)內分泌性水腫:常見於席漢病、甲狀腺功能減低及庫欣綜合征等。

(8)特發性水腫:如功能性水腫等。

(9)其它:貧血性水腫、妊娠中毒性水腫。

水腫系指血管外的組織間隙中有過多的體液積聚,為臨床常見癥狀之一。與肥胖不同,水腫表現為手指按壓皮下組織少的部位(如小腿前側)時,有明顯的凹陷。祖國醫學稱之為「水氣」,亦稱為「水腫」。

瀰漫性鼓音的治療和預防方法

1)宣肺利水:主要臨床表現為風邪外襲所致發熱,惡寒,惡風,頭痛,肢體關節酸痛,咳嗽,舌苔薄白脈浮。浮腫先見於面部,後遍及全身,小便不利。中醫稱此種水腫為風水,多見於急性腎炎或慢性腎炎急性發作。常用方劑有越婢加術湯和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常用藥物有麻黃、生石膏、生薑、白朮、防風、桑白皮、雙花、連翹、薄荷、前胡、赤小豆、車前子、澤瀉、白茅根、益母草等。

(2)健脾化濕、利水消腫:臨床表現為全身凹陷性水腫,腰以下為甚,身重倦怠,小便量少,納呆,胸悶,苔膩、脈濡。常用方劑為五苓散合五皮飲加減,常用藥物有茯苓、豬苓、澤瀉、白朮、桂枝、桑白皮、大腹皮、生薑皮、陳皮、茯苓皮等。上半身腫甚而喘者加麻黃、杏仁、葶藶子;下半身腫甚加防己、川椒、厚朴等;如濕熱壅盛,煩熱口渴,小便短赤,大便秘結,苔黃膩,加大黃、木通、小薊等。

(3)溫中健脾、行氣利水:本法適用於脾陽虛弱者。主要臨床表現為下肢浮腫較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復,胸悶腹脹,納少便溏,面色萎黃,神疲肢冷,小便量少,舌淡苔白,脈滑沉緩。常用方劑為實脾飲加減,藥物有:茯苓、白朮、附子、乾薑、厚朴、木香、大腹皮、木瓜、草果、甘草,可加豬苓、澤瀉、党參、黃芪等。

(4)溫腎利水:適用於腎陽衰微者。主要表現為全身高度水腫,腰以下為甚,腰膝酸軟,肢冷畏寒,神疲倦怠,面色慘白,尿少,舌淡胖有齒痕,脈沉細無力。常用方劑有真武湯、金匱腎氣丸等。藥物有茯苓、白朮、白芍、附子、生薑、熟地、丹皮、澤瀉、山藥、山萸肉、肉桂等。

參看

  • 淋巴水腫
  • 肺水腫
  • 全身癥狀

注:僅供參考,身體疾病請咨詢專業醫生。

<< 上一个: 瀰漫性臍周疼痛 下一个: 瀰漫性骨質疏鬆>>

相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