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發室性期前收縮


室性期前收縮是指由希氏束分支以下起搏點提早產生的心室激動,又稱室性異位搏動,為小兒最常見的心律失常,由折返或自律性增高所致。頻發(>6次/分或30次/小時),持續呈聯律的,連續發生2-3次早搏,呈多源性或短陣心動過速者。QRS波群畸形顯著或時限>0.14秒者。

頻發室性期前收縮的原因

室性期前收縮:①提前出現的QRS波,其前無P波。②期前的QRS波增寬(年長兒>0.12s,嬰幼兒>0.10s)畸形,其後的T波方向與之相反,如起搏點在房室束鄰近,則QRS波接近正常。③代償間歇為完全性。

在心電圖同一導聯中,期前收縮形態不同,聯律間期不等,為多形性期前收縮。每間隔一個竇性搏動之後出現一個期前收縮稱二聯律,每隔2個竇性波動之後出現一個期前收縮為三聯律如此類推,四、五聯律等期前收縮每分鐘在5次以上稱為頻發期前收縮,5次以下為偶發。

隨著心臟電生理研究的進一步深入,對期前收縮的發生機制也有了一些新認識,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種理論能給予完滿解釋。根據晚近的文獻報道,主要有以下幾種學說:①折返激動。②異位節律點自律性增高。③觸發活動。④並行心律。

頻發室性期前收縮的診斷

多數病人無明顯癥狀。年長兒可有心悸,心前區不適,心跳不規則或感到胸前撞擊心臟,突然下沉或停頓,心臟病患者發生期前收縮癥狀多明顯。心臟聽診發現兩次距離很近的心搏之後有較長的間歇,與脈搏間歇一致。期前收縮的第1心音多數增強,第2心音減弱

併發症: 一般無併發症如並發於心臟疾患後,心悸等癥狀多較明顯

診斷: 期前收縮的診斷主要依靠心電圖檢查,室性期前收縮在健康兒童較常見。僅有室性期前收縮,並非有心臟病,如何評估室性期前收縮的臨床意義,應了解患兒有無伴隨癥狀,如心慌、頭暈或暈厥發作,以及有無心臟病,需進行必要的檢查。

頻發室性期前收縮的鑒別診斷

對良性期前收縮與病理性期前收縮鑒別要點:

(1)病理性期前收縮(器質性期前收縮):①多有先天性或後天性心臟病等基礎疾病,或有代謝紊亂及藥物中毒等病理狀態。②聯律性或連發性期前收縮。③多源性或多形性期前收縮。④呈並行心律的期前收縮。⑤室性期前收縮QRS波群顯著增寬>0.14~0.16s。⑥各型期前收縮並存。⑦期前收縮後的竇性心搏T波發生改變。⑧R-on-T型期前收縮。⑨頻發期前收縮。⑩運動後期前收縮次數增多或運動負荷試驗陽性。?心電圖有心肌損害徵象,如ST段、T波改變。?伴有其他心律失常如心動過速、心動過緩、傳導阻滯或Q-T間期延長的期前收縮。?起源於左室的期前收縮。

(2)良性期前收縮(功能性期前收縮,也有人稱為單純性期前收縮):①無器質性心臟病病史多偶然發現②臨床多無明顯癥狀活動不受限心界不大,無器質性心臟雜音。③期前收縮在夜裡或休息時增多,活動後心率增快時期前收縮次數減少或消失。④期前收縮呈單源性,聯律間期固定無R-on-T現象,無短陣室性心動過速,無Q-T間期延長及ST段T波改變,無傳導阻滯等其他心電圖異常。

多數病人無明顯癥狀。年長兒可有心悸,心前區不適,心跳不規則或感到胸前撞擊心臟,突然下沉或停頓,心臟病患者發生期前收縮癥狀多明顯。心臟聽診發現兩次距離很近的心搏之後有較長的間歇,與脈搏間歇一致。期前收縮的第1心音多數增強,第2心音減弱

併發症: 一般無併發症如並發於心臟疾患後,心悸等癥狀多較明顯

診斷: 期前收縮的診斷主要依靠心電圖檢查,室性期前收縮在健康兒童較常見。僅有室性期前收縮,並非有心臟病,如何評估室性期前收縮的臨床意義,應了解患兒有無伴隨癥狀,如心慌、頭暈或暈厥發作,以及有無心臟病,需進行必要的檢查。

頻發室性期前收縮的治療和預防方法

健康小兒應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過勞、精神過度緊張等以預防期前收縮的發生。積極預防先心病。防治電解質紊亂和酸鹼失衡,積極治療原發病如各種胃腸疾患。甲狀腺功能異常症、尿毒症風濕熱川崎病神經系統因素、低溫、麻醉與藥物中毒等引起的過期前收縮動。

參看

  • 心動過速性心肌病
  • 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動過速
  • 特發性室性心動過速
  • 缺血性多形性室性心動過速
  • 低鎂血症
  • 胸部癥狀

注:僅供參考,身體疾病請咨詢專業醫生。

<< 上一个: 頻繁發笑 下一个: 頻發房性早搏>>

相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