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高血壓


妊娠高血壓(簡稱妊高征),是妊娠期婦女所特有而又常見的疾病,以高血壓、水腫、蛋白尿、抽搐、昏迷、心腎功能衰竭,甚至發生母子死亡為臨床特點。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按嚴重程度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重度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又稱先兆子癇和子癇,子癇即在高血壓基礎上有抽搐。

妊娠期高血壓的原因

主要病變是全身性血管痙攣,而其中攣縮的結果會造成血液減少。臨床常見之癥狀:全身水腫、噁心、嘔吐、頭痛、視力模糊、上腹部疼痛、血小板減少、凝血功能障礙、胎兒生長遲滯或胎死腹中。

妊娠期高血壓的診斷

正常人的血壓在不同生理情況下有一定的波動幅度,當焦慮、緊張、應激狀態或體力活動時,血壓均可升高。此外,收縮壓隨年齡的增長上升,故而高血壓與正常血壓的界線不易劃分。1979年我國修訂的血壓測量方法和高血壓診斷標準如下:

1.休息15分鐘後,取坐位測右臂血壓,應反覆測量幾次,直至血壓值相對穩定。舒張壓以聲音消失為準,如聲音持續不消失,則採用變音時數值。同日內間隔1小時,或隔日再次核實。

2.凡收縮壓≥21.2kPa(160mmHg)和(或)舒張壓≥12.6kPa(95mmHg),經核實即可確診。血壓18.7~21.2/12~12.6kPa(140~160/90~95mmHg )為臨床高血壓。

3.以往有高血壓史,未治療3個月以上,此次檢查血壓正常者,不列為高血壓;如一向服藥治療而此次檢查血壓正常,仍應診斷為高血壓。

育齡女性罹患第一期高血壓居多,血管併發症少見,且眼底、心電圖、心臟、腎功能檢查常無異常,故診斷必須僅以動脈壓升高為依據。首次就診如在妊娠中期,由於外周血管擴張、血液稀釋及胎盤形成動靜脈短路,可使40%的患者收縮壓下降2.7kPa(20mmHg),而使診斷複雜化。首次就診即有腎功能損害,則難以鑒別為慢性腎小球腎炎或慢性腎盂腎炎引起的癥狀性高血壓,還是由原發性高血壓引起的腎臟病變。

妊娠期高血壓的鑒別診斷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應與慢性腎炎合并妊娠相鑒別,子癇應與癲癇、腦炎、腦腫瘤、腦血管畸形破裂出血、糖尿病高滲性昏迷、低血糖昏迷等鑒別。

1.妊娠期高血壓

妊娠期首次出現孕婦血壓≥140/90mmHg,但尿蛋白(—),在整個孕期未發展為子癇前期,並且在產後12周內血壓恢復正常,才能確診。因此,妊娠期高血壓是暫時的,可能發展為子癇前期,也可能在產後12周血壓仍未恢復而診斷為慢性高血壓。妊娠期高血壓也可以出現與子癇前期相關的癥狀,如頭痛、上腹部疼痛或血小板減少。在妊娠20周後,如果血壓持續升高,雖然未出現蛋白尿,但母兒的危險性增加,約有10%妊娠期高血壓患者在出現蛋白尿之前就發生子癇。

2.子癇前期

蛋白尿是子癇前期的重要依據,是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全身的小血管收縮導致腎臟血流量減少的結果,標誌著孕婦的腎臟功能受到損害。臨床上蛋白尿往往出現在血壓升高以後,但許多研究表明腎臟病理生理變化可能在血壓升高等臨床癥狀出現以前3~4個月就已開始。因此血壓升高和尿蛋白輕度升高是子癇前期診斷的基本條件。根據美國婦產科醫師協會(ACOG)2002年的公告和2004年出版的婦產科學指南,以及美國醫學繼續教育(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CME)系列講座(2002),重度子癇前期的診斷標準見下。

下列標準至少一條符合者可診斷重度子癇前期

1.中樞神經系統異常表現:視力模糊、頭痛、頭暈;嚴重者神志不清、昏迷等。

2.肝包膜下血腫或肝破裂的癥狀:包括上腹部不適或右上腹持續性疼痛等。

3.肝細胞損傷的表現:血清轉氨酶升高。

4.血壓改變:收縮壓≥160mmHg,或舒張壓≥110mmHg

5.血小板減少:<100×109/L

6.蛋白尿:≥5g/24h,或間隔4小時兩次尿白尿(+++)

7.少尿:24小時尿量<500ml

8.肺水腫

9.腦血管意外

10.血管內溶血:貧血、黃疸、或乳酸脫氫酶升高

11.凝血功能障礙

12.胎兒生長受限或羊水過少

高血壓加重,尿蛋白增加,或者腎、肝、血液系統的實驗室指標異常,或者子癇發作前的癥狀,如頭痛、眼花、上腹部疼痛等任何一方面的出現均表明病情加重,使子癇前期的診斷更加明確。

右上腹疼痛往往是肝細胞缺血、壞死、水腫的結果,這種特徵性改變常常伴隨著肝酶的升高。預示著肝臟梗死或出血,或者肝包膜下血腫破裂。肝包膜下血腫破裂臨床上十分罕見,一旦出現則危及母兒生命。嚴重的血管收縮可導致微血管性溶血、血小板活化、凝聚的結果。因此,血小板減少和溶血症(如血紅蛋白血症、血紅蛋白尿、高膽紅素血症等)亦是病情加重的標記。

發病時的孕齡對病情嚴重程度的影響逐漸受到重視。近年來,國內外許多學者提出了早髮型重度子癇前期的概念,把那些重度子癇前期發生在妊娠34周前的患者稱為早髮型重度子癇前期。這些患者由於起病早,病情嚴重;且此時胎兒尚未成熟,出生後成活率較低。

3.子癇:在子癇前期的基礎上進而有抽搐發作,或伴有昏迷,稱為子癇。少數患者病情進展迅速,子癇前期的徵象不明顯而驟然發作。子癇的典型發作過程首先表現為眼球固定,瞳孔散大。頭偏向一側,牙關緊閉;繼而口角及面肌顫動,數秒後發展為全身及四肢肌強直,雙手緊握,雙臂屈曲,迅速發生強烈抽動。抽搐時呼吸暫停,面色青紫。持續1分鐘左右,抽搐強度減弱,全身肌肉鬆弛,隨即深長吸氣,發出鼾聲而恢復呼吸。抽搐發作前及抽搐期間,神志喪失。

抽搐次數少,間隔時問長,抽搐過後短期即可蘇醒;抽搐頻繁且持續時間長,往往陷入深昏迷。

在抽搐過程中易發生種種創傷,如唇舌咬傷、摔傷甚至骨折,昏迷中嘔吐可造成窒息或吸人性肺炎。

子癇發生在妊娠晚期或臨產前,稱為產前子病,多見;發生於分娩過程,稱為產時子癇,較少見;發生於產後稱為產後子癇,大部分在產後48小時以內,個別甚至在產後l0天發生。

4.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壓

根據美國國家高血壓教育項目工作組的報告,慢性高血壓定義為在妊娠前或妊娠20周前就出現的高血壓孕婦。在妊娠前出現高血壓,並已予以降壓治療者的診斷並不困難。對於在妊娠前和妊娠早期均未進行檢查,在妊娠晚期首次發現高血壓的患者,與子癇前期的鑒別比較困難,需要隨訪到產後12周才能確診。

一般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壓在妊娠中期血壓有所下降,在妊娠晚期恢復到妊娠前的水平。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壓的圍生兒死亡率升高3倍,胎盤早剝的風險升高2倍;同時,胎兒生長受限、妊娠35周前早產的發生率均明顯升高。

5.慢性高血壓並發子癇前期

不管是何種原因導致的慢性高血壓,在妊娠期均有可能發展為子癇前期和子癇。在妊娠中期才首次檢查並發現高血壓者的診斷和處理較為困難。當出現下列情況之一時,應考慮可能存在潛在的慢性高血壓:①妊娠前曾有高血壓(≥140/90mmHg);②妊娠20周前發現高血壓(≥140/90mmHg),除外妊娠滋養細胞疾病;③產後12周高血壓仍持續存在。

許多情況下,病史有助於診斷,如經產婦上胎妊娠時就合并高血壓,或者有高血壓的家族史等。慢性高血壓患者往往在妊娠24周後病情加重,一旦出現蛋白尿,可診斷慢性高血壓並發子癇前期,且多合并胎兒生長受限;血壓進一步升高常發生在妊娠26~28周。

正常人的血壓在不同生理情況下有一定的波動幅度,當焦慮、緊張、應激狀態或體力活動時,血壓均可升高。此外,收縮壓隨年齡的增長上升,故而高血壓與正常血壓的界線不易劃分。1979年我國修訂的血壓測量方法和高血壓診斷標準如下:

1.休息15分鐘後,取坐位測右臂血壓,應反覆測量幾次,直至血壓值相對穩定。舒張壓以聲音消失為準,如聲音持續不消失,則採用變音時數值。同日內間隔1小時,或隔日再次核實。

2.凡收縮壓≥21.2kPa(160mmHg)和(或)舒張壓≥12.6kPa(95mmHg),經核實即可確診。血壓18.7~21.2/12~12.6kPa(140~160/90~95mmHg )為臨床高血壓。

3.以往有高血壓史,未治療3個月以上,此次檢查血壓正常者,不列為高血壓;如一向服藥治療而此次檢查血壓正常,仍應診斷為高血壓。

育齡女性罹患第一期高血壓居多,血管併發症少見,且眼底、心電圖、心臟、腎功能檢查常無異常,故診斷必須僅以動脈壓升高為依據。首次就診如在妊娠中期,由於外周血管擴張、血液稀釋及胎盤形成動靜脈短路,可使40%的患者收縮壓下降2.7kPa(20mmHg),而使診斷複雜化。首次就診即有腎功能損害,則難以鑒別為慢性腎小球腎炎或慢性腎盂腎炎引起的癥狀性高血壓,還是由原發性高血壓引起的腎臟病變。

妊娠期高血壓的治療和預防方法

妊娠高血壓與孕媽咪吃什麼、怎麼吃密切相關,熱能攝入太多,蛋白質、各種維生素等攝入不足,都會誘發或加重妊娠高血壓。因此,孕媽咪合理安排飲食,對預防和控制妊娠高血壓的發生、發展非常關鍵。

1.控制熱能和體重

孕期能量攝入過高容易導致肥胖,而肥胖是妊娠高血壓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所以孕期要適當控制食物的量,不是「能吃就好」的無節制進食,應以孕期正常體重增加為標準調整進食量。特別是孕前超重的孕媽咪,要盡量少吃或不吃糖果、點心、甜飲料、油炸食品及高脂食品。孕媽咪整個孕期以不超過12公斤為宜。

2.減少飽和脂肪的攝入量

食物脂肪的熱能比應控制在25%左右,最高不應超過30%,而且飽和脂肪要減少,相應增加不飽和脂肪的攝入。即少吃動物性脂肪,而以植物油代之,每天烹飪用油大約20克。這樣,不僅能為胎寶貝提供生長發育所需的必需脂肪酸,還可增加前列腺素合成,有助於消除多餘脂肪。

3.防止蛋白質攝入不足

禽類、魚類蛋白質可調節或降低血壓,大豆中的蛋白質可保護心血管。因此,多吃魚類、禽類和大豆類可改善孕期血壓。但腎功能異常的孕媽咪必須控制蛋白質攝入量,避免增加腎臟負擔。

4.保證鈣的攝入量

中國營養學會推薦妊娠早中晚期,以及哺乳期每日的鈣攝入量分別為800毫克、1000毫克、1200毫克、1200毫克。孕媽咪要保證每天喝牛奶,牛奶和奶製品含豐富而易吸收的鈣質,是補鈣的良好食物,以低脂或脫脂的奶製品為宜。研究表明,孕婦增加乳製品的攝入量可減少妊娠高血壓的發生。孕媽咪還要多吃大豆及大豆製品以及海產品等,大豆及豆製品既是優質蛋白,也是富含鈣的食物,每天均應食用。

5.鹽的攝取要適度

如果鹽攝入過多,容易導致水鈉瀦留,會使孕媽咪血壓升高,所以一定要控制鹽的攝入量。

一般建議孕媽咪每天食鹽的攝入量應少於5克,有助於預防妊娠高血壓。醬油也不能攝入過多,6毫升醬油約等於1克鹽的量。如果已經習慣了較鹹的口味,可用部分含鉀鹽代替含鈉鹽,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少鹽烹調的口味,還可以用蔥、姜、蒜等調味。

孕媽咪也不宜吃腌肉、腌菜、腌蛋、腌魚、火腿、榨菜、醬菜等。但是,孕媽咪因為胃酸偏多,必要時可以適當攝入發麵的食物、蘇打餅乾、烤膜、麵包乾等食物,以減少胃酸過多的不適。

6.搭配豐富的蔬菜和水果

保證每天攝入蔬菜500克以上,水果200~400克,多種蔬菜和水果搭配食用。因為蔬菜和水果可以增加食物纖維素的攝入,對防止便秘,降低血脂有益,還可補充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有利於妊娠高血壓的防治。

參看

  • 繼發性高血壓
  • 子癇
  • 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眼底病變
  • 妊娠高血壓疾病
  • 妊娠合并紅細胞增多症
  • 妊娠合并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
  • 妊娠高血壓綜合征
  • 妊高征
  • 全身癥狀

注:僅供參考,身體疾病請咨詢專業醫生。

<< 上一个: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 下一个: 妊娠期的生理變化>>

相關問題


    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