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低血磷


抗維生素D性佝僂病(vitamin D-resistant rickets)是一種腎小管遺傳缺陷性疾病,有低血磷性和低血鈣性兩種。家族性低血磷性佝僂病(familial hypophosphatemic rickets)是由於腎小管缺陷,腎臟丟磷,以致鈣、磷代謝紊亂,造成佝僂病。遺傳方式是性聯顯性遺傳,對一般生理劑量的維生素D無反應,故又稱抗維生素D佝僂病、性聯低磷血症。

新生兒低血磷的原因

該病表現為X性聯顯性遺傳,主要是由於位於X染色體上的 PHEX 基因的突變,導致腎小管回吸收磷減少所致。

新生兒低血磷的診斷

實驗室所見主要的生化異常是低血磷,但應注意不同性別、年齡與血清之間的關係。血清磷值下降0.48~0.97mmol/L(1.5~3.0mg/dl),多在0.65mmol/L(2mg/dl)左右,血鈣值正常或稍降低,血清鹼性磷酸酶活性增高,雖然存在低磷血症,但尿磷仍排出增加,說明腎小管對磷的重吸收障礙。從未發現有氨基酸尿、葡糖尿、磷酸鹽及鉀。有人發現即便有腎小管磷重吸收障礙,在出生的最初幾個月,由於腎小球濾過率相當低,血清磷濃度可能正常。所以最早的實驗室異常可能是血清鹼性磷酸酶活性增高。尿常規和腎功能正常,腎小管回吸收磷率降低。 X線骨片可見輕重不等的佝僂病變化,活動期與恢復期病變同時存在,在股骨、脛骨最易查出。有骨齡落後、膝外翻或內翻。干骺端增寬,呈碎片狀,骨小梁粗大。在脛骨近端、遠端以及股骨、橈骨、尺骨遠端干骺端皆可出現杯口狀改變。

新生兒低血磷的鑒別診斷

與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的鑒別 此病和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的鑒別在於以下幾個特點: (1)維生素D的攝入量已超過一般需要量而仍出現活動性佝僂病骨骼變化。 (2)2~3歲後仍有活動性佝僂病的表現。 (3)給40萬~60萬U維生素D肌注,對一般D缺乏性佝僂病患兒在數天內血磷上升,2周內長骨X線照片顯示好轉,而本病患者沒有這些變化。 (4)家庭成員中常見有低血磷症,是低磷抗D佝僂病的特點。 2.與低血鈣性抗維生素D性佝僂病鑒別 本病還要與低血鈣性抗維生素D性佝僂病鑒別。後者又名維生素D依賴性佝僂病(vitamin D dependent rickets),較少見,是由於腎臟缺乏1-羥化酶,不能合成1,25-(OH)2D3。發病時間從生後數月起,常伴有肌無力,早期可出現手足搐搦症。血鈣降低,血磷正常或稍低,血氯增高,並可出現氨基酸尿,雖經常規劑量維生素D治療,但在X線長骨片上仍顯示佝僂病徵象。要把維生素D量增加到1萬U/d或雙氫連固醇(dihydrotachysterol,DHT)0.2~0.5mg/d才見療效。用0.25~2μg的1,25-(OH)2D3治療即獲痊癒。此病一般屬於常染色體隱性遺傳。 3.其他 此外,本病還須與范可尼綜合征和腎小管酸中毒鑒別。

實驗室所見主要的生化異常是低血磷,但應注意不同性別、年齡與血清之間的關係。血清磷值下降0.48~0.97mmol/L(1.5~3.0mg/dl),多在0.65mmol/L(2mg/dl)左右,血鈣值正常或稍降低,血清鹼性磷酸酶活性增高,雖然存在低磷血症,但尿磷仍排出增加,說明腎小管對磷的重吸收障礙。從未發現有氨基酸尿、葡糖尿、磷酸鹽及鉀。有人發現即便有腎小管磷重吸收障礙,在出生的最初幾個月,由於腎小球濾過率相當低,血清磷濃度可能正常。所以最早的實驗室異常可能是血清鹼性磷酸酶活性增高。尿常規和腎功能正常,腎小管回吸收磷率降低。 X線骨片可見輕重不等的佝僂病變化,活動期與恢復期病變同時存在,在股骨、脛骨最易查出。有骨齡落後、膝外翻或內翻。干骺端增寬,呈碎片狀,骨小梁粗大。在脛骨近端、遠端以及股骨、橈骨、尺骨遠端干骺端皆可出現杯口狀改變。

新生兒低血磷的治療和預防方法

治療原則是防止骨畸形,儘可能使血磷升高,維持在0.97mmol/L(3mg/dl)以上,有利於骨的鈣化。維持正常的生長速率,又要避免維生素D中毒所致高尿鈣、高血鈣的發生。將多種措施的優缺點簡述如下:

1.單純口服磷酸鹽 為提高血磷至正常水平,常需磷酸鹽製劑。一般用磷酸58.8g/L和磷酸氫二鈉136g/L的磷酸鹽合劑,每1ml含元素磷30.4mg,每天5次。如每次ml,每天補充元素磷760mg。嬰幼兒為0.5~1g/24h,兒童為1~4g/24h。磷酸鹽製劑味道難服,且易並發噁心及腹瀉。為了更好地促進磷在腸道的吸收,最好同時給維生素D或DHT。

2.磷酸鹽和維生素D兼用 維生素D2用量5萬~20萬U/24h。維生素D極易積存體脂內,直至大量積儲後才能被發現中毒癥狀,故易造成中毒。

3.DHT 是類似維生素D的製品,在體內經過羥化後發生維生素D的作用,在體脂中不易積儲,不易中毒,較為安全,劑量為0.02mg/(kg.d)。

4.1,25-(OH)2D3 劑量為50~65mg/(kg.d)。經治療後血漿鹼性磷酸酶降至正常,但血磷繼續低下,故應配合磷酸鹽製劑服用,療效更好。

5.預防血鈣過高 為了預防血鈣過高,每1~3個月檢查1次h尿鈣和尿肌酸酐。尿鈣與尿肌酐的比值正常為0.15~0.3。如果這個比值大於0.4,說明維生素D或DHT的劑量太大,應及早減量,以減少中毒的機會。有人提倡用利尿劑如氫氯噻嗪(雙氫氯噻嗪)1.5~2mg/(kg.d),分次口服,可避免高鈣血症,並可使血磷濃度明顯增高。

參看

  • 小兒家族性低血磷性佝僂病
  • 全身癥狀

注:僅供參考,身體疾病請咨詢專業醫生。

<< 上一个: 新生兒發紺 下一个: 新生兒低體溫>>

相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