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疾病大全 > 呼吸內科疾病 > 胸部絲蟲病介紹

胸部絲蟲病


胸部絲蟲病(filariasis thorax)是由班氏絲蟲、馬來絲蟲及犬惡絲蟲或微絲蚴在胸部淋巴管內寄生引起淋巴道阻塞、引流障礙,或由微絲蚴血症或絲蟲熱所致的胸部器官病變;或雖無明顯臨床癥狀,但在胸水、痰、淋巴結等處找到絲蟲或微絲蚴者稱之。臨床上常有發熱、咳嗽、血痰、胸痛、氣急、哮喘、乳糜痰、乳糜胸水、血嗜酸粒細胞增多、絲蟲結節或絲蟲性肉芽腫等。

胸部絲蟲病的病因

(一)發病原因

班氏絲蟲及馬來絲蟲的終宿主是人。血中有微絲蚴的病人或帶蟲者是本病的主要傳染源。但有人在猴、狗、豬及一些野生動物淋巴系統中亦發現有該兩種絲蟲,故動物保蟲宿主亦可能存在。傳播班氏絲蟲的主要蚊種是淡色庫蚊、致乏庫蚊,其次是中華按蚊。傳播馬來絲蟲的主要蚊種是中華按蚊及雷氏按蚊嗜人血亞種,沿海地區東鄉伊蚊亦能傳播班氏和馬來絲蟲病。

(二)發病機制

胸部絲蟲病的發病過程主要分為兩期:①早期:多為過敏反應和以滲出為主的炎症反應,微絲蚴和成蟲的代謝產物、蛻皮液和蛻皮、成蟲子宮內的分泌物、死亡的蟲體及其分解產物等均可引起機體全身或局部過敏性反應,在肺部可表現為嗜酸粒細胞浸潤,並出現哮喘、乾咳、胸痛、血痰、氣促等呼吸道癥狀;②慢性期:由於淋巴循環的特異性,胸內深部淋巴系統被嗜酸性肉芽腫或纖維化所堵塞,淋巴液迴流障礙,堵塞以下的淋巴管擴張、壓力增高甚至破裂,故出現乳糜胸水、乳糜痰等。

胸部絲蟲病的癥狀

肺絲蟲病約半數無臨床癥狀,約一半臨床表現有周期性的感冒樣畏寒、寒戰、發熱、即絲蟲熱,體溫可高達40℃,2~3天後自退,亦可僅有低熱,無寒戰,此外還有乏力、全身不適、胸悶、長期咳嗽、胸痛、咯血、氣急、哮喘、反覆發作皮疹及血管神經性水腫等。體檢可有肺部哮鳴音、乾濕囉音,如伴胸腔積液可出現呼吸音減低。如絲蟲(多為班氏絲蟲)在乳房淋巴道內寄生,可導致閉塞性淋巴管炎及由成蟲代謝產物或蟲體碎片所引起的嗜酸性肉芽腫,因此可出現單側或雙側乳房結節或硬塊,黃豆至蠶豆大,早期尚軟晚期較硬無壓痛,結節在外上象限多見,易誤診為乳腺纖維瘤、小葉增生或乳癌。

在流行區人群中幾乎全靠寄生蟲學技術檢查血和組織中的微絲蟲,即可診斷。

胸部絲蟲病的診斷

胸部絲蟲病的檢查化驗

1.早期過敏反應時外周血白細胞總數增高達(10~20)×109/L,嗜酸粒細胞達20%以上,但慢性期嗜酸粒細胞明顯增高者不到10%。如伴感染,中性粒細胞亦可增高。

2.血檢微絲蚴 是早期診斷絲蟲病的惟一可靠方法。通常採用外周血液,采血時間以晚上9時至凌晨2時為宜,如夜間血中微絲蚴超過150條/60μl,則白天血中亦可檢到微絲蚴。可用耳垂采血3大滴(約60μl)塗厚血片,或鮮血1大滴(約20μl)塗片低倍鏡下檢微絲蚴,亦可靜脈采血將紅細胞溶解後離心濃集吸取沉渣等方法檢查。胸腔液、心包液甚至乳糜痰中偶亦可查得微絲蚴。

3.乳糜試驗 對疑為乳糜痰、乳糜胸腔積液等標本,常用蘇丹Ⅲ染色證實。

4.免疫學試驗 由於存在假陽性等問題,其實用價值一直存在爭議,但近年來絲蟲病的免疫學診斷取得一定進展。

(1)抗原皮試:用犬惡、班氏或馬來微絲蚴、感染期蚴蟲或成蟲製成的抗原行皮試,陽性率達90%以上,抗原特異性也較高,但對血吸蟲病有輕度交叉反應。

(2)間接免疫熒光試驗(IFAT)和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兩者均有較高的陽性率,可作流行病學調查,但由於轉陰的時間較長,故不能考核療效,亦不能區別以往感染或活動性感染。

(3)斑點酶聯試驗(Dot-ELISA)和單克隆抗體酶聯免疫吸附試驗(Sandwich-ELISA):檢測絲蟲病人血清中抗原,特異性分別達96%、94%,並且兩者均能檢出活動性感染患者。

此外還有用非放射性標記DNA探針、PCR加非放射性標記DNA探針或重組抗原-抗體測定對絲蟲病診斷有一定幫助。

X線檢查:X線胸片可見肺紋理增加,散在粟粒狀(犬惡微絲蚴常在肺內集聚形成嗜酸粒細胞灶點)、片狀陰影或有胸腔積液征。在肺動脈寄生的犬惡絲蟲死亡後,被血流沖至肺部,常致肺梗死或肺肉芽腫,形成孤立、圓形、邊界清楚、無鈣化或空洞、直徑1~2cm的硬幣樣陰影,好發於兩肺下葉,但以右下肺多見,易誤診為原發性或轉移性肺癌。

纖維支氣管鏡檢查:國內雖有報道對可疑患者用纖維支氣管鏡活檢找到微絲蚴,但實際上對診斷的價值不大,但對肺癌、肺炎等鑒別則有一定幫助。

胸部絲蟲病的鑒別診斷

主要是血栓性靜脈炎與感染性靜脈炎,晚期絲蟲病應與心力衰竭、肺部腫瘤等相鑒別。

胸部絲蟲病的併發症

合并細菌感染。

胸部絲蟲病的預防和治療方法

(一)治療

1.病原治療

(1)乙胺嗪:對絲蟲的成蟲及微絲蚴均有殺滅作用,其療效對馬來絲蟲病較班氏絲蟲病優,但不良反應前者較後者重。口服後在腸內迅速吸收,在體內代謝,幾乎全部由尿排出。服藥1劑48天後血中已難覓乙胺嗪的蹤跡。其遠期療效較近期療效佳。劑量及用法:

①用於治療馬來絲蟲感染者:成人1.5 g睡前頓服;或0.75 g,1次/d,連服2天;或0.5 g,1次/d,連服3天。

②用於治療班氏絲蟲感染者:成人每天午後服1.0~1.5g,連服2~3天,總劑量為3.0g或每次g,3次/d,連服7天。後者對殺滅成蟲較為可靠。

③間歇療法:治療班氏絲蟲感染,每次g,每周1次,連服7周。治療馬來絲蟲感染每次g,每周1次,連服6周。

以上乙胺嗪治療不論血中微絲蚴轉陰與否,均需連續治療3個療程,每療程間隔1~2個月,對微絲蚴仍未轉陰者,應繼續治療。

乙胺嗪藥物本身不良反應輕微,大劑量時偶有噁心、嘔吐、頭暈、失眠等。治療期間由於大量殺滅絲蟲成蟲及微絲蚴,故可出現畏寒高熱、頭痛、全身肌肉疼痛、皮疹,甚至喉頭水腫等過敏反應。偶亦可有肝脾腫大疼痛、血尿、蛋白尿,過敏反應多在服藥後6~8h出現,抗組胺葯、阿司匹林、糖皮質激素等可治療或減輕反應。

(2)左旋咪唑:對班氏及馬來絲蟲病均有近期療效,但遠期療效較差,劑量每天200~250mg,分2次口服,連服5天,如每天400mg,則連服3天。治畢微絲蚴陰轉率達90%以上,但4個月以後微絲蚴陰轉率明顯下降。如與乙胺嗪聯用可加強療效。不良反應較乙胺嗪大,主要是發熱、頭痛、四肢酸痛、乏力等,發熱一般在39℃以下,熱程2~3天,停葯後消失。

(3)呋喃嘧酮:1979年由我國合成,對班氏絲蟲成蟲及微絲蚴均有顯著的殺滅作用。劑量每天20mg/kg,分~3次口服,7天為1個療程,其不良反應與乙胺嗪相仿。

(4)單劑量乙胺嗪或單劑量乙胺嗪加單劑量伊維菌素(ivermectin,IVM)治療:印度衛生部用單劑量乙胺嗪6mg/kg,及單劑量乙胺嗪再加上單劑量伊維菌素 400μg/kg聯合進行每年天集體治療,結果微絲蚴陽性率降低了1/3,微絲蚴密度分別下降90%及99%。Jelinek等於1996年亦有類似報道,說明兩葯治療絲蟲病均有效,但聯合用藥療效更佳。

2.對症治療 早期過敏反應出現的發熱、咳嗽、哮喘等可用抗組胺葯如氯苯那敏(撲爾敏)、氯雷他定或西替利嗪(仙特敏)及腎上腺素糖皮質激素等治療。如因胸腔積液導致胸悶、氣急等則應胸穿抽液。

(二)預後

肺絲蟲病一般不危及生命,及早診斷和治療,可很快恢復。晚期常因合并感染而危及生命。

胸部絲蟲病的護理

1.用乙胺嗪粉與食鹽加工成0.3%葯鹽,在流行地區普遍食用6個月,每人約服乙胺嗪總量9g。

2.在流行地區全民間歇服乙胺嗪,成人每次服6mg/kg,每周或每月服1次,共12次。

上述兩種方法可使人群及淡色庫蚊感染率大大減低,微絲蚴的陽性率從治療前的10%降至1%,預防效果可靠。此外滅早、滅小、滅了的滅蚊原則十分重要。

參看

  • 呼吸內科疾病

注:僅供參考,身體疾病請咨詢專業醫生。

<< 上一个: 胸長神經卡壓症 下一个: 胸部放線菌病>>

相關問題


  • 那些消化系統疾病能引起胸部正中疼痛

    健康諮詢描述: 那些消化系統疾病能引起胸部正中疼痛,感覺反酸。 想得到的幫助: 那些消化系統疾病能引起胸部正中疼痛 病情分析:你好。你這種情況主要考慮…

  • 16歲胸部不發育,尋求醫生解答!

    健康諮詢描述: 醫生你好,請問16歲胸部還是不發育,是什麼原因?現在還會發育嗎?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一是受遺傳因素影響,二是內分泌疾病導致的,建…

  • b超胸部和放射胸部有區別嗎

    健康諮詢描述: 超胸部和放射胸部有區別嗎,即使有,是不是區別不大,檢查其中一項就好 想得到的幫助: 區別表達通俗點, 病情分析:B超是檢查內臟的如肝膽…

  • 胸部時不時的會痛,已經痛了十多天了

    健康諮詢描述: 左胸部時不時的會痛,特別是當自己保持一個動作很久,起來的時候就會痛。左胸部有硬塊 病情分析:您好,現在的症狀考慮是出現了乳腺增生疾病,它…

  • 胸部一邊高一邊低,也沒有感覺到哪裡不對勁

    健康諮詢描述: 左邊比右邊高一點,一繃緊肌肉看的明顯點,平常也可以看出來,得有一年多了,要驗兵了不知道影響不影響,小的時候不這樣。 病情分析:你好,你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