脅痛


脅痛,證名。一側或兩側脅肋部疼痛。出《素問.繆刺論》等篇。《濟生方.脅痛》:「多因疲極嗔怒,悲哀煩惱,謀慮驚憂,致傷肝臟。既傷,積氣攻注,攻於左則左脅痛,攻於右則右脅痛,移逆兩脅,則兩脅俱痛。」《赤水玄珠》卷四將脅痛病因分為風寒、食積、痰飲、死血、虛、氣鬱、火數種。《景岳全書.雜證謨》:「脅痛之病本屬肝膽二經,以二經之脈皆循脅肋故也。然而心、肺、脾、胃、腎與膀胱亦皆有脅痛之病。」應辨外感內傷。寒邪在少陽經,脅痛耳聾而嘔,有寒熱表證者方是外感。如無表證,悉屬內傷。《醫宗必讀.心腹諸痛》中以左脅痛多留血,右脅痛多痰氣。腎虧氣虛亦可致脅痛,《醫碥.脅肋痛》:「房勞傷腎,氣虛血滯,胸脅多有隱隱作痛。」他如暑熱、濕熱、肝陰虛、肝血虛及肝腎不足,均可導致脅痛。詳有關各條。脅痛是以一側或兩側脅肋部疼痛為主要表現的病證。古又稱脅肋痛、季肋痛或脅下痛。脅指側胸部,為腋以下至第十二肋骨部的統稱。脅痛是肝膽疾病中常見的癥狀,臨床有許多病證都是依據脅痛來判斷其為肝病或系與肝膽有關的疾病。

疾病簡介

以脅肋部一側或兩側疼痛為主要表現的病症。肝居脅下,其經脈佈於兩脅,膽附於肝,其脈亦循於脅,所以,脅痛多與肝膽疾病有關。凡情志抑鬱,肝氣鬱結,或過食肥甘,嗜酒無度,或久病體虛,憂思勞倦,或跌仆外傷等皆可導致脅痛。辨證時,應先分氣血虛實,一般氣鬱者多為脹痛,痛處遊走不定。血瘀者多為刺痛,痛有定處。虛證脅痛多隱隱作痛,實證脅痛多疼痛突發,痛勢較劇。臨床常見以下證型。①肝氣鬱結型脅痛。證見脅痛脹痛,走竄不定,胸悶納呆,苔薄脈弦。治宜疏肝理氣,方用柴胡疏肝散。②氣滯血瘀型脅痛。證見脅部刺痛,固定不移,脅肋下或可觸及結塊,舌紫暗,脈沉澀。治宜祛瘀通絡,方用旋復花湯加味。③肝膽濕熱型脅痛。證見脅痛胸悶,口苦納呆,或尿黃身熱,苔黃膩,脈弦數。治宜清利濕熱,方用龍膽瀉肝湯加減。④肝陰不足型脅痛。證見脅痛隱隱,口乾心煩,頭暈目眩,舌紅少苔,脈弦細或數。治宜養陰柔肝,方用一貫煎加減。

脅痛病因雖有外感內傷之分,但以內傷脅痛較常見。  

名詞解釋

季脅

痛胸之兩側,自腋而下,至十二肋骨之間為脅。脅下部小肋部位稱為季脅,此處出現以疼痛為主要表現者,稱為季脅痛。

胠脅痛

胠為脅肋的總稱,胠脅痛即脅痛,是指一側或兩側脅肋部以疼痛為主症的病變。  

診斷要點

1、臨床以一側或兩側脅肋疼痛。

2、由於病因病機不同,可有脹痛、刺痛、隱痛以及各種不同的兼證。

3、肝功能及B型超聲波等檢查,部分可發現肝膽之疾患。  

辨證分析

香附可以治療脅痛

脅痛致病因素有肝氣鬱結、瘀血停著、肝膽濕熱、肝陰不足等。其病變主要在肝膽。其病因病機,除氣滯血瘀,直傷肝膽外,同時和脾胃、腎有關。在病證方面,有虛有實,而以實證為多見。實證以氣滯、血瘀、濕熱為主,三者又以氣滯為先。虛證多屬陰血虧損,肝失所養。此外,實證日久,化熱傷陰,肝腎陰虛,亦可出現虛實並見。 脅痛臨床辨證,當以氣血為主。大抵脹痛多屬氣鬱,且疼痛呈遊走無定;刺痛多屬血瘀,而痛有定處;隱痛多屬陰虛,其痛綿綿;濕熱之脅痛,多以疼痛劇烈,且伴有口苦苔黃。治療以通為主,實證多採用理氣、化瘀、清熱、利濕等法,虛證滋陰柔肝為治,可適當加入理氣之品,以疏理肝氣,提高療效。  

辨證論治

甘草

肝氣鬱結型

【證見】 脅脹痛,走竄不定,每因情志而增減,胸悶氣短,噯氣頻作,苔薄脈弦。

【治法】 疏肝理氣。

【方葯】

1、「全龍湯」:楊淑潤主任根據多年的中醫臨床工作總結的治療脅痛的經驗方,根據病人具體情況具體調整用藥,臨床效果肯定。

1.主方柴胡疏肝散(張介賓《景岳全書》)加減

處方:柴胡12克,枳殼、香附、川芎各10克,白芍15克,佛手12克,青皮6克,鬱金12克,甘草6克。水煎服。

肝鬱化火者,加牡丹皮10克、梔子12克。

2.中成藥

(1)金佛止痛丸,每次瓶,每日—3次。

(2)舒肝丸,每次粒,每日2次。

3.單方驗方橘葉飲(賴天松等《臨床奇效新方》)

處方:橘葉、柴胡、延胡索、川楝子、白芍、雞內金各15克,川芎10克,鬱金30克。水煎服。

瘀血停著型

【證見】 脅肋刺前,痛有定處,脅下或見積塊。舌質紫暗,脈沉澀。

【治法】 祛瘀通絡。

【方葯】

1.主方失笑散(陳師文等《太平惠和劑局方》)合丹參飲(吳謙等《醫宗金鑒》)加減

處方:當歸12克,丹參20克,乳香、沒藥各9克,延胡索12克,鬱金、柴胡各10克,三棱9克,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藥

(1)雲南白藥,每次1克,每日3次。

(2)三七片,每次片,每日3次。

3.單方驗方加味失笑散(劉國普驗方)

處方:五靈脂、蒲黃、鬱金、三棱、當歸尾各10克,枳殼12克,雞內金9克,金錢草、綿茵陳各15克。水煎服。

柴胡

肝膽濕熱型

【證見】 脅肋灼痛或絞痛,胸悶納呆,口乾口苦。惡嘔,或發熱,或黃疸。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數。

【治法】 清利濕熱。

【方葯】

1.主方龍膽瀉肝湯(李呆《蘭室秘藏》)加減

處方:龍膽草、黃芩、柴胡各12克,梔子、木通各lO克,車前子12克,綿茵陳20克,川楝子10克,廣木香6克(後下),甘草6克。水煎服。

若砂石阻滯膽道者,可加金錢草30克、鬱金12克。

2.中成藥龍膽瀉肝丸,每次9克,每日3次。

3.單方驗方虎忍雪合劑(賴天松等《臨床奇效新方》)

處方:虎杖、忍冬藤、六月雪、綿茵陳、生地黃各15克,半枝蓮30克,白茅根、板藍根各30克。水煎服。

女貞子

肝陰不足型

【證見】 脅痛隱隱,遇勞加重,口乾咽燥,心中煩熱,頭暈目眩。舌紅少苔,脈弦細數。

【治法】 養陰柔肝。

【方葯】

1.主方一貫煎(魏之瑗《柳州醫話》)加味

處方:生地黃、枸杞子、沙參、麥冬、白芍、女貞子、旱蓮草各15克,當歸、川楝子、佛手各10克,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藥六味地黃丸,每次9克,每日2次。

3.單方驗方養肝湯(胡衡甫驗方)

處方:生地黃、枸杞子、當歸、沙參各12克,白芍15克,山茱萸、川楝子、炒谷芽、炒麥芽、麥冬各10克。水煎服。  

其他療法

1.外治法

(1)蔥白20克,萊菔子15克,共搗爛後加熱,外敷貼於痛處。

(2)香附30克,鹽適量,混合後搗爛,外敷貼於痛處。

針灸療法圖

2.針灸療法

(1)體針:實證取期門、支溝、陽陵泉、足三里、太沖,用瀉法;虛證取肝俞、腎俞、期門、行間、足三里、三陰交。用平補平瀉手法。

(2)皮膚針:用皮膚針叩打胸脅痛處,加拔火罐。

(3)耳針:取患側肝、膽、神門、胸等穴,實證用強刺激,虛證用輕刺激。留針30分鐘,或埋皮內針。

3.飲食療法

(1)素馨花茶:素馨花10克,冰糖適量,用開水泡服。適用於肝氣鬱結型。

(2)鬱金三七花煲瘦肉:三七花15克,鬱金10克,豬瘦肉100克,共煲湯,加鹽調味吃肉飲湯。適用於瘀血停著型。

(3)雞骨草煲瘦肉:雞骨草30克,豬瘦肉100克,共煲湯,加鹽調味吃肉飲湯。適用於濕熱型。

(4)沙參玉竹煲老鴨:北沙參、玉竹各30克,老鴨半隻,加水煲至爛熟,加鹽調味服食。適用於肝陰不足型。  

預防調護

1、保持心情舒暢,盡量減少不良的精神刺激。

2、患者應注意休息,飲食切忌肥甘辛辣滋膩之品。

參看

  • 《中醫內科學》- 脅痛
  • 《氣功外氣療法》- 脅痛

注:僅供參考,身體疾病請咨詢專業醫生。

<< 上一个: 斜頸 下一个: 蠍子螫傷>>

相關問題


    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