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熱


疾病

夏季熱是兒科的一種常見病,其特徵是夏季持續發熱(39-40℃),口喝,多尿、少汗。起病緩慢,有夜熱早涼,也有早熱暮涼者,部分患兒喜伏地而卧。這是因為1-3歲的小兒中樞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體溫調節機能不健全,汗液排泄功能差出汗少,不易散熱有關。  

治療

發現小兒夏季熱,應首先去醫院檢查,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發熱性疾病。一旦確定,除了按醫生的處方用藥以外,主要是加強護理,並預防和治療併發症。儘可能使患兒居室陰涼通風,睡前給患兒作溫水浴,可以刺激皮膚血管擴張,易於散熱,而預防夜間體溫過高。對待持續發熱、口渴的患兒,要及時補充液體,可以讓患兒多喝一些淡鹽涼開水。飲食方面應給予高熱量、高蛋白和富含維生素C、B的易消化的食物,如雞蛋、牛奶、新鮮水果、新鮮蔬菜等,還要讓小孩喝一些綠豆湯、荷葉湯等清涼飲料(冰凍的也可)或西瓜汁等,以利於排尿降溫。

中醫對小兒暑熱症有特殊的治療效果。由於患兒有體質、年齡的差異,中醫在臨床上常分為三種類型為主進行治療。(1)暑傷肺胃型:除一般暑熱癥狀外,多見唇紅乾燥,咽紅、舌質較紅、苔薄白或薄黃,脈滑數,指紋紫。治療以清暑益氣,養陰生津為主,常用西洋參、麥冬、知母、竹葉、黃連、石斛、荷梗、鮮西瓜皮、甘草煎水服。(2)脾陽不振型:除一般暑熱癥狀外,多見飲食不佳,面色蒼白,氣短懶言,肢體乏力,尿多而清長,大便溏薄,舌質淡潤,脈虛大或軟弱無力,指紋淡。治療以補脾益氣,甘溫除熱為主,常用党參、白朮、黃芪、當歸、陳皮、淮山藥、升麻、甘草煎水服。(3)下虛上盛型:除一般暑熱癥狀外,還見萎靡不振,虛煩不安,下肢清冷,食慾減退,小便頻數而清長,大便稀薄,舌質淡,苔薄,脈微細而數,指紋淡紅。治療以溫下清上,護陰潛陽為主,常用附子、黃連、磁石、蛤粉、天花粉、補骨脂、覆盆子、菟絲子、桑螵蛸、白蓮子、益智仁煎水服。

進行物理降溫。可採用溫水浴。因為溫水浴能使小兒皮膚表面毛細血管擴張,血流加快,加速散熱,從而達到降低體溫的目的。水溫可控制在34-36℃左右,每次洗20分鐘。每天洗2-3次。如小兒體溫很高,可改用溫水酒精擦浴,用兩份溫水摻一份90%的酒精,也可用白酒一份,水溫以30-35℃為宜,擦浴的順序是先擦四肢,從近端至遠端,從內側向外側各擦一遍,並反覆擦洗腋下,腹股溝和頸部大血管處。胸部則不宜進行酒精擦洗。  

禁忌

小兒夏季熱患者三忌:①忌長期使用抗生素降溫。用抗生素降溫(有合并感染例外)對小兒夏季熱無效,且可引起菌群失調,故應忌用。②忌服魚肝油和鈣片。小兒服魚肝油和鈣片,是為了補充鈣質,使鈣質更好吸收,保證骨骼的發育和成長。但小兒夏季熱患者則忌服魚肝油和鈣片,更不能注射維丁膠性鈣和維生素D,否則容易發生高鈣血症,使發熱、口渴、多尿症狀加重,不利於康復。③忌吹電風扇和長時間使用空調器。小兒夏季熱患者抵抗力差,如果吹電風扇過大和長時間使用空調器,會導致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小兒夏季熱發病時間多集中於6、7、8三個月,但病程較長,一般1-2個月,有的可長達3-4個月,秋涼以後大多能自愈,一些患兒甚至到了第二年夏季再度發病。由於患兒病狀數日不減,有的家長病急亂投醫,破費錢財,孩子吃苦,結果到秋涼自愈有的家長不辨證施治,濫用清熱葯物,致使病情加重這兩點都是值得注意的。

參看

  • 《中醫兒科學》- 夏季熱
  • 《小兒常見病單驗方》- 夏季熱

注:僅供參考,身體疾病請咨詢專業醫生。

<< 上一个: 夏伊-德雷格綜合征 下一个: 夏季低熱>>

相關問題


  • 媽媽們注意啦!不要讓寶寶染上這些夏季常見疾病

    蜜桃說:隨著氣溫的日益走高,很多夏季高發病也隨之而來。這個時候,媽媽們就要注意啦,為了讓寶寶舒服度過炎夏,遠離“萬惡”的醫院,這4種夏季高發病,媽媽要趁早防範!…

  • 寶寶最近老溫燒,持續5天了、聽說是夏季

    健康諮詢描述: 最近經常溫燒、晚上就起熱,白天就退,反覆5天了,退燒藥一吃就退了, 病情分析:患兒的症狀,考慮病毒性感冒引起的發熱,不適的症狀可能。指導…

  • 寶寶夏季該怎麼辦,天氣,體溫就高。

    健康諮詢描述: 寶寶去年被當地醫院診斷是夏季熱,檢查做了很多,都沒什麼問題,先高燒不退,後低燒,天氣越熱,溫度越高,涼快後就不燒了,今年夏天又開始低燒,但是精神…

  • 去年得過夏季,會不會復發。現在一歲零9

    健康諮詢描述: 去年,夏天得了夏季熱,都快秋天了,都沒退燒,打針都沒用,最後吃了中藥就退了,我想問今年還會復發嗎, 病情分析::可吃些清熱瀉火的中藥的,…

  • 夏季的治療方法有哪些呢?

    健康諮詢描述: 寶寶一到夏天就就身上可熱了,還不愛出汗,總是口渴,喝好多的水,尿尿也特別的多,特別的鬧人,去醫院看醫生,醫生根據寶寶的這些症狀,最後診斷寶寶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