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疾病大全 > 神經內科疾病 > 著痹介紹

著痹


病證名。風寒濕三氣合而致病,以濕邪為主,表現肢體疼生酸困、病處不移的一類痹證。《素問.痹論》:「風氣勝者為行痹,寒氣勝者為痛痹,濕氣勝者為著痹也。」

《素問.痹論》:「風氣勝者為行痹,寒氣勝者為痛痹,濕氣勝者為著痹也。」

中醫還認為,濕邪重濁,故外感濕邪後多有身重倦困,頭重如裹等癥狀。又因濕邪粘滯,病損往往著而難易,若其侵犯肌膚筋骨,每每既重且酸,固定一處,故有「著痹」之稱。一般他說,濕邪為病,病程較長,如濕溫病,常有如油入面難分難解之臨床特徵。風濕夾雜,侵犯肌膚,關節所形成的風濕痹症則往往反覆發作。內濕病常見其病理性產物多呈穢濁不潔之物,如皮膚病變之滲出物,濕熱帶下之分泌物,質粘而腥臭。因此,人們常稱濕為「有形之邪」,其性穢濁。

著痹者,濕氣勝也。夫濕,土氣也,土性重緩,營衛之氣與濕俱留,則著而不移,其症多汗而濡,其病多著於下,有挾寒、挾熱、在氣、在血之異,須審而治之。

著痹的病因

濕痹之因,或身居卑濕,濕氣襲人;或衝風冒雨,濕留肌肉,內傳經脈,或雨濕之年,起居不慎。」《金匱要略.痙濕暍病脈證並治》則謂:「太陽病,關節疼痛而煩,脈沉細者,此名濕痹。」與後世所論濕痹,證候有所不同。

著痹的癥狀

濕痹者,留而不移,汗多,四肢緩弱,皮膚不仁。《症因脈治》卷三:「濕痹之證,或一處麻痹不仁,或四肢手足不舉,或半身不能轉側,或濕變為熱,熱變為燥,收引拘攣作痛,蜷縮難伸,名曰著痹,此濕痹之證也。

著痹的診斷

著痹的鑒別診斷

一、首先應辨清風寒濕痹與熱痹的不同。

二、在風寒濕痹中應區別風、寒、濕偏勝的不同。

三、病程久者,應注意辨明有無痰瘀阻絡、氣血虧虛及臟腑損傷的徵候。

著痹的併發症

因濕性黏膩滯著故出現肢體 關節重著酸痛,痛處固定,下肢為甚,或有腫 脹,肌膚麻木,陰雨加重為主要表現的痹病。

中醫指由風、寒、濕等侵襲肌體導致肢節疼痛。

臨床以關節、肌肉痛和肢體(以上下肢為主)拘急,甚則影響屈伸為主證,多因風、寒、濕、邪侵襲經脈、皮、肌、筋、骨、氣血痹阻所致。

著痹的中醫治療

1、秦景明《症因脈治》提出濕痹之治,「發汗,羌活除濕湯;胸滿悶,茯苓湯;風濕,蒼防二妙湯;寒濕,術附湯;濕熱,蒼柏二妙丸。」或用除濕蠲痹湯,或用蒼朮薏苡湯去桂心、麻黃;加白朮、豬苓、澤瀉。

2、屬腳氣病之一。龔廷賢《壽世保元》將腳氣之疼痛不仁者,稱之為濕痹。參見腳氣條。

3、濕痹 濕為陰邪,其性粘滯,最易阻遏氣血津液的流通。證見肢體關節重著,腫脹,痛有定處,活動不便,肌膚麻木不仁,苔白膩,脈濡緩。治宜除濕通絡、祛風散寒, 宜用通絡開痹片——轉載與風濕類風濕保健網。

中藥還有許多方子可以治療,外用內用都有,推薦幾個:

1、蔥頭、生薑各500克,上等醋適量。 打爛絞汁,用上等醋燒開後,將蔥薑汁和入,熬成膏狀,攤厚布上,貼於患處。

2、白楊皮500克、白酒1500毫升。浸泡5~7日,濾取即得;每次飲30~50 毫升,1日2次

著痹的護理

宜食與忌口:

風濕熱痹型屬熱症和濕症,飲食原則宜清熱、化濕、活血。常用涼性去濕兼活血之食品。如蓮藕、冬瓜、油菜、菠菜、茄子、絲瓜、胡蘿卜、木瓜、葡萄、薏苡仁、綠豆、赤小豆、烏骨雞、兔肉、青蛙、鴨肉、蜆肉、海帶、草魚、泥鰍、鮑魚、甲魚、等。

忌食溫燥傷陰食物。如生薑、大蒜、辣椒、花椒、八角、桂皮、洋蔥、荔枝、狗肉 、羊肉、豬肝、豬肚等。

參看

  • 神經內科疾病

注:僅供參考,身體疾病請咨詢專業醫生。

<< 上一个: 轉換性障礙 下一个: 疰夏>>

相關問題


    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