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腸癌


結腸癌是發生於結腸部位的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占胃腸道腫瘤的第3位。好發部位為直腸及直腸與乙狀結腸交界處,佔65%發病多在40歲以後,男女之比為2~3:1。以40歲~50歲年齡組發病率最高。據世界流行病學調查,發現結腸癌在北美、西歐、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地的發病率最高,居內臟種瘤前二位,但在亞、非、拉美等地發病率則很低。我國的發病率與死亡率低於胃癌,食管癌、肺癌等常見惡性腫瘤。各地資料顯示,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的改變,其發病率呈逐年上各趨勢。

結腸的解剖位置示意圖

  

癥狀

結腸癌患者大多已中年以上,其中位數年齡為45歲,約有5%患者的年齡在30歲以下。結腸癌的臨床表現隨其病灶大小所在部位及病理類型而有所不同。不少早期結腸癌患者在臨床上可毫無癥狀,但隨著病程的發展和病灶的不斷增大,可以產生一系列結腸癌的常見癥狀,諸如大便次數增多、大便帶血和粘液、腹痛、腹瀉或便秘、腸梗阻以及全身乏力、體重減輕和貧血等癥狀。  

不同病程中的癥狀

(一)早期癥狀:最早期可有腹脹、不適、消化不良樣癥狀,而後出現排便習慣的改變,如便次增多,腹瀉或便秘,便前腹痛。稍後即可有粘液便或粘液膿性血便。

(二)中毒癥狀:由於腫瘤潰爛失血和毒素吸收,常可導致病人出現貧血、低熱、乏力、消瘦、浮腫等表現,其中尤以貧血、消瘦為著。

(三)腸梗阻表現:為不全性或完全性低位腸梗阻癥狀,如腹脹,腹痛(脹痛或絞痛),便秘或便閉。體檢可見腹隆、腸型、局部有壓痛,並可聞及亢強的腸鳴音。

(四)腹部包塊:為瘤體或與網膜、周圍組織侵潤粘結的腫塊,質硬,形體不規則,有的可隨腸管有一定的活動度,晚期時腫瘤侵潤較甚,腫塊可固定。

(五)晚期表現:有黃疸、腹水、浮腫等肝轉移徵象,以及惡病質,直腸前凹腫塊,鎖骨上淋巴結腫大等腫瘤遠處擴散轉移的表現。  

不同部位結腸癌的癥狀

整個結腸以橫結腸中部為界,分為右半結腸和左半結腸兩個部分,此兩部癌腫的臨床表現確各有其特點,茲分述如下:

(一)右半結腸癌 右半結腸腔粗大,腸內糞便為液狀,這段腸管的癌腫多為潰瘍型或突向腸腔的菜花狀癌,很少環狀狹窄,故不常發生梗阻。但是這些癌腫常潰破出血,繼發感染,伴有毒素吸收,因此其臨床上可有腹痛不適、大使改變、腹塊、貧血、消瘦或惡液質表現。

1.腹痛不適 約75%的病人有腹部不適或隱痛,初為間歇性,後轉為持續性,常位於右下腹部,很象慢性闌尾炎發作。如腫瘤位於肝曲處而糞便又較乾結時,也可出現絞痛,應注意與慢性膽囊炎相鑒別。約50%的病人有食欲不振、飽脹噯氣、噁心嘔吐等現象。

2.大便改變 早期糞便稀薄,有膿血,排便次數增多,與癌腫潰瘍形成有關。待腫瘤體積增大,影響糞便通過,可交替出現腹瀉與便秘。出血量小,隨著結腸的蠕動與糞便充分混合,肉眼觀察不易看出,但隱血試驗常為陽性。

3.腹塊 就診時半數以上病人可發現腹塊。這種腫塊可能就是癌腫本身,也可能是腸外浸潤和粘連所形成的團塊。前者形態較規則,輪廓清楚;後者形態不甚規則。腫塊一般質地較硬,一旦繼發感染時移動受限,且有壓痛。

4.貧血和惡病質 約30%的病人因癌腫潰破持續出血而出現貧血,並有體重減輕、四肢無力,甚至全身惡病質現象。

(二)左半結腸癌 左半結腸腸腔較細,腸內糞便由於水分被吸收變得干硬。左半結腸癌多數為浸潤型,常引起環狀狹窄,故臨床表現主要為急、慢性腸梗阻。腫塊體積較小,既少潰破出血,又無毒素吸收,故罕見貧血,消瘦、惡液質等現象,也不易捫及腫塊。

1.腹部絞痛 是癌腫伴發腸梗阻的主要表現梗阻可突發,出現腹部絞痛,伴腹脹、腸蠕動亢進、便秘和排氣受阻;慢性梗阻時則表現為腹脹不適、陣發性腹痛、腸鳴音亢進、便秘、糞便帶血和粘液,部分性腸梗阻有時持續數月才轉變成完全性腸梗阻。

2.排便困難 半數病人有此癥狀,隨著病程的進展,便秘情況愈見嚴重。如癌腫位置較低,還可有排便不暢和里急後重的感覺。

3.糞便帶血或粘液 由於左半結腸中的糞便漸趨成形,血液和粘液不與糞便相混,約25%患者的糞便中肉眼觀察可見鮮血和粘液。  

根據癌腫部位區分結腸癌癥狀

1、左側結腸癌 由於乙狀結腸腔最狹小,而且左半結腸的糞便已成固體,因此左側結腸癌主要表現為慢性進行性腸梗阻或頑固性便秘。腹脹、腹痛、腹鳴較明顯。癌腫潰破可使大便表面粘附血液和粘液,有時便鮮血。早期常易誤診為單純性便秘。

2、右半結腸癌 主要表現為消化不良、右上腹不適、大便不規則、腹痛及腹部腫塊,病情逐漸發展,出現進行性貧血、消瘦、發熱等,常易誤診為結腸炎、腸結核、慢性闌尾炎、克羅恩病及膽囊炎等。

3、直腸癌 主要表現為大便次數增多,有排便不清感覺。糞便變細,並帶有血液及粘液。如癌腫侵犯骶叢神經,可出現劇痛,晚期可出現腸梗阻。癌腫可累及膀胱、前列腺及女性生殖器而出現血尿、尿頻及排尿不暢。

4、肛門癌 主要表現為便血及排便時疼痛。癌腫侵犯肛門括約肌,可引起大便失禁。  

結腸癌的轉移

1、結腸癌的遠處轉移主要是肝臟,約50%的患者會發生術前或術後肝臟轉移。資料又顯示:約有30%的患者在手術前已有B超或CT無法檢測的陰匿性肝轉移。結直腸癌肝轉移灶切除術是安全的,而且是有可能提高已經轉移患者長期生存率的治療方法。但是只有很少的一部分(10%-20%)適合手術切除,且其中70%術後複發。

2、結腸癌的淋巴轉移,淋巴轉移一般依下列順序由近而遠擴散,但也有不依順序的跨越轉移。

(1)結腸淋巴結 位腸壁脂肪垂內。

(2)結腸旁淋巴結 位鄰近結腸壁的系膜內。

(3)系膜血管淋巴結 位結腸系膜中部的血管旁,也叫中間淋巴結組。

(4)系膜根部淋巴結 位結腸系膜根部。

癌腫侵入腸壁肌層後淋巴轉移的機率增多,如漿膜下淋巴管受侵,則淋巴轉移機會更大。

3、血行轉移 一般癌細胞或癌栓子沿門靜脈系統先達肝臟,後到肺、腦、骨等其它組織臟器。血行轉移一般是癌腫侵犯至毛細血管小靜脈內,但也有由於體檢時按壓瘤塊、手術時擠壓瘤體所致,甚至梗阻時的強烈蠕動皆可促使癌細胞進入血行。

4、侵潤與種植 癌腫可直接侵潤周圍組織與臟器。癌細胞脫落在腸腔內,可種植到別處粘膜上,脫落在腹腔內,可種植在腹膜上,轉移灶呈結節狀或粟粒狀,白色或灰白色,質硬。播散全腹腔者,可引起癌性腹膜炎,出現腹水等。  

易患結腸癌的人群

慢性大腸炎症患者(如潰瘍性結腸炎)的結腸癌發生率高於一般人群,炎症的增生性病變的發展過程中,常可形成息肉,進一步發展為腸癌;克隆氏(Crohn)病時,有結腸、直腸受累者可引起癌變。

有結腸息肉患者的結腸癌發病率是無結腸息肉患者的5倍。家族性多發性腸息肉瘤,癌變的發生率更高。

有結腸癌家族病史者,其發病率是一般人群的四倍,說明遺傳因素可能參與結腸癌的發病。  

病因病理

結腸癌的確切發病原因和機理,同其它腫瘤一樣,仍然不完全清楚。

中國和日本人的大腸癌發病率明顯低於美國,但移 民到美國的第一代即可見到大腸癌發病率上升,第二代基本接近美國人的發病率。從流行病學的觀點看,結腸癌的發病和 環境、生活習慣、尤其是飲食方式有關。

研究顯示,飽和脂肪酸的飲食可增加結腸中膽汁酸與中性固醇的濃度,並改變大腸菌群的組成。膽汁酸經細菌作用可生成3-甲基膽蒽等致癌物質,固醇環 也可經細菌作用被芳香化而形成致癌物質。食物纖維包括纖維素、果膠、半纖維素、木質素等,吸收水分,增加糞便量,稀釋腸內殘留物濃度,能夠縮短糞便通過大腸的時間而減少致癌物質與腸粘膜接觸的時間,若膳食纖維不足時,已是結腸癌的發病因素之一。

慢性大腸炎症,如潰瘍性結腸炎的腸癌發生率高於一般人群,炎症的增生性病變的發展過程中,常可形成息肉,進一步發展為腸癌;克隆氏(Crohn)病時,有結腸、直腸受累者可引起癌變。

血吸蟲流行區和非流行區的結腸癌發病率與死亡率有明顯區別,過去認為慢性血吸蟲病患者,因腸壁血吸蟲卵沉積與毒素刺激,導致大腸粘膜慢性潰瘍,炎性息肉等,進而引起癌變。

據一般資料統計,有結腸息肉的患者,結腸癌發病率是無結腸息肉患者的5倍。家族性多發性腸息肉瘤,癌變的發生率更高。

近幾年來,有報告結腸癌陽性家族者,其發病率是一般人群的四倍,說明遺傳因素可能參與結腸癌的發病。  

臨床診斷

結腸癌早期癥狀多較輕或不明顯,常被患者忽視,也易漏診。故對中年以上患者有下列表現時應提高警惕,考慮有無結腸癌的可能:

①近期內出現排便習慣改變(如便秘、腹瀉或排便不暢)、持續腹部不適、隱痛或腹脹;

②糞便隱血試驗持續陽性;

③糞便變稀,或帶有血液和粘液;

④腹部可捫及腫塊;

⑤原因不明的貧血、乏力或體重減輕等。

有上述可疑現象時,除作進一步的病史詢問和體格檢查外,應即進行下列系統檢查,以期確定診斷

1、肛管指診和直腸鏡檢 檢查有無直腸息肉、直腸癌、內痔或其他病變,以資鑒別。

2、乙狀結腸鏡和纖維結腸鏡檢查 乙狀結腸鏡雖長25cm,但75%的大腸癌位於乙狀結腸鏡所能窺視的範圍內。鏡檢時不僅可以發現癌腫,還可觀察其大小、位置以及局部浸潤範圍。通過乙狀結腸鏡可以採取組織作病理檢查。纖維結腸鏡檢查可提供更高的診斷率,國內已廣泛應用,操作熟練者可將纖維結腸鏡插至盲腸和末端迴腸,還可進行照相,確是一種理想的檢查方法。

3、x線檢查

1)腹部平片檢查 適用於伴發急性腸梗阻的病例,可見梗阻部位上方的結腸有充氣脹大現象。

2)鋇劑灌腸檢查 可見癌腫部位的腸壁僵硬,擴張性差,蠕動至病灶處減弱或消失,結腸袋形態不規則或消失,腸腔狹窄,粘膜皺襞紊亂、破壞或消失,充盈缺損等。鋇劑空氣雙重對比造影更有助於診斷結腸內帶蒂的腫瘤。

4、癌胚抗原(cea)試驗 對早期病例的診斷價值不大,但對推測預後和判斷複發有一定的幫助。

對結腸癌的大規模人群防治普查尚缺乏切實可行的方案,唯有遇見上述結腸癌可疑徵象時,及時選用合適的檢查方法,早期作出診斷,特別是遇到糞便隱血試驗陽性者,務必進一步追究其原因。

結腸癌主要為腺癌,其餘為粘液腺癌及未分化癌,大體形態可呈息肉狀、潰瘍型等。結腸癌可沿腸壁環行發展,沿腸管縱徑上下蔓延或向腸壁深層浸潤,除可經淋巴管、血流轉移和局部侵犯外,可向腹腔內種植或沿縫線、切口面擴散。多見於中年以上男性,由腺瘤息肉癌變者,發病年齡較輕。  

鑒別診斷

1、結腸良性腫物 病程較長,癥狀較輕,X線表現為局部充盈缺損,形態規則,表面光滑,邊緣銳利,腸腔不狹窄,未受累的結腸袋完整。

2、結腸炎性疾患(包括結核、血吸蟲病肉芽腫、潰瘍性結腸炎、痢疾等) 腸道炎症性病變病史方面各有其特點,大便鏡檢都可能有其特殊發現,如蟲卵、吞噬細胞等,痢疾可培養出致病菌。X線檢查病變受累腸管較長,而癌腫一般很少超過10公分。腸鏡檢查及病理組織學檢查也不同,可進一步確診。

3、其它 結腸痙攣:X線檢查為小段腸腔狹窄,為可復性。闌尾膿腫;有腹部包塊,但X線檢查包塊位盲腸外,病人有闌尾炎病史。

不同部位結腸癌的不同特殊表現:

 右半結腸癌

右半結腸癌常表現出腹部腫塊、貧血、腹痛、全身乏力與消瘦等癥狀。腹痛,亦是右半結腸癌患者就診的主要癥狀之一。便血與貧血是右半結腸癌的較常見的癥狀。貧血是右半結腸癌第三位常見癥狀,同便潛血試驗也常陽性,可作為首發癥狀出現。

左半結腸癌

便血是左半結腸癌最常見的癥狀,約佔75%。常表現為糞便表面帶有暗紅色血,易被患者發現而引起重視。也可出現粘液便或粘液膿血便。

直腸癌

直腸癌,主要的臨床表現為便血及排便習慣的改變。便血是直腸癌患者最常見的癥狀,多呈鮮血或暗紅色血液,與大便不相混淆,大量出血者則罕見。有時,便血中含有血塊和脫落的壞死組織。排便習慣改變,亦是直腸癌患者的主要臨床癥狀之一。主要表現為大便次數的增多,每日數次至十數次,多者甚至每日數十次,每次僅排少量的血液及粘液便,多伴持續性肛門墜脹感及排便不盡感。大便常變細、變形,甚至有排便困難及便閉。  

自我診斷結腸癌

結腸癌是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占胃腸道腫瘤的第3位。好發部位為直腸及直腸與乙狀結腸交界處,佔65%發病多在40歲以後,男女之比為2-3:1。

結腸癌患者大多已中年以上,其中位數年齡為45歲,約有5%患者的年齡在30歲以下。結腸癌的臨床表現隨其病灶大小所在部位及病理類型而有所不同。不少早期結腸癌患者在臨床上可毫無癥狀,但隨著病程的發展和病灶的不斷增大,可以產生一系列結腸癌的常見癥狀,諸如大便次數增多、大便帶血和粘液、腹痛、腹瀉或便秘、腸梗阻以及全身乏力、體重減輕和貧血等癥狀。

結腸癌早期癥狀多較輕或不明顯,常被患者忽視,也易漏診。故對中年以上患者有下列表現時應提高警惕,考慮有無結腸癌的可能:

①糞便變稀,或帶有血液和粘液;

②近期內出現排便習慣改變(如便秘、腹瀉或排便不暢)、持續腹部不適、隱痛或腹脹;

③糞便隱血試驗持續陽性;

④腹部可捫及腫塊;

⑤原因不明的貧血、乏力或體重減輕等.

有上述可疑現象時,除作進一步的病史詢問和體格檢查外,應即進行下列系統檢查,以期確定診斷。  

治療

結腸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發病率居惡性腫瘤的第4~6位。近來其發病率有上升的趨勢。其根治性切除後5年生存率為50%左右。術後複發和轉移是其死亡的重要原因。公認的治療結腸癌的方法是以手術為主、並輔以化療,免疫治療、中藥以及其它支持治療的綜合治療。  

手術治療

結腸癌的治療首先強調手術切除,並注重聯合術前化療、放療等綜合治療以提高手術切除率,降低手術後複發率,提高生存率。手術治療的原則是:(1)盡量根治;(2)盡量保護盆腔植物神經,保存患者的性功能、排尿功能和排便功能,提高生存質量。

1.術前準備 除常規的術前準備外,結腸手術必須要做好腸道準備包括①清潔腸道:手術前二天進少渣或無渣飲食;術前1~2天服緩瀉劑,若有便秘或不全腸梗阻者酌情提前幾天用藥;清潔灌腸,根據有無排便困難可於術前一日或數日進行。②腸道消毒:殺滅腸道內致病菌,尤其是常見的厭氧菌如脆弱擬桿菌等,以及革蘭氏陰性需氧桿菌。其藥物前者主要是應用甲硝唑(滅滴靈),後者可用磺胺類藥物,新黴素、紅霉素、卡那黴素等。腸道準備充分,可減少術中污染,減少感染有利癒合。

國內外一些醫院有採取全腸道灌洗方法作腸道準備,方法是由胃管滴注或口服特殊配製的灌洗液(含一定濃度的電解質及腸道消毒劑,保持一定的滲壓),用量4~8升,蹲坐於排便裝置上。可同時達腸道清潔和消毒的目的。

手術方法

(1)右半結腸切除術適用於盲腸、升結腸及結腸肝曲部的癌腫。切除範圍:迴腸末端15~20公分、盲腸、升結腸及橫結腸的右半,連同所屬系膜及淋巴結。肝曲的癌腫尚需切除橫結腸大部及胃網膜右動脈組的淋巴結。切除後作回、結腸端端吻合或端側吻合(縫閉結腸斷端)。

右半結腸癌切除術保留結腸中動脈 右半結腸癌切除術切除結腸中動脈

右半結腸癌切除術

(2)左半結腸切除術 適用於降結腸、結腸脾曲部癌腫。切除範圍:橫結腸左半、降結腸、部分或全部乙狀結腸,連同所屬系膜及淋巴結。切除後結腸與結腸或結腸與直腸端端吻合。

左半結腸癌切除術

(3)橫結腸切除術 適用於橫結腸癌腫。切除範圍:橫結腸及其肝曲、脾曲。切除後作升、降結腸端端吻合。若吻合張力過大,可加做右半結腸切除,作回、結腸吻合。

(4)乙狀結腸癌腫的根治切除 根據癌腫的具體部位,除切除乙狀結腸外,或做降結腸切除或部分直腸切除。作結腸結腸或結腸直腸吻合。

乙狀結腸癌切除術

(5)伴有腸梗阻病人的手術原則 術前作腸道準備後如腸內容物明顯減少,病人情況允許,可作一期切除吻合,但術中要採取保護措施,盡量減少污染。如腸道充盈,病人情況差,可先作腫瘤近側的結腸造口術,待病人情況好轉後再行二期根治性切除術。

(6)不能作根治術的手術原則 腫瘤局部侵潤廣泛,或與周圍組織、臟器固定不能切除時,若腸管已梗阻或不久可能梗阻,可用腫瘤遠側與近側的短路手術,也可作結腸造口術。如果有遠處臟器轉移而局部腫瘤尚允許切除時,可用局部姑息切除,以解除梗阻、慢性失血、感染中毒等癥狀。

術中注意事項

(1)開腹後探查腫瘤時宜輕,勿擠壓。

(2)切除時首先阻斷腫瘤系膜根部血管,防止擠壓血行轉移。並由系膜根向腸管游離。

(3)在擬切斷腸管處用布帶阻斷腸管,減少癌細胞腸管內種植轉移。有人主張在阻斷腸管內注入抗癌藥物,常用5-氟脲嘧啶30毫克/每公斤體重,加生理鹽水50毫升稀釋,保留30分鐘後分離腸管。

(4)與周圍組織粘連時能切除時盡量一併切除。

(5)關腹前要充分的沖洗腹腔,減少癌細胞種植與腹腔感染。  

手術併發症

1.吻合口漏 吻合口漏是結直腸手術的嚴重併發症,左半結腸和直腸一期手術的發生率較高。傳統的手法操作吻合口漏的發生率為5%一10%。使用吻合器技術後吻合口漏的發生率有所下降,約為2.5%一6。6%。分析發生原因如下:

(1)術前準備不充分。國內文獻報道急診情況下結腸癌手術併發症發生率高達74、1%。

(2)患者營養不良。結直腸癌患者多為中老年人,並且中晚期病例多見。

(3)手術操作失誤。良好的血運是保證吻合口正常癒合的重要因素,術中過多游離腸管斷端腸系膜或過多地切除結腸吻合口周圍的脂肪組織,損傷結腸系膜血管,使吻合口血運不良,吻合口張力過大,縫合不夠嚴密等均可影響吻合口的癒合。

為了預防吻合口漏的發生,應做到以下三點:

(1)嚴格掌握結直腸一期手術的指征,特別是急性腸梗阻的病例;

(2)手術操作注意吻合口的血遠、張力。術中腸腔的清潔和吻合口符合上空、口正、下通條件;

(3)吻合口漏一經診斷,應積極行腸造瘺術或Hartmann術,同時給予有效引流、外科營養和抗感染治療。

2.骶前出血 骶前出血是直腸手術的嚴重併發症,它常是致命性的。主要原因是分離直腸後壁時損傷骶前靜脈叢。由於骶前靜脈叢呈網狀,固定於骶骨前,且與骶骨小孔內的椎靜脈有交通,一旦出血點縮入骶骨小孔,很難止血。為了防止骶前出血的發生,游離直腸後壁要注意進入正確的間隙。處理出血的方法可使用鋼釘釘入法。如實在難以止血,可用紗布卷填塞壓迫止血,效果滿意。切忌盲目縫扎。

3.其他併發症 在結直腸手術併發症中,還有輸尿管損傷、造口壞死及腹內疝等。這些併發症均與手術操作有直接關係。大腸癌的手術方法比較成熟,而每一種手術均有其重要步驟。只要抓住這些要點,大多手術併發症是可以避免的。  

化療

結腸癌約半數患者在術後出現轉移和複發,除部分早期患者外,晚期和手術切除後的患者均需接受化療。化療在結腸癌綜合治療中是除外科治療後又一重要治療措施。

1.全身靜脈聯合化療方案 結腸癌化療方案主要以5-FU為基礎,四氫葉酸(LV)作為調節劑可增強效應劑5-FU的療效。

(1)5-FU/LV 方案 5-FU/LV聯合用藥其療效已被多數研究所證實,是現階段世界範圍內的標準療法。

LV:200mg/ m2,第一天至第五天;

5-FU:500mg/ m2,第一天至第五天;

(2)FOLFOX4方案 是治療晚期結腸癌最為安全有效的化療方案,同時是Ⅲ期結腸癌術後輔助化療的最好選擇。

奧沙利鉑:150mg/m2,第一天;

LV:200mg/ m2,第一天至第五天;

5-FU:500mg/ m2,第一天至第五天;

全身靜脈化療可用於術前、術中和術後:(1)術前化療又稱新輔助化療,其目的是防止遠處轉移,縮小瘤體,利於切除。但是由於時間短,不同腫瘤患者的化療敏感性不同,因此手術後仍需給予輔助化療。(2)術後化療,主要採用以5-FU/LV為基礎的聯合化療方案(連用5天,1個月後重複,至少6個周期),這已成為Ⅲ期結腸癌術後標準療法。

2.口服化療 結腸癌口服化療葯主要指氟嘧啶類前體藥物,吸收後通過1次或多次代謝轉變成5-氟尿嘧啶,發揮抗癌作用。口服化療在臨床應用中療效高、不良反應少,給藥方便,可門診治療,宜於老年腫瘤患者和家庭化療,成為結腸癌輔助治療的一個趨勢。近年來結腸癌治療過程中引入了低劑量長時間維持化療的腫瘤休眠療法,口服化療得到了進一步的推廣。  

放療

雖然手術切除是結直腸癌治療的主要手段,然而單純手術後的局部複發率較高,大多數局部複發發生在盆腔內,因此腫瘤侵入直腸周圍軟組織是手術無法徹底切除的。因此盆腔放療是清除這些癌細胞沉積的唯一可供選用的有效方法。然而結腸癌病人對術前及術後放療均無顯效。放射治療僅適用於結腸癌病人的術中放療。

(一)結腸癌的放療方案

1.根治性放療:通過放療徹底殺滅腫瘤細胞僅適用於少數早期病人及細胞類型特殊敏感的病人。

2.對症性放療:以減輕癥狀為目的。適用於止痛、止血、減少分泌物、縮小腫瘤、控制腫瘤等姑息性治療。

3.放療、手術綜合治療,有計劃的綜合應用手術與放療兩種治療手段。

(二)結腸癌放療的方式

1.術前放療:術前放療具有下列優點,①癌細胞的活性減弱,使手術時播散或殘留的癌細胞不易存活。②對巨大而固定,估計切除有困難的癌腫,術前放療可使瘤體縮小,從而提高切除率。③放射生物學的研究表明,在血供或供氧減少時,術前癌細胞對放射線的敏感性較術後高。

術前放療應嚴格掌握劑量,以中等劑量(3500~4500cGY)為宜,既不增加手術併發症,又能提高手術療效。

2.術後放療:術後放療具有下列優點:①根據手術發現,在切除原發腫瘤後,對可能殘留腫瘤的部位進行標記、定位,從而使照射部位可能更精確,照射具有選擇性,效果更佳。②原發腫瘤切除後,腫瘤負荷顯著減少,有利於提高殘留癌對放射線的效應。

3.術中放療:術中對疑有殘留癌處和不能徹底切除處,用β線進行一次大劑量照射。

(三)結腸癌的放療禁忌症

1.嚴重消瘦、貧血者。

2.經治療不能緩解的嚴重心、腎功能不全者。

3.嚴重感染或膿毒血症者。

4.局部已不能忍受再次放療者。

5.白細胞數低於3×109/L,血小板低於80×109/L,血紅蛋白低於80g/L,一般暫停放療。

(四)放療的併發症

1.術前放療患者的會陰部切口癒合稍延緩。

2.腹痛、噁心、嘔吐,腹瀉等癥狀。

3.單純性肛門炎(1%~2%),局部會陰疤痕,癒合不良或硬化伴疼痛(2%),小腸不完全梗阻(1%)。

4.小便失禁(0.5%~1%),小膀胱症和血尿(1.5%)等。

5.全血細胞減少。

(五)放療的輔助治療

1.對噁心嘔吐者,酌予胃復安等藥物治療,頑固性嘔吐者給樞復寧治療。

2.對白細胞數下降者,給提高白細胞藥物。如維生素B4、利血生、升白胺等。

3.華蟾素口服液10-20ml/次 一日三次,此為中成藥,具有減輕放療反應、保護肝腎功能、提高免疫力、改善食慾、升高白細胞等作用。

4.對皮膚反應者,一度反應時會陰部用滑石粉塗撲,二度反應時用龍膽紫液外塗或膚輕鬆軟膏外塗。<b />  

中醫藥治療

中藥能調節機體免疫力,使術後患者的免疫系統功能得到恢復、增強,與化療有協同增效與減毒作用,特別對化療引起的消化道反應、造血機能抑制等有保護作用,故不僅在國內,在世界上一些發達國家也日益受到重視。對結腸癌術後患者,中醫一般採用益氣健脾、清熱解毒治法,根據辨證結果,還可結合通絡散結法,具體用藥因人而異,根據不同病期、不同體質、不同證型等情況,進行個體化治療。

(一)中成藥

1.華蟾素注射液:華蟾素20ml+5%葡萄糖500ml 靜脈注射 一日一次,可單獨或與放化療聯合使用。

2.華蟾素口服液:10~20ml/次,一日三次,口服,與放化療聯合應用,具有減輕放化療副作用、維護肝腎功能、骨髓保護等作用。對於不能耐受放化療的晚期患者,也可單獨應用。

(二)辨證施治。

1. 濕熱蘊結型;白頭翁湯加減。

白頭翁30g秦皮15g黃連3g黃柏9g紅藤15g敗醬草15g苦參15g馬齒莧15g白槿花12g藤梨根30g

2. 瘀毒內阻型:膈下逐瘀湯加減。

桃仁9g紅花9g赤芍9g當歸9g川芎6g五靈脂9g香附9g元胡15g莪術15g甲珠9g土茯苓30g

3.脾虛氣滯型:香砂六君子湯加減。

木香6g砂仁3g党參15g白朮12g茯苓12g陳皮6g八月札12g枳殼9g烏葯9g綠萼梅9g沉香曲9g

4.脾腎陽虛型:理中湯加減。

党參15g炒白朮12g炮姜炭3g肉豆蔻9g補骨脂12g五味子6g吳茱萸3g附子6g肉桂3g

五、免疫治療

可以提高病人抗腫瘤的能力,近年來發展很快,諸如干擾素、白細胞介素、轉移因子、腫瘤壞死因子等,已逐漸廣泛應用,不但可以提高病人的免疫能力、而且可以配合化療的進行。

中醫辨證治療

熱毒壅盛型

臨床表現

腹部脹痛,大便次數增多,便里常常有膿血和粘液,胃納不佳,苔黃膩,脈弦細。

食療葯膳

1、山楂田七粥:山楂20克,田七5克(研粉),粳米60克,蜂蜜1匙,加清水適量,煮粥服用,每日2次。

2、海參木耳豬腸湯:水發海參60克,木耳15克(水發),豬大腸1段約50厘米(洗凈切小段),同加水煮爛,調味食用。

3、香連炖豬大腸:木香10克,川連6克,豬大腸1段約30厘米(洗凈),田七末5克,將木香、黃連研末和田七末一起裝入豬大腸,兩頭紮緊,加水炖腸至爛,去葯飲湯食豬大腸。

氣滯血瘀型

臨床表現

腹脹痛,腹部腫塊堅硬,便下紫黑或膿血,或里急後重,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苔薄黃,脈細澀。

食療葯膳

1、豬血鯽魚粥:生豬血200克,鯽魚100克,大米100克。將鯽魚除鱗,去腸雜及鰓,切成小塊,和豬血,大米煮粥食用。每日-2次。

2、菱角苡仁三七豬瘦肉湯:菱角15枚,薏苡仁20克,三七米5克,豬瘦肉60克(剁碎),加水煎煮至熟爛,調入食鹽適量服用。

肝胃陰虛型

臨床表現

腹部痛隱隱,可觸及腫塊,大便乾結如粒狀或形小而扁,口苦口乾,納呆或有嘔吐,舌質紅,脈細數。  

術後

結腸癌術後較好,根治術後至少活5年以上可達50%以上,若為早期病人可達到80%以上,而晚期只有30%左右。

結腸癌手術以後要定期到醫院檢查和複查並且作好康復措施,具體治療後的存活時間還是同個人的身體體質,以及康復環境以及手術後的放化療有關係.

結腸癌的發病原因,尚未真正搞清楚,結腸癌能不能遺傳,醫生們的意見也不一致。

國外曾調查過某一家族,75年共有血緣親屬650人以上,其中96人為惡性腫瘤患者,多數是患結腸癌,並伴有其它器官的腺癌。還有人統計發現,結腸癌患者的同胞,發生結腸癌的危險性比一般人群增加5倍;結腸癌的家族性因素比其它消化道癌多見。所以,有許多醫生認為遺傳因素與結腸癌有關。

結腸炎患者的術後保健

有的結腸癌患者,稍有輕微腹痛就放棄運動,怕影響傷口癒合。結腸癌患者活動時感覺有痛感是正常的,隨著運動持續,疼痛會逐漸消失。因此,手術後應根據自身情況及早下床活動。一般出院三周的患者,可以進行散步、仰卧起坐等運動。適當運動還可加快血液循環,提高免疫力,促使身體的毒素儘快排出。相反,不運動很容易導致腸道粘連或腸梗阻等病症,不利於康復。

另外,手術後患者要多曬太陽,以促進體內維生素的合成。化療藥物易使結腸癌患者維生素攝入不足,雖然從飲食中可以攝入部分維生素和微量元素,但如果不常曬太陽,身體攝入的維生素不能合成,易出現出血等併發症,甚至會破壞身體的凝血系統。  

轉移

結腸癌的遠處轉移主要是肝臟,約50%的患者會發生術前或術後肝臟轉移。資料又顯示:約有30%的患者在手術前已有B超或CT無法檢測的陰匿性肝轉移。結直腸癌肝轉移灶切除術是安全的,而且是目前有可能提高已經轉移患者長期生存率的治療方法。但是只有很少的一部分(10%-20%)適合手術切除,且其中70%術後複發。

全球多個外科中心嘗試肝轉移灶術後複發的再行肝切除術統計表明,再次手術也是安全的,並且有著與最初手術相似的生存率。如何提高結腸癌肝轉移患者的手術切除率成為各國醫學專家的研究熱點。

結腸癌治療是以外科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其中手術治療在結腸癌的治療中目前仍佔主導地位。治療可根據病人的身體狀況、腫瘤的病理類型、侵犯範圍和發展趨勢,有計劃合理的應用現有治療手段予以實施,從而提高治癒率和生活質量。但除少數早期的腫瘤外,大部分病人常伴有局部或遠處轉移,即使根治性切除,也因手術無法檢測微小轉移灶而術後複發和遠處轉移。因此治療必須採取綜合治療的手段。

總之,結腸癌患者出現肝轉移或者已經行肝轉移灶切除的患者再次出現肝臟轉移,並非不治之症。患者及其家屬不應放棄治療,應及早就診,在外科醫生的指導下,採取正確的治療方法,儘可能手術切除肝臟轉移病灶。 

預防

術後護理

食療

飲食原則及要求

一、 飲食治療

結腸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吸收水分和貯存食物的殘渣,形成糞便,結腸粘膜的腺體能分泌濃稠的粘液,這種粘液呈鹼性,可中和糞便的發酵產物。當結腸患有癌腫時,生理功能受到了破壞,排便功能以及全身情況都受到了影響,如腹瀉、排便困難、全身消瘦等癥狀。如果飲食中仍不注意,吃一些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及促癌食品,便會加重結腸癌的進展,使全身衰竭。結腸癌患者,一定要注意日常飲食。

研究證明,高脂肪膳食會促進腸道腫瘤的發生,尤其是多不飽和脂肪酸,雖能降低血脂,但有促癌發生的作用。膽固醇本身並不致癌,但與膽石酸同時反應,有促癌作用,說明膽石酸是促癌因素。因此,結腸癌的病人,不要吃過多脂肪,脂肪總量佔總熱能30%以下,動、植物油比例要適當。也就是說,在一天的膳食中,包括食物本身的油脂量,加上烹調中用油,每日脂肪要在50克以下。有的朋友懼怕冠心病,控制動物脂肪很嚴格,經常以植物油為主,甚至不吃動物油,這樣會造成體內過氧化物過多。因為植物油中碳鏈不穩定、易氧化,如果適當的吃些動物脂肪,就會使碳鏈穩定,不易氧化,並減少體內自由基的形成,所以一定要科學飲食,講究油脂的合理配比,建議飽和脂肪酸與多不飽和脂肪酸及單不飽和脂肪酸的比為1:1:1。

膳食中應注意多吃些膳食纖維豐富的蔬菜,如芹菜、韭菜、白菜、蘿卜等綠葉蔬菜,膳食纖維豐富的蔬菜可刺激腸蠕動,增加排便次數,從糞便當中帶走致癌及有毒物質。如果結腸癌向腸腔凸起,腸腔變窄時,就要控制膳食纖維的攝入,因為攝入過多的膳食纖維會造成腸梗阻。此時應給予易消化、細軟的半流食品,如小米粥、濃藕粉湯,大米湯、粥、玉米面粥、蛋羹、豆腐腦等,這些食品能夠減少對腸道的刺激,較順利的通過腸腔、防止腸梗阻的發生。

結腸癌術後的病人,應同其他胃腸道手術的病人一樣,要遵醫囑給予飲食,飲食要以稀軟開始到體內逐步適應後再增加其它飲食。應注意不要吃過多的油脂,要合理搭配糖、脂肪、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等食物,每天都要有穀類、瘦肉、魚、蛋、乳、各類蔬菜及豆製品,每一種的量不要過多。這樣才能補充體內所需的各種營養。手術後初期不能正常進食時,應以靜脈補液為主。手術後注意加強護理和飲食營養,促進病人身體恢復。

腸癌早期往往有大便的改變,有時便秘,有時腹瀉,便中帶血,有些病人便秘和腹瀉交替出現。所以對早期腸癌病人應重視調理大便,在飲食中攝入含粗纖維較多的食品,如土豆、紅薯、香蕉、嫩葉青菜等等,但加工要細緻,避免食物過分粗糙對腫瘤部位的刺激。含纖維素豐富的食品,可以使大便有一事實上容量,既可以預防便秘,又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腹瀉,並能保證每日的規律排便。

晚期腸癌病人由於腫瘤惡性生長侵入腸道內造成腸道狹窄,不同程度的阻塞排便,並減少對食物的容納。這時應注意給予病人營養豐富,少粗纖維的食物,如蛋類、瘦肉、豆製品和細糧,嫩葉蔬菜等等;並囑病人多喝蜂蜜水和吃香蕉、鴨梨等等,其中以蜂蜜通便效果最佳。

腸癌病人禁忌辛辣食物,辣椒、胡椒等食物對肛門有刺激作用,一定不能吃。

食疔葯膳

1、木耳金針烏雞飲:木耳15克(水發),金針菜30克,烏雞1隻(約500克)去毛及內臟。先將烏雞炖1小時,再放入木耳,金針草炖至各物熟爛,和鹽調味食用佐膳。

2、仙人粥:生何首烏60克,粳米100克,紅棗6枚(去核),紅糖適量。將何首烏煎取濃汁,去渣,葯汁與粳米紅棗同入砂鍋內煮粥,粥將成時,放入紅糖調味,再煮片刻便可食用。

3、雙參豬髓湯:党參30克(切細、紗布包),海參約200克(浸泡好的劑量),海帶50克,豬脊骨連髓帶肉500克(斬細),加水適量,武火煮沸,文火再煮3小時,和鹽調味,去党參渣藥包,飲湯食肉佐膳。

驗方偏方

驗方

復方半蓮湯:半枝蓮60g,石見穿30g,生地榆30g,苡仁30g,忍冬藤30g,昆布30g,山豆根15g,槐角15g,胡麻仁15g,白蚤休12g,幟殼9g,川朴9g。製成煎劑,每日劑,分2次服。

療效:湖北中醫學院附屬醫院應用本方治療腸癌20餘例,有效率1 00%。

偏方

①瞿麥根湯:鮮根用米泔水洗凈,每天50—100克(干根用40—50克),水煎服。

②鮮鵝血50—100毫升,每日1次口服。治療消化系統腫瘤,總有效率為65%。

二、 一日食譜舉例(術後恢復期)

早餐:小米粥(小米50克),玉米面發糕(玉米面50克),拌圓白菜(圓白菜50克)。

加餐:蘋果1個(蘋果200克)。

午餐:包子(雞蛋50克,白菜100克,芹菜100克,麵粉100克),湯(西紅柿50克,黃瓜50克,澱粉10克)。

加餐:沖藕粉1小碗(藕粉30克,白糖10克),蔬菜餅乾2片(麵粉20克)。

晚餐:大米粥50克(大米50克),饅頭(麵粉50克),拌豆腐(北豆腐100克),蒸蒜拌茄泥(茄子100克)。

加餐:甜牛奶(鮮牛奶250克、白糖5克),蛋糕50克。

全日烹調用油10克,鹽6克。

(1)菱粥

帶殼菱角20個,蜂蜜1匙,糯米適量。①將菱角洗凈搗碎,放瓦罐內加水先煮成半 糊狀。②再放入適量糯米煮粥,粥熟時加蜂蜜調味服食。經常服食,具有益胃潤腸作用。

(2)藕汁郁李仁蛋

郁李仁8克,雞蛋1隻,藕汁適量。將郁李仁與藕汁調勻,裝入雞蛋內, 濕紙封口,蒸熟即可。每日2次,每次劑,具有活血止血,涼血,大便有出血者可選用。

(3)瞿麥根湯

鮮瞿麥根60克或干根30克。先用米泔水洗凈,加水適量煎成湯。每日劑,具 有清熱利濕作用。

(4)茯苓蛋殼散

茯苓30克,雞蛋殼9克。將茯苓和雞蛋殼熔干研成末即成。每日2次,每次 劑,用開水送下,此葯膳具有蔬肝理氣,腹痛、腹脹明顯者可選用,另外還可選用萊菔粥。

(5)桑椹豬肉湯

桑椹50克,大棗10枚,豬瘦肉適量。桑椹加大棗,豬肉和鹽適量一起熬湯 至熟。經常服食,具有補中益氣,下腹墜脹者可用此方。

(6)荷蒂湯

鮮荷蒂5個,如無鮮荷蒂可用干者替代,冰糖少許。先將荷蒂洗凈,剪碎、加適 量水,煎者1小時後取湯,加冰糖後即成。每日3次,具有清熱,涼血,止血,大便出血不止者可用此膳。

(7)魚腥草蓮子湯

魚腥草10克,蓮子肉30克,以上藥用水煎湯即成。每日2次,早晚服用, 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里急後重者宜用。

(8)木瓜炖大腸

木瓜10克,肥豬大腸30cm。將木瓜裝入洗凈的大腸內,兩頭紮緊,炖至熟 爛,即成。飲湯食腸,此膳具有清熱和胃、行氣止痛。

(9)水蛭海藻散

水蛭15克,海藻30克。將水蛭和海藻干研細末,分成10包即成。每日包, 用黃酒沖服,此膳具有逐淤破血、清熱解毒的作用。

(10)菱薏藤湯

菱角10個,薏苡米12克,鮮紫蘇12克。將紫蘇撕成片,再與菱角、薏苡仁用 水煎湯即成。每日3克,具有清熱解毒,健脾滲濕。

(11)肉桂芝麻煲豬大腸

肉桂50克,黑芝麻60克,豬大腸約30厘米。豬大腸洗凈後將肉桂和 芝麻裝入大腸內,兩頭紮緊,加清水適量煮熟,去肉桂和黑芝麻,調味後即成。飲湯吃腸,此膳外提中氣,下腹墜 脹,大便頻者可選用。

(12)大黃槐花蜜飲

原料:生大黃4克,槐花30克,蜂蜜15克,綠茶2克。

製法:先將生大黃揀雜,洗凈,晾乾或晒乾,切成片,放入砂鍋,加水適量,煎煮5分鐘,去渣,留汁,待用。鍋中加槐花、茶葉,加清水適量,煮沸,倒入生大黃煎汁,離火,稍涼,趁溫熱時,調拌入蜂蜜即成。

用法:早晚2次分服。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本食療方適用於大腸癌患者引起的便血,血色鮮紅,以及癌術後便血等症。

(13)馬齒莧槐花粥

原料:鮮馬齒莧100克,槐花30克,粳米100克,紅糖20克。

製法:先將鮮馬齒莧揀雜,洗凈,入沸水鍋中焯軟,撈出,碼齊,切成碎末,備用。將槐花揀雜,洗凈,晾乾或晒乾,研成極細末,待用。粳米淘洗乾淨,放入砂鍋,加水適量,大火煮沸,改用小火煨煮成稀粥,粥將成時,兌入槐花細末,並加入馬齒莧碎末及紅糖,再用小火煨煮至沸,即成。

用法:早晚2次分服。

功效:槐花性涼味苦,有清熱涼血、清肝瀉火、止血的作用。本食療方適用於大腸癌患者引起的便血,血色鮮紅症。  

相關知識

課外閱讀:

油煙致癌 「煮」菜最安全

為預防癌症,新加坡國立大學研究人員建議,在烹飪過程中應盡量保證廚房通風,儘可能避免煎、炒、炸等使用高溫食用油的烹飪方式,多用蒸、煮等方式。

新加坡國立大學一個研究小組在英國皇家化學學會出版的權威刊物《環境監測雜誌》上發表研究報告說,食用油加熱到可以炒或炸的溫度後會釋放出多種可能對人體有害的化學物質,人們如果經常接觸這些物質,會增加肺癌、乳腺癌和膀胱癌的發病概率.

研究人員對中國、印度和馬來西亞三國的傳統烹飪方法進行了比較.他們認為,馬來西亞廚師喜歡炸,這需要把大量油加熱到很高溫度,因此釋放出的有害物質比只用少量油炒菜的中國菜更多.而印度菜大多靠炖和煮,釋放出的有害物質就比中國菜和馬來西亞菜少得多。

研究人員警告說,經常在烹飪過程中接觸油煙將增加罹患癌症的風險.在亞洲三國菜系的比較中,重視「炒」的中國菜比喜歡「炸」的馬來西亞菜在烹飪過程中釋放出的有害物質更少,而以「煮」為主的印度菜則最為安全。

結腸癌提示結腸癌手術後容易複發,為了防止複發,西醫一般要放療化療,由於放療化療沒有辨別能力,所以需要重複放化療,多次放化療以後,患者免疫功能下降,抵抗力降低,容易轉移,建議在西醫治療的時候,及時採取中醫手段,針對患者體質,採取免疫治療,和西醫營養支持治療。

'結腸癌'術後大出血

從解剖學上分析,不論是哪種結腸手術,其供血動脈術中暴露清楚,均可以做到直視下操作。因此結腸癌手術後,一般較少發生大出血。但左側脾曲結腸癌手術中,如脾結腸韌帶較短,可能會誤傷脾臟導致出血。或者腫瘤侵犯至粘膜外與脾下極粘連,分離脾臟周圍時導致出血。

另外結腸血管結紮不確實,或者電刀燒灼直徑大於3mm的血管後血痂脫落也可能導致大出血的出現。因此術中強調結紮確實,操作規範仔細,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本併發症的發生。

術後應放置引流管觀察引流量,如引流量較多,或者術後早期出現休克等臨床癥狀時應警惕大出血的可能。處理上一般可先保守觀察,積極進行輸血,補液等抗休克治療。如出血量持續增加或者休克癥狀不能改善,則需再次探查止血。腹腔引流管是觀察有無腹腔出血的重要渠道,要妥善保護,防止脫落。

結腸癌手術後容易複發,為了防止複發,西醫一般要放療化療,由於放療化療沒有辨別能力,所以需要重複放化療,多次放化療以後,患者免疫功能下降,抵抗力降低,容易轉移,建議在西醫治療的時候,及時採取中醫手段,針對患者體質,採取免疫治療,和西醫營養支持治療。

結腸癌放療後的食譜

放射線治療雖然能消減癌細胞,但由於放射線對腫瘤細胞和正常細胞均同時產生生物效應和破壞作用,可使正常組織也引起一定的損害,主要為皮膚與粘膜、神經、消化及造血系統的副反應。

癌症放療後多傷陰耗津,出現頭暈、煩躁、失眠、口苦、渴飲,舌紅苔黃或光剝,脈細數等癥狀。可選服燕窩等清肺養胃,滋潤生津之品

相關統計 

結腸惡變是常見的惡性惡變之一,以40歲~50歲年齡組發病率最高。據世界流行病學調查,發現結腸惡變在北美、西歐、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地的發病率最高,居內臟種瘤前二位,但在亞、非、拉美等地發病率則很低。我國的發病率與死亡率低於胃惡變,食管惡變、肺惡變等常見惡性惡變。

近年各地資料顯示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的改變,其發病率呈逐年上各趨勢。中國和日本人的大腸惡變發病率明顯低於美國,但移民到美國的第一代即可見到大腸惡變發病率上升,第二代基本接近美國人的發病率。從流行病學的觀點看,結腸惡變的發病和環境、生活習慣、尤其是飲食方式有關。

一般認為高脂肪食譜和纖維素不足是主要發病原因。研究顯示,飽和脂肪酸的飲食可增加結 腸中膽汁酸與中性固醇的濃度,並改變大腸菌群的組成。膽汁酸經細菌作用可生成3-甲基膽蒽等致惡變物質,固醇環也可經細菌作用被芳香化而形成致惡變物質。食物纖維包括纖維素、果膠、半纖維素、木質素等,吸收水分,增加糞便量,稀釋腸內殘留物濃度,能夠縮短糞便通過大腸的時間而減少致惡變物質與腸粘膜接觸的時間,若膳食纖維不足時,已是結腸惡變的發病因素之一。

慢性大腸炎症,如潰瘍性結腸炎的腸惡變發生率高於一般人群,炎症的增生性病變的發展過程中,常可形成息肉,進一步發展為腸惡變;克隆氏(Crohn)病時,有結腸、直腸受累者可引起惡變變。血吸蟲流行區和非流行區的結腸惡變發病率與死亡率有明顯區別,過去認為慢性血吸蟲病患者,因腸壁血吸蟲卵沉積與毒素刺激,導致大腸粘膜慢性潰瘍,炎性息肉等,進而引起惡變變。 這個觀點一直在爭論, 據浙江省嘉善縣血吸蟲病日漸控制,新發病例明顯減少,晚期病人趨於消失,而結腸惡變的發病率仍很高。

據一般資料統計有結腸息肉的患者,結腸惡變發病率是無結腸息肉患者的5倍。家族性多發 性腸息肉瘤,惡變變的發生率更高。 近幾年來,有報告結腸惡變陽性家族者,其發病率是一般人群的四倍,說明遺傳因素可能參與結腸惡變的發病。

補鈣食品可預防腸癌

補鈣不僅能改善骨質疏鬆,還能預防腸癌發生。此結論可不是空穴來風,紐約斯隆—凱特林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員曾對結腸癌、直腸癌高危人群調查發現,有意識通過膳食補鈣2~3個月,腸道細胞分裂速度減慢,降低腸癌發生。

對此,專家指出,鈣質可吸收和結合腸道中脂肪酸、膽汁酸等致癌物;鈣質還會影響細胞生化反應,調控細胞生長,從而起到預防腸道腫瘤的作用。而且,有研究證實,每天從飲食中攝取超過412毫克鈣質,從補鈣產品中攝取至少800毫克鈣質的女性,患直腸癌風險降低46%。因此,可以說適量補鈣,在一定程度上可抵禦直腸癌發生。

需要強調的是,適量補鈣雖能降低腸道腫瘤發生,但並不是說缺鈣的人就容易得腸癌,大家更不能盲目補鈣。專家指出,正常人每天鈣攝入量不應超過2000毫克。而且建議通過食物補鈣,其中牛奶和奶製品含鈣量較高,且容易吸收,牛奶含鈣量一般約為1毫克/毫升,每天喝一瓶奶(約250毫升),即可獲得約250毫克鈣。

其他含鈣量高的食物有蝦米、海帶、黑芝麻、花生,以及豆類和豆製品等。只有食物攝入鈣不足時,才需通過藥物補充,但要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比如,一些富含植酸、草酸的蔬菜(莧菜、菠菜等)就不利於鈣質吸收;而攝入維生素D、多種氨基酸等食物,則可促進鈣質吸收,用前最好諮詢醫生。  

結腸癌的治療

得了結腸癌該怎麼治療?結腸癌屬於較難治癒的腸癌疾病,因此,得了結腸癌,應及早治療。那麼,結腸癌有哪些治療方法呢,一起來看看吧。

南寧肛泰肛腸醫院專家指出,結腸癌的治療方法主要有以下五種:

1、手術治療:

是根治結、直結癌的最有效的方法,凡適合手術的患者,應及早行手術切除治療。

2、中醫中藥治療:

可作為輔助及支持治療,改善癥狀,延長生存期。

3、化學藥物治療:

大腸癌根治術後,仍有50%的病例複發和轉移,因此術前、術後化療有可能提高根治術後5年生存率。抗癌藥物首選氟脲嘧啶,其次為絲裂黴素和阿黴素。

4、內鏡下治療:

對於早期粘膜層癌,可內鏡下切除,晚期腫瘤,可在內鏡下放置支架,以防狹窄及梗阻。

5、放射治療:

術前放療,可縮小腫瘤,提高切除率,術後放療,可殺死殘留的腫瘤細胞。單純放療,僅用於晚期直腸癌病例,有止血,鎮痛、延長存活期的作用。

以上就是結腸癌的治療方法。在此,南寧肛泰肛腸醫院專家提醒腸癌患者:腸癌患者的飲食要多樣化,不偏食,不挑食,不要長期食用高脂肪高蛋白的飲食,常吃富含維生素的新鮮蔬菜及防癌食品。如西紅柿、深綠色和十字花科蔬菜(芹菜、莞荽、甘藍、芥菜、蘿卜等)、大豆製品、柑橘類水果、麥芽及麥片、蔥、蒜、姜、酸奶等。  

便秘可能會引起結腸惡變

便秘是老年人的常見癥狀,也是誘發腦出血、心臟病發作以及肺大泡等肺部急症的罪魁禍首之一。最近的研究還發現便秘可能引起結腸惡變。美國科學家埃里克雅各布斯博士和埃米莉懷特博士在最近一期《流行病學》月刊上報告這一結果。他們對424名結腸惡變患者和414名非結腸惡變病人進行了研究。結果發現,有便秘者的結腸惡變發病率是正常人的4倍多。他們認為,經常性便秘可能是中老年人患結腸惡變的主要因素。原因是由於便秘使排泄物在結腸內停留的時間長,結腸過多地吸收排泄物中的致惡變物質。因此,防止便秘既可以減少腦出血等急症的發生,也可預防結腸惡變。具體措施包括:

1、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定時作息,防止精神過度緊張,並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

2、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多吃蔬菜和水果,吃富含植物纖維的食物,少吃肉類。

3、定時參加體育運動,促進腸道蠕動。

4、避免進食有便秘作用的食物如番石榴、隔夜茶等,而適當進食有通便作用的食物如香蕉、紅薯等。

5、停用有便秘副作用的藥物如氫氧化鋁、碳酸鈣以及嗎啡類藥物等。

6、出現便秘應及時治療,如服用果導片,使用開塞露,自己進行低壓灌腸等。  

最常見四種能抗癌的維生素

1.是維生素A。研究表明,維生素A能阻止和抑制癌細胞的增生,對預防胃腸道癌和前列腺癌功能尤其顯著。它能使正常組織恢復功能,還能幫助化療的病人降低癌症的複發率。番茄、胡蘿卜、菠菜、韭菜、辣椒、杏等植物,動物肝臟、魚肝油及乳製品中直接含有大量維生素A。

2.是維生素C。它又叫抗壞血酸,可以減少致癌物質亞硝胺在體內聚集,極大地降低食管癌和胃癌的發病率。蔬菜和水果中維生素C含量較多,如辣椒、苦瓜、青蒜、蘿卜葉、油菜、香菜、番茄等。 

3.是維生素E。多吃含維生素E的食物,可以提高身體免疫能力,抑制致癌物形成。美國最近一項研究還證實,維生素E有防止前列腺癌和膀胱癌的作用。維生素E主要存在於植物油,尤其是豆油中;蛋、穀物、胡蘿卜、鮮萵苣等食物中含量也較多。 

4.是B族維生素:包括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6、維生素B12等。它們可以抑制癌細胞生成,還能幫助合成人體內一些重要的酶,調節體內代謝。糧谷、豆類、酵母、乾果、動物內臟等食物中含量較多。值得注意的是,正常飲食中的維生素基本可滿足人體需要,不必過多地服用補充片劑,否則可能引起不良反應  

早期癥狀

①可有腹脹、不適、消化不良樣癥狀,而後出現排便習慣的改變,如便次增多,腹瀉或便秘,便前腹痛。稍後即可有粘液便或粘液膿性血便,此為結腸癌最早期的癥狀。

②腸梗阻表現:為不全性或完全性低位腸梗阻癥狀,如腹脹,腹痛(脹痛或絞痛),便秘或便閉。體檢可見腹隆、腸型、局部有壓痛,並可聞及亢強的腸鳴音。

③結腸癌早期可現中毒癥狀:由於腫瘤潰爛失血和毒素吸收,常可導致病人出現貧血、低熱、乏力、消瘦、浮腫等表現,其中尤以貧血、消瘦為著。

④結腸癌患者會有腹部包塊:由於中年以上是該病發病率最高的階段,因此中年以上有下列表現時應提高警惕,考慮有無結腸癌的可能。

參看

  • 治療結腸癌的藥品列表
  • 《醫學影像學》- 結腸癌
  • 《普通外科學》- 結腸癌

注:僅供參考,身體疾病請咨詢專業醫生。

<< 上一个: 結腸類癌 下一个: 節段性透明性血管炎>>

相關問題


    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