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心理諮詢專科 副主任醫師 李衛暉

  “有些人每天晚上都做夢,但是也有人幾乎不做夢”

  “做夢會耽誤人的休息,影響人的睡眠”

  “如果你夢見自己正在下落並且掉在地上,可能預示著你將會有不幸發生”

  以上關於夢的陳述都是錯誤的,夢既不是疾病表現,也不是失眠的必然結果,而是一種生理反映。基本上每個人都會做夢,每一天我們都會做稀奇古怪的夢。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人為什麼會做夢呢?夢又有哪些好處呢?這篇文章會告訴你關於夢的一些答案。

  做夢就是沒休息好?

  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聽到有人向我諮詢說:“ 我晚上夢多,簡直沒有睡著” 或者“昨天晚上沒有休息好,做了一晚上的夢,要怎麼樣不做夢才好”。於是,第二天學習、工作起來似乎還真感到有點精神不振、精力不足,彷彿做夢真的耽誤了人的休息。有些醫生按照傳統觀念,也承認多夢是干擾大腦休息的因素或休息不好的表現。

  其實,這種觀念是不對的。因為做夢並不是衡量一個人睡眠質量好壞的一個重要指標,也不能說做了夢就表示不曾睡好。失眠作為一種現象是客觀存在的,而夢作為一種普遍的生理現象也絕非多餘,我們承認失眠的存在,但卻不能認為失眠和夢感有必然的聯絡。夢其實只是一種普遍的生理現象,不管你有沒有夢的回憶,或者有沒有夢感,許多人每天晚上都會做夢。

  心理學家通過將電極貼在眼角(探測眼動),頭皮上(探測腦電波)和下巴上(探測肌肉緊張度)來研究我們的睡眠,結果顯示我們睡覺時會經歷五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輕寐,我們很容易從這個階段醒來。第二個階段睡得稍沉一些,第三個階段和第四個階段表示我們進入深度睡眠,我們從開始入睡到進入第四個睡眠階段通常需要大約90分鐘。其後,我們將進入睡眠的第五階段快速眼動睡眠(REM睡眠),其主要特徵是眼睛的轉動,大多數夢就發生在快速眼動睡眠階段。

  每個夜晚快速眼動睡眠要佔整個睡眠過程的20%-25%――大概100分鐘,研究發現如果在快速眼動睡眠階段醒來的話,他會在80%以上的情況下能夠回憶出自己的夢境(即夢感,主要是指人醒來後對夢中某些情節的回憶),而在其他睡眠階段醒來時,人們會忘記是否做夢以及夢的內容,或者只有一個單純的模糊影象。那些聲稱“我很少做夢”的人實際上每年大概有600個小時去體驗1500個左右的夢境,或者說在人的一生中會花費6年左右的時間做夢。許多人不瞭解睡眠的週期交替變化,不知道夢在睡眠中的地位和在生理上的作用,以及夢與夢感的區別,不知道夢或夢感對人的身體健康並沒有什麼副作用,許多人之所以盲目陷入對夢的恐懼中,主要是因為舊的傳統觀念以及封建迷信思想對夢的不科學解釋造成的。

  夢有什麼功能?

  既然夢是一種普遍的生理現象,那夢有什麼樣的功能呢?為此在過去若干年裡,有許多心理學家對“做夢”這一難題給出了自己的演化學解釋,但是我們仍然沒能完全破解做夢的奧妙,但是通過科學實驗,發現了做夢對於一些機體活動來說具有很多的好處。

  正常的夢境活動,是保證機體正常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科學工作者做了一些阻斷人做夢的實驗。即當睡眠者一出現做夢的腦電波時,就立即被喚醒,不讓其夢境繼續,如此反覆進行,結果發現對夢的剝奪,會導致人體一系列生理異常,如血壓、脈搏、體溫以及面板的電反應能力均有增高的趨勢,植物神經系統機能有所減弱,同時還會引起人的一系列不良心理反應,如出現焦慮不安、緊張、易怒、感知幻覺、記憶障礙、定向障礙等。顯而易見,正常的夢境活動,是保證機體正常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夢是協調人體心理世界平衡的一種方式,特別是對人的注意力、情緒和認識活動有較明顯的調節作用。從精神分析心理學角度看,現實生活中未能或不能獲得滿足的慾望,卻可以在夢中獲得心理上的滿足,調節心理平衡。我們知道,如果前一天晚上做了好夢,第二天感到精力充沛,心情很安適。但如果做了噩夢,第二天心情也不愉快,會覺得沒有睡好,就會心情焦慮、煩躁、愛發脾氣,做事靜不下心來。可見做夢是保持良好心態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由於人在夢中以右大腦半球活動佔優勢,而覺醒後則以左側大腦半球佔優勢,在機體24小時晝夜活動過程中,使醒與夢交替出現,可以達到神經調節和精神活動的動態平衡。

  此外,那些將夢看作資訊加工的學者認為,夢可以幫助我們將記憶中白天的經歷進行篩選、分類和鞏固,有利於整理資訊,改善記憶。有一項實驗,要求人們在睡覺前聽一些不常見的短語或者學習一些視覺影象,如果每次都在其進入快速眼動睡眠時被叫醒,那麼與在其他睡眠階段被叫醒相比,他們在第二天早上記住的東西更少。同時,有人認為做夢是腦的工作程式,還可能有利於資訊整合,在科學研究或藝術創作方面帶來靈感頓悟或開創性發現。例如門捷列夫就是因為在夢境中夢見了許多化學元素排列的週期形式,啟示他完成了元素排列的週期表;作曲家塔季尼有一次夢見自己把小提琴交給一個魔鬼去演奏,居然演奏出了美妙的旋律,他醒來後,立刻把魔鬼所演奏的樂曲記錄下來,創作出了流傳於世的《魔鬼之歌》。所以在某些時候,“把問題放放先睡一覺”可能比苦思冥想要好得多。

  如何正確看待做夢?

  研究發現很多夢境一點也不甜蜜,無論對男性還是女性來說,研究發現每10個夢中就有8個是以消極情緒為標誌的。所以有些人對於夢境中的負性情緒和夢境過於擔心解讀,對夢感過分關注焦慮,從而導致夢感的加倍增強,而夢感增強的結果,又反過來加重對自己健康的擔憂和對失眠的恐懼,以致形成了惡性迴圈,這其實沒有多大必要,做噩夢有時也許只是大腦在調節情緒和記憶的工作程式而已。

  當然,不睡則罷,一睡就噩夢連篇,就應另當別論了。做夢也應像做其他事一樣,有一個度,過度則會適得其反,損害人的身心健康。驚慌恐怖的夢境常常使人從睡眠中驚醒,醒後又很難再入睡;強烈而深度的夢會在大腦細胞中留下深深痕跡,使大腦得不到休息而疲勞。一般認為,做夢最好以第二天能回憶起昨晚做過一場夢而又不能回憶起具體夢境為度。神經衰弱患者往往入睡困難,好不容易睡著了又往往被惡夢驚醒,干擾了其正常睡眠,使其白天昏昏沉沉、無精打采,甚至由夢還會產生疑病症和焦慮症,加重病情的發展。

  由此可見,夢雖然是一種虛無縹緲的東西,但卻對人的正常機能有著深刻的影響,因此,一個人要想有一個好的夢境,必須首先有一種好的心態――心理健康。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