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麼是頸椎病?
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症,是頸椎骨關節炎、增生性頸椎炎、頸神經根綜合症、頸椎間盤脫出症的總稱,表現為頸椎間盤退變及其繼發性的一系列病理改變,刺激或壓迫了鄰近的神經根、脊髓、椎動脈及頸部交感神經等組織,並引起各種各樣症狀和體徵。
2、頸椎病都有哪些表現?
頸椎病共分為七型。第一是頸型,也是最輕的一種,僅有頸部發僵、發酸和不適的感覺;第二,神經根型,是神經根受到刺激,使一側或兩側上肢出現麻木、疼痛等放電樣感覺;第三為脊髓型,除上肢症狀外,還有下肢的症狀,如走路不穩,足底象踩棉花一樣等;第四為椎動脈型,是椎動脈反射性痙攣引起腦供血不足,出現頭暈、頭痛、噁心、嘔吐症狀;第五為交感神經型,能引起心慌、血壓增高、易出汗等一系列症狀;第六為食道型,是頸椎前方增生組織壓迫食道出現吞嚥障礙、有異物感;第七為混合型,是上述症狀混合出現的結果。
3、什麼人易患頸椎病?
大體上說,頸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以40-60歲多見,而45-55歲年齡段發病最多。但隨著社會工作節奏的加快,人們承受著前所未有的身心壓力,頸椎病發病呈年輕化趨勢。頸椎病多見於頭頸部長期處於同一姿勢勞動的人員,或頭頸部活動頻繁以及從事頸部容易受傷的職業人員,比如:外科醫生、教師、計量人員、從事電腦工作的人、司機、足球運動員、學習任務重的青少年等。此外,習慣使用高枕的,有頸椎外傷史的人易得頸椎病。
4、得了頸椎病需要怎樣選擇治療?
頸椎病的治療分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大部分病人通過保守治療如:休息、理療、牽引、按摩、鍼灸等都能取得滿意的效果。當非手術治療無效時,必須考慮手術治療。通過手術所要達到的目的是擴大神經根管、椎間孔、椎管,解除或鬆解對神經、血管、頸髓等的刺激與壓迫;去除病變的推間盤、骨贅及過於肥厚或骨化的韌帶,以達到減壓,消除刺激、壓迫和粘連的目的;椎間植骨以恢復或增強頸椎的穩定性,恢復其生理曲線,或限制區域性活動,防止進一步的脊髓、神經壓迫。
5、手術治療頸椎病會有風險嗎?
目前很多百姓對頸椎手術存在一定的誤解,認為頸椎不能手術,頸椎手術後會造成癱瘓;其實這是絕對錯誤的,這還是10餘年之前的陳舊觀點。近10餘年來,隨著生物力學、材料科學、手術配套器械的不斷進展,脊柱外科技術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脊柱外科醫生早已經攻克了頸椎手術的難關,手術技術已經非常成熟。我科現成功開展頸椎前路減壓手術、後路手術、前後路聯合手術、複雜上頸椎前後路手術、頸胸段前後路手術、頸椎間盤置換手術等,技術水平國內領先,為數千例頸椎病患者成功解除痛苦。當然技術的領先並不代表手術完全沒有風險,手術的風險是客觀存在的。脊柱外科醫生所能做的是通過我們先進的手術技術將風險降到最低,為儘可能多的患者解除病痛。在多年的工作中,我們很遺憾的看到有一部分患者抱著“頸椎不能手術”的陳舊錯誤觀點,盲目固執的拒絕手術,反而造成終身的殘疾,給本人及其家庭造成災難性的後果,最終後悔莫及。
6、手術治療有哪些注意事項?
術前:
(1)術前練習去枕平臥,以適應術後臥位要求。
(2)訓練床上使用大小便器,以免術後因取平臥位,大小便排瀉不習慣。
(3)完成相關檢驗專案,瞭解手術的目的、效果及可能出現的情況,以及治療和護裡配合。
術後:
(1)術後每2小時翻身一次(早期由醫護人員幫助進行),翻身是應保持頭頸、嵴柱成一直線不可扭轉,輪換平臥及左右側臥位。
(2)術後墊枕頭高低要適宜,仰臥時不宜過高,側臥時枕頭可略高,使頸部與軀幹保持一直線,而不偏向一側。
(3)術後支體麻木、疼痛症狀加重或感覺喪失、出現大小便失禁時,及時向醫護人員反映。
(4)術後1~2周行四肢肌力舒縮及各關節的活動,如握拳、鬆拳動作、踝泵鍛鍊、股四頭肌鍛鍊等。
(5)離床活動時頸部予頸圍固定,並避免頸部劇烈轉動。
(6)給予頸圍固定2~4周或遵醫囑,臥床休息時可取出頸圍。
(7)加強頸部功能鍛鍊,如前屈、後伸、左右側屈、左右旋轉等運動,以增強頸部肌力。
(8)防止意外損傷的發生,如過度屈頸、過度旋轉、頸部的超負荷積壓和頭頸部劇烈抖動。
(9)遵醫屬定期複查。
7、飲食方面有何需注意?
由於頸椎病是椎體增生、骨質退化疏鬆等引起的,所以頸椎病患者應以富含鈣、蛋白質、維生素B族、維生素C和維生素E的飲食為主。其中鈣是骨的主要成分,以牛奶、魚、豬尾骨、黃豆、黑豆等含量為多。蛋白質也是形成韌帶、骨骼、肌肉所不可缺少的營養素。維生素B、E則可緩解疼痛。解除疲勞。另外,如頸椎病屬溼熱阻滯經絡者,應多吃些葛根、苦瓜、絲瓜等清熱解肌通絡的果菜;如屬寒溼阻滯經絡者,應多吃些狗肉、羊肉等溫經散寒之食物;如屬血虛氣滯者,應多進食公雞、鯉魚、黑豆等食物。
8、如何預防頸椎病?
頸椎病的預防,應從病因及發病誘因兩方面採取措施,以有效地降低發病率和防止已治癒患者的復發。頸椎是脊柱的一部分,要從脊柱的整體加以預防。
具體措施有:嚴防急性頭、頸、肩外傷:頭頸部跌撲傷、碰擊傷及揮鞭傷,均易發生頸椎及其周圍軟組織損傷,直接或間接引起頸椎病,故應積極預防,一旦發生應及時檢查和徹底治療;
糾正生活中的不良姿勢,防止慢性損傷:頸肩部軟組織慢性勞損,是發生頸椎病的病理基礎,生活中的不良姿勢是姿勢是形成慢性勞損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糾正日常生活中的不良姿勢,對預防頸椎病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睡姿良好對脊柱的保健十分重要。人體軀幹部、雙肩及骨盆部橫徑較大,側臥時,脊柱因床墊的影響而彎曲,如果長期偏重於某一側臥位,脊柱會逐漸側彎,輕者醒後腰背僵硬不適,需要起床活動方可恢復正常,重者可發展成脊柱病。睡眠應以仰臥為主,側臥為輔,要左右交替,側臥時左右膝關節微屈對置。俯臥、半俯臥、半仰臥或上、下段身體扭轉而睡,都屬不良睡姿,應及時糾正。頭應放於枕頭中央,以防落枕。脊柱病患者應以木板床為宜,彈簧床對脊柱生理平衡無益;
預防慢性勞損:由於工作需要,有些工種需要特殊姿勢或在強迫體位中工作較長時間,如果不予重視,委容易發生慢性勞損,並逐漸發展成脊柱病;老年人的預防:50歲以上的老人,脊柱多有退行性改變,因此更應重視預防脊柱病的發生。天氣寒冷時要注意頸腰部保暖,減少縮頸、聳肩、彎腰等不良姿勢,冬季應注意防止頸肩受寒,尤其睡眠時頸肩部要保暖,以避免因冷刺激而發生落枕,誘發頸椎病和肩周炎。與人談話、看電視、看電影或看書報,要儘可能正面注視,不要過度扭屈頸部。總之,要保持脊柱的正常生理曲度、正直、防止因姿勢不良而誘發頸椎病。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