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面板性病科 副主任醫師 陳瀟

  顏面部手術有8條神經可供阻滯,可根據手術範圍阻滯其中幾條或全部8條神經,各神經的阻滯點和麻醉範圍。為減少術中出血和保證剝離平面的平整,根據手術需要,術區皮下可輔加浸潤注射適量0.2%利多卡因腎上腺素(1:40萬)溶液。

  1、頦神經: 注藥1~2ml,牽開上脣,在第2尖牙下方的頦區有時可以觸及此神經。麻醉範圍:下脣以下、兩側至頦面溝,下至頜骨下緣。

  2、眶下神經: 穿出點約位於虹膜內側緣垂線,距眶下緣4~7mm處。左手食指置於眶下緣,受術者正視前方,術者右手握5ml注射器,自鼻面溝內側與鼻翼溝之間進針,於眶下緣4~7mm處刺及骨面,多可直接進入眶下孔,或在此點周圍注藥1~2ml。麻醉範圍:幾乎整個鼻側壁、全部鼻翼、鼻小柱基底部、整個上脣及口裂外側1~1.5mm,眼瞼內側下方的頰區,下眶部也會有麻木感。

  3、鼻背神經: 穿出點位於鼻骨與鼻翼軟骨交界處,距鼻中線6~9mm處。左手拇指和食指觸及鼻中線,觸知鼻骨下端,在鼻骨中線外約6~10mm處注藥1~2ml。麻醉範圍: 鼻軟骨背面和鼻尖的面板。

  4、眶上神經束(眶上-滑車上-滑車下神經):眶上神經自眶上切跡穿出。滑車上神經伴隨同名血管走行,滑車下神經在滑車下方穿出眶壁。先在到達眶上切跡前於肌肉下注藥1~2ml,再稍向內移動,注藥1ml,最後將針頭觸及鼻骨注藥1ml。麻醉範圍:

  (1)從顳中線或顳融合線至中線的額部面板 ;

  (2)上瞼面板內側約50%;

  (3)中線和上顳線之間的額頂部面板,向後可達兩耳輪後緣所作垂直線以前的面板。

  5、顴顳神經: 為顴神經1支,經眶壁穿出到顳窩前部,其穿出位置約在外眥水平線下1cm。於眶外側壁後方自顴額縫(可觸及)向下刺入1~1.2mm,達外眥水平線下約1cm注藥2ml。麻醉範圍:上界與眶上神經額部阻滯範圍相連,下界自外眥水平向後至髮際內進入顳部頭皮。

  6、顴面神經: 將左手食指放在眶下、外側壁交界處,顴面神經正好位於指尖外側約1.5cm直徑的範圍內,注藥1~2ml。麻醉範圍:約為一倒三角形,上界在眶下緣外側1/3向外3cm,為等腰三角形的底;尖部位於下頜骨前支最低部的前方,約在頰中部;三角形的中心在頰最突出處。

  7、三叉神經的下頜神經: 阻滯此神經時,進針點位於耳屏前2.5cm處,乙狀切跡中間。長注射針頭接5ml注射器,塑膠薄片穿於針頭作為長度標記,自乙狀切跡垂直刺入至翼板,塑膠薄片隨針頭進入而後退。退出針頭接近面板表面,在第一次穿刺方向向後約傾斜約10°~15°改變進針方向,停在觸及翼板的同一進針深度回抽,無血注藥3~4ml。麻醉範圍:外耳下1/3及耳後下部面板,從耳屏向下達下頜角,向前約3~4cm。

  8、耳大神經: 其阻滯點約在外耳道下方6.5cm胸鎖乳突肌中線上。在肌肉的淺筋膜表面注藥2~3ml。麻醉範圍:頰區大部分(向下達下頜骨下緣以下,向後與耳大神經阻滯區相連,向前與眶脣麻木區相連),耳上部及耳顳髮際區。

  神經阻滯3~5mim後,阻滯區產生麻木感,可維持麻醉效果3.5h。注射局麻藥時的疼痛一般與局麻藥的溫度、PH、藥物成分、注藥速度和注藥次數等有關,實際操作中前幾項可人為控制,而如何減少注射次數則存在一定的難度。 熟悉解剖和操作輕柔是決定阻滯效果的關鍵因素。

  注意事項:

  1、注藥前保證回抽無血,在阻滯三叉神經第3支時回抽無血更為重要,因為上頜血管緊貼此神經走行。

  2、在進行多條神經全面部阻滯時,如避免區域性麻醉藥超過限量,可分部位先後阻滯,避免在短時間內注射過量區域性麻醉藥。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