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關節外科 主任醫師 郝陽泉

  骨關節炎(osteoarthritis,OA)是以反覆發作的關節疼痛和逐漸出現的關節活動障礙為主要表現的慢性退行性病變。其最主要的病理變化為受累關節軟骨的進行性破壞、軟骨變性及軟骨下骨質硬化等,本質為關節軟骨基質的分解代謝和合成代謝的失衡。隨著人口老齡化的發展,骨性關節炎已成為危害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膝關節是最易受累的關節之一。

  1、膝骨性關節炎(KOA)發生的危險因素:

  (1)損傷:關節內骨折、半月板損傷、髕骨脫位等原因造成關節軟骨損傷;

  (2)過度負重:由於肥胖或膝關節內、外翻畸形而致關節面過度負重,肥胖超重的老年人膝關節易得此病;

  (3)感染或炎症引起關節軟骨破壞;

  (4)軟骨下骨壞死,如干脆性骨炎發生關節內遊離體,造成關節軟骨面損壞。

  2、治療方法

  非手術治療應根據患者的年齡、職業、關節受損程度,制定有針對性的、個性化的治療。一個恰當的治療方案,有助於緩解關節疼痛和僵直,提高關節活動的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包括物理治療和(或)專業治療、運動鍛鍊、體重控制、病人教育和藥物治療。

  2.1 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在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治療中佔有重要地位,但膝關節炎疼痛機制複雜,關節腫脹、疼痛、滑液增多,並不是使用消炎鎮痛藥的絕對適應證。當運動鍛鍊、理療等治療措施無效時,可加用非甾體類消炎藥(NSAIDS),可根據藥物的體內代謝特點、患者的用藥反應等,確定給藥劑量及間隔時間,並在治療過程中調整劑量。常用藥物有:

  (1)止痛劑;

  (2)非甾體類消炎藥;

  (3)軟骨營養類藥物;

  (4)甾體類消炎藥;

  (5)透明質酸。給藥途徑有口服、外用和關節灌洗。

  2.1.1 止痛藥最常用的止痛藥是撲熱息痛(對乙醯氨基酚),2000年歐洲風溼病協會將其推薦為膝關節炎一線藥物,安全有效,耐受性良好,能緩解中度以下膝關節疼痛,但對較嚴重的疼痛,效果不佳,用量若大於2g/d,有發生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險。

  2.1.2 非甾體類消炎藥(NSAIDs)是治療骨性關節炎的傳統用藥,作用機制是阻止前列腺素的合成,起到止痛抗炎作用,但也減少了前列腺素保護胃黏膜的作用,可出現胃部不適,嚴重時導致胃潰瘍或出血等副作用。Toheed等認為依託度酸(600ml/d)最有效,而消炎痛和阿司匹林在非甾體類消炎藥中副作用最大。Perkins發現消炎痛可增加關節退變的速率。出於對減少非甾體類消炎藥副作用的考慮,將其製成乳膠劑區域性應用,如扶他林乳膠劑,外用塗抹來緩解關節疼痛。

  2.1.3 軟骨營養類藥物應用日漸廣泛,如硫酸萄糖胺、硫痠軟骨素等。此類藥效果較非甾體消炎藥物好,藥物起效慢,大多在4~6周後起效,停藥後作用持續4~8周。硫酸萄糖胺是軟骨細胞合成蛋白聚糖、透明質酸必需的生理物質,可以阻斷骨關節炎病理程序,抑制可損害軟骨的酶,但不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有較溫和的抗炎作用。硫痠軟骨素口服吸收好,能抑制蛋白多糖和膠原分解代謝,刺激軟骨層結構合成,對正常軟骨無影響,僅對病變關節軟骨起作用,止痛效果一般,但能明顯改善關節功能。Peal認為硫痠軟骨素和葡萄糖胺有效率分別為40.2%和34.5%,二者的每日有效劑量限定為1500ml。

  2.1.4 透明質酸(HA) 1936年Meyer等從牛眼玻璃體中提取發現而命名,透明質酸鈉(SA)為透明質酸的衍生物,分子量更大,有更好的黏彈性。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關節滑液潤滑和吸收震盪能力降低,透明質酸分子含量減少,而透明質酸是關節滑液內一種含量豐實的長鏈大分子物質,在正常狀態下,彼此纏繞形成網狀結構,維持了正常關節滑液的流變學特性。

  新近研究透明質酸不僅是關節滑液的主要組成成分,而且是關節軟骨表面成分,能溶解在滑液內,減少低速運動時摩擦,吸收高速運動時的震盪,對滑膜及其下痛覺感受器與感覺纖維的興奮性具有較強抑制作用,緩解關節疼痛,具有屏障作用和抗炎作用。向關節腔內注射透明質酸或其衍生物是治療的一個手段,用玻璃酸鈉注射液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5周後總有效率為96.3%,無明顯毒副作用,停藥16個月,74%的患者無復發。但此方法也有如關節化膿感染,無菌性急性關節炎等副作用。

  2.1.5 關節腔內注射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它可以穩定受損傷的溶酶體膜,防止蛋白水解酶的釋放,抑制已釋放的酶的活性,也抑制肥大細胞和組胺活性,並通過抑制細胞磷脂合成花生四烯酸來減少前列腺素的合成,從而降低炎症與免疫反應,但它能抑制蛋白聚糖及膠原的合成,對軟骨的損害隨注射激素增加而加重,一般情況下不應使用。

  2.2 運動鍛鍊緩慢、溫和的延展活動將幫助預防關節僵直,如瑜伽和太極拳;兼有治療性和娛樂性的有氧鍛鍊,如散步、游泳等。運動可以增強股四頭肌力量,增強關節穩定性,增強膝關節軟組織韌性,同時,機械應力調節軟骨層的合成和退變。運動也可減肥,減輕體重對承重關節壓力,減少骨性關節炎發生的危險因素,減輕關節損害,提高關節功能。且簡便易行,花費少,醫生可根據患者不同病情,制定出適合個人的運動鍛鍊計劃,有步驟地進行,能有效減輕病痛。

  2.3 對病人進行健康教育和改變生活方式。有學者認為應用大量抗氧化性微量營養元素,尤其是維生素C,可以減小膝關節軟骨缺失的危險,滯緩骨性關節炎病變發展。隨著人們衛生保健意識的增強,飲食營養、減肥等良好的生活方式在骨性關節炎治療中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有關運動鍛鍊和減肥指南比藥療得到了更優先的考慮。

  2.4 物理和專業治療正確使用冷熱療法,藉助輔助裝置,如柺杖、吊帶或鞋的嵌入物,安裝必要的夾板、支具,指導正確使用關節。礦泉浴、沙療、紅外理療、低能量鐳射、磁療、活血化瘀中草藥外敷、薰洗、浸泡、鍼灸等,作為輔助療法應用可收到較好效果,可緩解疼痛,延緩病程,明顯減少非甾體類抗炎藥物的用量。

  2.5推拿手法治療

  中醫傷科手法有改善血液迴圈、消除腫脹、緩解肌肉痙攣、減輕疼痛和增強膝關節活動功能等作用。治療方法有:

  ( 1) 鬆解法: 患者平臥, 醫者用拇指腹依序按揉患者膝髕骨上、下、內、外側的軟組織,在壓痛處重點按揉, 約10 分鐘。

  ( 2) 揉骨突法: 患者平臥, 醫者兩手拇、食、中指固定患者髕骨, 依次向上、下、內、外及內上、內下方向推動髕骨數次, 對移動有阻力的方向要重點推揉, 然後將手掌輕壓髕骨作環形揉動, 使髕骨在股骨髁軟骨面上磨擦, 約10分鐘。

  ( 3) 點壓法: 患者仰臥, 醫者位其患側, 揉按血海、樑丘穴及髕骨周圍; 用拇指按摩內外膝眼、膝關節兩側用擦法, 屈伸活動膝關節並用中指尖頂壓委中穴, 力量由輕到重, 最後用掌心環揉髕骨, 約10分鐘。

  ( 4) 扳膝法: 患者俯臥, 醫者一手擋住患者膝國窩部, 一手握住踝關節, 輔助患肢膝關節被動伸直和屈出, 反覆數次, 逐漸加大膝關節伸屈度數, 約5 分鐘。

  ( 5) 抱膝法: 患者仰臥, 醫者雙手置於膝關節內外側, 抱著團揉或一上一下, 揉擦並配合膝關節屈伸運動, 約10 分鐘。

  2.6中藥外治法

  2.6.1 薰洗熱熨法

  中藥舒經活絡洗劑(川烏、草烏、澤蘭、地龍、牛膝、桂枝、甘草各10g, 海桐皮、威靈仙、土鱉蟲各15g, 乳香、沒藥各6g), 置於紗布內, 放入約4 000mL 水中,煮沸後用文火再煎約25min, 加食醋5 調匙, 待水溫降至40℃時, 反覆泡洗患膝。或放入布袋中隔水加熱後熨療患膝。

  2.6.2 中藥敷貼法

  用烏雞膏治療膝OA, 藥膏製備: 烏雞1 只, 白花蛇2 條, 蛤蚧1 對, 蜈蚣30 條, 甲魚1 個,穿山甲、海桐皮、千年健、貫眾、當歸、川烏、天麻、紅花、細辛、枸杞子、地骨皮、蒼耳子、枳、五靈脂、海馬、秦艽、荊芥、高良薑、烏藥、阿魏、桔梗、威靈仙、桃仁、五味子、皁角刺、生地黃、補骨脂、阿膠、藁本、牛膝、土鱉蟲、鉤藤、丁香、血餘炭、瓦兒茶、狗骨、沉香、象皮、熟附子各60g, 商陸、鹿茸、琥珀、三七、馬錢子各30g, 乾薑、乳香、沒藥、陳皮、全蠍、桂枝、肉從蓉、川芎、防風、防己、透骨草、巴戟天、地膚子、杜仲、紫草、五加皮、血竭、蒼朮、木瓜、蘇木、自然銅各90g。將上述中藥按《中藥製劑手冊》製成固體硬膏劑, 使用時將100g 藥膏攤於白布上, 包裹患膝, 2 周更換1 次。

  2.6.3 中藥離子匯入法

  選用當歸、赤芍各20g, 威靈仙、淫羊藿、透骨草、羌活、獨活、防風、劉寄奴、延胡索、桂枝、細辛、蒼朮各15g, 紅花、木香各10g, 置於藥鍋中, 加入清水500mL, 浸泡2h 後煎開30min, 製成藥液後用離子匯入儀匯入患處。

  2.7 中藥內外兼治法

  中醫對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治療,總體上都以肝腎虧虛、瘀血痰溼阻絡兩方面進行辨證用藥,治則為補益肝腎,溫通經脈,活血化瘀,健脾化痰等。分期治療:巨集樹臣根據病變特點分為初、中、晚期,初期重在活血化瘀、通經活絡、祛風除溼,方用化瘀定痛湯,中、晚期以養血榮筋、補益肝腎為主,佐以溫經通絡、理氣散結之中藥,採用自擬益腎壯骨湯( 狗脊、續斷、桑寄生、骨碎補、威靈仙、木瓜、牛膝等) 內服配合中藥離子匯入治療106 例與採用非甾體抗炎藥扶他林片口服配合扶他林乳劑外用治療52 例對照。

  結果:中藥內服配合中藥離子匯入治療膝骨性關節炎療效顯著、副作用少。用中藥( 熟地30g, 當歸、牛膝、雞血藤各20g, 川芎、枸杞、黃芪、桑寄生、威靈仙各15g, 地龍、獨活各10g 加減) 內服, 外敷( 紅花5g, 丹蔘30g, 生馬錢子0.5g, 生川烏草烏各5g, 蜈蚣2 條, 冰片2g 加醋布包) 治療膝關節0A, 同時患膝進行不負重功能鍛鍊。

  2.8手術治療

  2.8.1 切開直視下清理術 Maghuson(1941)首先倡用,優良率為65%~75%。適用於40歲以上肥胖婦女,關節腫脹、疼痛、關節邊緣骨贅明顯,關節內有遊離體,負重關節比較完整,保守療法治療效果不佳者。

  2.8.2 關節鏡下清理術具有診斷和治療雙重功效。主要包括滑膜清除、關節面修整、軟骨缺損處鑽孔、骨贅切除、粘連鬆解、髕外側支援帶鬆解、破裂半月板修復、遊離體摘除等方法,具有損傷小、術後恢復快的優點,但對膝關節損壞明顯,已有內、外翻角度畸形者效果不佳,需行人工關節置換術。

  2.8.3 脛骨高位截骨術 脛骨高位截骨術能恢復膝關節正常排列關係,使其符合生物力學軸線,以減輕症狀,延緩關節炎的發展;同時又充分利用健康關節軟骨的有利條件,使正在退變的關節得到部分修復。適用於年輕患者及關節輕度磨損者,脛骨平臺骨質塌陷,不超過0.5cm。尤其對60 歲以下患者是一種延緩或免除關節置換的措施。

  2.8.4 膝關節融合術適用於單發的膝關節嚴重骨性關節炎從事體力活動的年輕患者。

  2.8.5 人工關節置換術 適用骨關節破壞較多,疼痛嚴重的老年病人。

  2.8.6 其它 骨膜、軟骨膜移植以及帶軟骨下骨的轉移在臨床上已應用,但形成的透明軟骨機械耐受性差。自體軟骨細胞的移植較有前途,在自體其他部位(骶髂關節處) 獲取軟骨前細胞,在體外與生長因子及人工合成的基質系統相混合,進行人工無菌培養。但此方法的困難是技術複雜、價格昂貴,遠期療效還需進一步研究。

  本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 膝關節OA 在治療上採用非手術治療如中醫中藥、鍼灸、推拿、燻蒸、水療、物理治療、注射療法等等, 已取得一定成功的經驗,運用非手術治療是本病臨床療法中的重要選擇。目前, 由於西醫尚缺乏本病有效的防治手段, 非手術療法特別是中醫藥治療本病已積累有相當的臨床經驗, 但尚需要綜合多種療法優勢, 探索傳統與現代醫學新的防治思路, 結合本病特點, 逐步建立較為系統合理的治療本病的綜合方案,希望在非手術治療上取得重要進展。

  目前對OA 的研究儘管取得許多進展,但這些研究中存在著一個共同問題,不是致力於導致關節軟骨細胞凋亡的細胞內過程的認識及調控,而是把軟骨的破壞寄希望於軟骨細胞的增殖修復。由於關節軟骨是無血管、神經、淋巴的特異化結締組織,加之軟骨細胞更新率較低,自身修復能力差。OA 患者軟骨一旦開始損傷,其破壞速度比自身修復速度快。而且導致關節軟骨細胞損傷的病因病機十分複雜,因此目前尚無特效的方法來阻止關節軟骨的進行性破壞。

  相信未來隨著醫學分子生物學、計算機輔助設計、奈米生物技術的發展,隨著人類基因組計劃和後基因組計劃的順利實施,將充分發揮中醫藥治未病的優勢,進一步研究中藥特別是補益肝腎藥物對機體免疫反應、軟骨細胞代謝、細胞因子活性的影響,將中西醫有機地結合起來, 發揮中醫藥簡、便、驗、廉的優勢,最終將為OA 的防治開闢一個廣闊前景。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