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乳腺外科 副主任醫師 張明帥

  乳腺增生是一個很多人都知道的概念,長期以來,許多醫生和病人都以乳腺增生來進行治療,其實,這種觀點是不規範的,甚至是錯誤的。

  在教科書上、報紙上、在醫院裡,醫生和病人常常都提到一個醫學名詞――乳腺增生或者是乳腺囊性增生症。這種提法正確嗎?外科醫生能作“乳腺增生”的診斷嗎?我認為,在臨床上應堅決杜絕“乳腺增生”的診斷。就這一問題開展討論,有助於規範醫學術語和臨床行為。

  首先,我們認為,乳腺增生是一個病理診斷,只有病理醫生根據病理切片來進行診斷,臨床醫生在沒有病理的支援下,作出乳腺增生的診斷是不慎重的。

  其次,乳腺增生的概念是不確切的,這種術語不能區分組織學的變化,在病理切片上是單層細胞增生?還是多層細胞增生?有沒有不典型增生?籠統的稱為乳腺增生沒有確定正常增生和異常增生的界限;沒有區別臨床表現和組織學變化的關係,不利於癌前病變的評估。

  第三,現在的觀點認為,大多數良性乳腺疾病與生育年齡有關,是一個從正常到失常,到出現疾病的過程。可以說,任何一位曾經哺乳的婦女的乳腺組織在病理上都會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這是一種正常的變化,多數是不需要治療的,但如果出現了症狀,如疼痛和包塊等,就應引起重視了,甚至需要治療了。

  因此,目前臨床上的乳腺增生診斷是把“鬍子眉毛一把抓”,這是不合適的。我總和病人打這樣一個比方,我說你是一個人,行不行?肯定是不行的,因為,人分為很多種,你是一個什麼人,是好人?還是壞人?是老人?還是兒童?是男人?還是女人?這是有著本質上的不同的。

  因此,國際上統一將這類疾病稱為良性乳腺病(Benign breast
disease,BBD),是指乳腺的非惡性狀態,它包括臨床和病理的大範圍失調[1,我們常說的乳腺腺病、囊腫、纖維囊性乳腺病、乳腺導管擴張症、乳腺纖維化、纖維腺瘤、上皮增生、組織化生和乳頭狀瘤等都可以稱為良性乳腺病。

  長期以來,一些不精確、不完整且缺乏特指性的術語,易暗示患者處於“疾病”狀態,忽視了乳腺這個內分泌器官的正常動態變化[2]。1987年Hughes首次提出了良性乳腺病是“正常發育和退化過程中的失常”(
ANDI)的概念,這一觀點很快就獲得了廣泛的支援,並被人們所接受。

  ANDI是一個雙向的概念,它用正常到疾病的變化過程,代替了原來的“正常”和“疾病”的觀點。ANDI概念強調四大原則:

  (1)大多數BBD與生育年齡的正常過程有關;

  (2)有一個正常到失常,再到偶爾出現疾病的過程;

  (3)根據實際情況解釋正常和不正常;(4)ANDI的概念包括了所有的方面――症狀、體徵、組織學和病理。

  儘管BBD是良性的,但其中一部分有惡變的可能,大量研究證實,良性乳腺疾病會增加乳腺癌發生的危險性;對於年齡較大的婦女危險性更高,因此,認為良性乳腺疾病是乳腺癌的獨立預測因素;且一旦發生乳腺癌,腫瘤大於2釐米的可能性增大。

  那麼,良性乳腺疾病發展成為乳腺癌的危險是多少?據國外的大宗病例研究證實,乳腺腺病、導管擴張、單純纖維腺瘤、纖維化、乳腺炎、輕度上皮增生、組織化生不增加癌變的危險性。而複雜的纖維瘤、中度多層上皮增生、硬化性腺病、乳頭狀瘤則輕度中度增加癌變的危險性,換句話說,就是比正常人高1.5~2倍。導管和小葉的不典型增生是中度增加癌變的危險性,增加約4~5倍。

  從上面的資料中我們不難看出,輕度上皮增生、中度多層上皮增生和不典型增生都是屬於臨床上所謂的乳腺增生的,但它們的危險性則完全不同,相當一部分乳腺增生是不需要治療的,因此,我們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隨意下乳腺增生的診斷,這樣有可能會導致病人的心理恐慌和過度治療。我們建議,對乳腺增生的診斷一定要有手術活檢,或穿刺病檢的資料。對沒有病理學依據的病人不應下乳腺增生的診斷,而建議以良性乳腺病作為臨床診斷。儘管良性乳腺病也不是一個滿意的診斷,但至少它可以將正常的生理過程與疾病區分開來,同時也可以避免乳腺增生給病人帶來的恐慌。因此,我們認為,乳腺增生是一個病理診斷,不能作為一個規範的臨床診斷,不建議在臨床上應用。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