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康復科 主治醫師 高振梅

  對腦血管疾病,尤其是偏癱患者,在現階段藥物治療尚無根本性進步時,出路在於康復治療,而不是耗掉患者絕大部分的治療費用於藥物治療上,特別是對於經費不足的患者,合理分配治療費用不僅對患者有益,對患者的家庭、社會同樣有意義。隨著科技發展、醫學進步,腦卒中的存活率較以前大大提高,但70%-80%的存活者均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運動、感覺、言語、吞嚥、認知障礙等,成為家庭、社會的沉重負擔。

  神經康復是康復診療手段專科化的產物,主要是針對神經疾病所致運動、感覺等功能障礙的康復評定和康復治療,重點是腦卒中康復、腦外傷康復、脊髓康復、小兒腦癱康復、周圍神經損傷康復等。下面簡單介紹下偏癱患者常見的並且可以自我預防的方法:

  一、偏癱軟癱期康復

  軟癱期主要是良肢位的擺放和被動活動以保持良好的關節活動度。

  正確體位:1.仰臥位:為保持正確的仰臥位,需使用3個枕頭。一個墊於頭下,但不宜於高,面部朝向患側;一個枕頭為防止肩胛骨前後縮,在肩後部墊一個比軀幹略高的枕頭,使肩關節呈外展位,將伸展的上肢置於枕上。前臂伸直旋後,手掌心向上,手指伸展,張開;

  另一個枕頭為防止患側骨盆後縮,在患側骨盆及大腿下墊枕,防止髖關節外展外旋,使膝關節呈輕度屈曲位。2.健側臥位:健側在下,患側在上。患側上肢下墊一枕頭,使患側肩部前伸,肘關節伸展,前臂旋前,腕關節背伸。患側骨盆旋前,髖關節自然呈半屈曲位,置於枕上。患足與小腿儘量保持垂直位。3.患側臥位:患側在下,健側在上。患側上肢前伸使肩部向前,上臂前伸以避免肩關節受壓和後縮,肘關節伸展,手指張開,掌心向上。健側下肢屈髖屈膝前置於枕上,患側髖關節微後伸,膝關節屈曲。

  通過被動活動維持或者改變關節活動度,預防關節攣縮,在患者不能做主動運動之前,應該做患肢的被動運動,每日兩次以上,直到主動運動恢復,活動順序由大關節到小關節,活動幅度由小到大,尺許充分牽拉,緩慢進行。

  二、肩關節半脫位的康復

  肩關節半脫位(glenohumeralsubluxation,GHS)又稱不整齊肩(malalignedshoulder),在偏癱患者中很常見。表現為肱骨頭在關節盂下滑,肩峰於肱骨頭之間出現明顯的凹陷。GHS可能於偏癱患者的肩痛有關,可合併臂叢神經損傷,是上肢預後差的標誌。GHS的發生率的報道差異很大(0-80%),多在30%-50%之間。肩關節半脫位並非偏癱後馬上出現,多於病後頭幾周開始坐位等活動後才發現。早期患者可無任何不適感,部分患者當患側上肢在體側垂放時間較長時可出現牽拉不適感或疼痛,當上肢被支撐或抬起時,上述症狀可減輕或消失。隨著時間的延長可出現較劇烈的肩痛,合併肩關節受限者較無半脫位者多。

  刺激肩周圍穩定肌的活動和張力,保護肩關節全範圍無痛性被動活動度,應在不損傷肩關節及其周圍組織的情況下進行,被動活動肩關節時,弛緩期肩關節有被動活動範圍要控制在正常活動度的50%,隨著肌力增加,關節活動度增加,無論在治療中,還是在日常生活轉移過程中,治療師及家始終應牢記加強對患肩的保護,千萬不可牽拉患側上肢,以防加重脫位,造成肩痛,增加治療難度。在日常治療中保護易受傷的肩關節除被動運動或其他治療性活動中必須避免引起疼痛,而且在幫助患者在床上移動或轉移到輪椅上時也要避免引起疼痛。整個治療小組都必須瞭解這種潛在的危險,並在擺放體位、幫助患者移動或日常生活活動中認真指導以保護好肩關節,改善肩胛帶的弛緩狀態,易化上肢近端的控制能力,抑制遠端痙攣。還可以通過運用肩帶懸吊以預防半脫位加重。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