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基礎體溫是指機體處於靜息狀態下的體溫,即於睡眠休息6~8小時後,尚未起床、進食或談話前所測定的體溫。基礎體溫可以間接反映婦女卵巢功能。生育期正常婦女基礎體溫於經期後稍低,排卵日可能更低,排卵後由於卵巢有黃體形成,使基礎體溫升高,直至下次經期又復下降。
一、測定方法
1、置備一體溫表,掌握讀表方法,務求精確。
2、將溫度表放於床側桌上,每晚臨睡前將水銀柱揮低。
3、每晨醒後,即刻測量口中舌下體溫5分鐘。如能於每晨固定時間(5時~7時)測溫更佳。測溫前嚴禁起床、大小便、吸菸、進食、談話等,測量後將體溫記入本表內。夜班工作者應在睡眠休息6-8小時後按上述方法測定體溫。
4、如有性生活,應於表內註明。
5、感冒、飲酒、遲睡、失眠等等情形,往往影響體溫。應於各注項內寫明,以作參考。
6、週期中如有短暫之下腹隱痛,陰道點滴滲血,白帶突增,性感增強或其他異常情況。均應於備註項內註明。
7、檢查、治療、服藥開始及停止日期,應於備註項內註明。
8、每一月經週期使用一表格,自表格之左側開始記載,並以×表經期開始,前頁表格可供三次週期之用,若無週期即連續記載。
二、基礎體溫
雙相型體溫曲線:正常的基礎體溫為雙相,即卵泡期為低溫相,黃體期為高溫相。低溫相持續2周左右,高溫相持續12~16天,平均14天左右。從排卵日至下一個月經來潮日體溫升高0.3~0.5℃。在體溫上升前,一般有一個體溫低點(有人可無),然後體溫急劇上升。這種前低後高(排卵前低,排卵後高)的體溫曲線稱為雙相型體溫曲線,提示卵巢有排卵。
單相型基礎體溫:月經週期中不能明顯區別高溫相與低溫相,稱為單相型基礎體溫。提示卵巢功能不良,沒有排卵。
三、臨床意義
1、估計排卵期
基礎體溫難以準確確定排卵日,但可大致估計排卵期,預測排卵準確率約84%。體溫上升前2~3天是排卵期,排卵一般發生在體溫上升前1~2天或由低溫相向高溫相上升過程中。
有人排卵時基礎體溫下降0.3~0.5℃,是由於高水平雌激素促使乙醯膽鹼增加,引起血管擴張,增加散熱所致;有人沒有體溫下降。有學者臨床研究發現5%排卵在體溫最低日前1天,22%在最低體溫日,40%在低體溫末日,25%在高體溫首日。
2、指導受孕 在估計排卵日或前後24小時內性生活容易受孕。
3、瞭解黃體功能 排卵後基礎體溫應立即升高,高溫維持12~16天,平均14天,黃體功能正常,高溫相可達12天。
①黃體功能不全:
臨床表現為月經週期縮短、或月經週期雖在正常範圍內,但患者不易受孕或孕早期流產。基礎體溫表現為:雙相,但高溫相過短,低於12日,特別是低於11日;或低溫到高溫呈“階梯型”緩慢上升(3天以上);或上升幅度偏低,上升幅度小於0.3℃;或基礎體溫不穩定(高溫相波動幅度大於0.1℃);或高溫末期少量陰道出血,均提示黃體功能不全。
②黃體萎縮不全: 表現為經期延長。基礎體溫表現為高溫相下降緩慢。月經期仍為高溫相體溫。
4、結合B超診斷不破裂卵泡黃素化綜合徵(LUFS)
卵泡黃素化綜合徵是指卵泡發育成熟後沒有排卵,但顆粒細胞卻發生黃素化分泌孕激素,基礎體溫表現為雙相。高溫期B超檢測卵泡不變小或增大即可診斷為不破裂卵泡黃素化綜合徵。
5、診斷早孕
基礎體溫持續升高16~18天(未使用HCG)提示可能早孕;超過20天,可確定為早孕。早孕期基礎體溫漸降,提示黃體功能不全,有流產傾向。
6、間接瞭解卵巢功能 一般情況下雙相型體溫有排卵,單相型體溫無排卵,間接反映卵巢(儲備)功能。
7、其他
經期基礎體溫不下降,除了黃體萎縮不全外,也可能為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異位病灶出血後產生吸收熱所致。原發性閉經基礎體溫雙相型應考慮子宮型閉經,如無子宮或結核破壞子宮內膜等。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