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是指在高溫和熱輻射的長時間作用下,機體體溫調節障礙,水、電解質代謝紊亂及神經系統功能損害症狀的總稱。夏季是中暑的高發期,中暑後若不及時處理會引起不可預知的後果。造成中暑的原因除了溫度、溼度過高外,還有個人的主觀因素,如體弱、多病、肥胖、睡眠不足等。
中暑分型及表現
1、中暑先兆
症狀表現為:口渴、多汗、頭昏、頭痛、全身疲乏、注意力不集中、體溫正常或略有升高。
2、輕度中暑
症狀表現為:面色潮紅、大量出汗、脈搏和呼吸加快,體溫升高至38.5℃以上,乏力、眩暈、噁心、嘔吐等。
3、嚴重中暑
也稱熱痙攣、熱衰竭。症狀表現為:面板涼、過度出汗、腹部或肢體痙攣、噁心、嘔吐、眩暈、頭痛、神志障礙、抽搐,甚至昏迷、猝死。
中暑急救
1、立即將病人移到通風、陰涼、乾燥的地方,如走廊、樹陰下。
2、使病人仰臥,解開衣領,脫去或鬆開外套。若衣服被汗水溼透,應更換乾衣服,同時開電扇或開空調(應避免直接吹風),以儘快散熱。
3、用溼毛巾冷敷頭部、腋下以及腹股溝等處,有條件的話用溫水擦拭全身,同時進行面板、肌肉按摩,加速血液迴圈,促進散熱。
4、意識清醒的病人或經過降溫清醒的病人可飲服綠豆湯、淡鹽水,或服用人丹、十滴水和藿香正氣水(膠囊)等解暑。
5、一旦出現高燒、昏迷抽搐等症狀,應讓病人側臥,頭向後仰,保持呼吸道通暢,同時立即撥打120電話,求助醫務人員給予緊急救治。(注意:病人中暑昏迷時不要送服水、藥,避免嗆到氣管)
6、“人中”急救要穴。中醫認為,“人中穴”是陰陽經氣的交匯點,掐按或針刺該穴位可以調節經氣,疏通氣血,平衡陰陽。緊急情況下強刺激人中穴,往往能夠回陽救逆,“起死回生”。現代臨床觀察中,連續性強刺激人中穴,能使血壓上升,恢復呼吸節律性,從而在危急狀態下,保證機體各個重要器官的血液供應,維持生命活力。
中暑預防
1、外出時做好防晒工作,烈日當頭的情況下,儘量不要出門。盛夏時節,每天上午10點到下午16點是地面氣溫最高、日光最強烈的時候,此時儘量呆在室內。必須外出時,最好穿透氣性好的棉、麻衣物,應遮打太陽傘、戴太陽鏡和遮陽帽,並隨身攜帶清涼油、藿香正氣水等解暑藥物。
2、隨時補充水分,不要等到口乾、口渴時再喝水。如果出汗較多,可以適當補充鹽水。另外,夏季應該多喝茶,以綠茶、花茶為宜。
3、補充含鉀、鎂豐富的食物,以清淡飲食為主,多吃新鮮的水果、蔬菜,少吃煎炸、油膩的食物。建議每天補充一點乳製品,比如酸奶等。
4、保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注意睡覺時不要讓電風扇、空調等出風口直對人體。夏季最佳休息時間在晚上10點到11點,最佳起床時間在早上5點半到6點半。
5、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應避免在高溫環境下進行室外活動。
防暑食療
1、綠豆湯
材料:綠豆100克,紅糖25克。
製法:將綠豆煮爛,用勺在鍋中搗碎如泥,再以文火煮至無湯,加紅糖調味。
功效:清熱解毒。治小兒暑熱生瘡疔。夏季炎熱時小兒常食用解暑清熱,除煩解渴之功用。
2、苦瓜茶
材料:鮮苦瓜一個,綠茶3克。
製法:將苦瓜去瓤切碎,與綠茶加水煎服。
功效:清熱解毒醒腦,適用於重症中暑者。
3、綠豆薏仁水鴨湯
材料:水鴨一隻、薏仁25克、綠豆25克、陳皮少量、鹽少許。
製法:水鴨用水氽燙,沖洗乾淨;將氽燙過的水鴨、淘洗淨的薏仁、綠豆、陳皮一起放入砂鍋中,加水,大火煮二十分鐘,撇去浮油,小火煮兩個小時;出鍋前加少許鹽調味即可。
功效:止渴消暑、利尿潤膚。鴨肉性平偏涼、能滋陰補虛、利尿消腫。薏仁因為富含蛋白質,可軟化面板角質,使面板光滑,減少皺紋,消除色素斑點長期食用,可達到滋潤肌膚的功效。綠豆性涼味甘,有清熱解毒、止渴消渴消暑、利尿的功效。
4、楊梅飲
材料:鮮楊梅500克,白糖50克。
製法:將楊梅洗淨搗爛,與白糖攪勻,放瓦罐中,加蓋(留少許空隙通氣),七天後用紗布絞汁,將汁用煲煮沸,待冷裝瓶備用。可常服食。
功效:清熱生津、止渴消暑。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