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胃石是在胃內逐漸形成的異物團塊。形成的原因首先是咽入胃內的物品由於質地和性狀不易通過幽門,且又不能被消化,長期滯留在胃內,形成團塊,愈積愈大。最常見的胃石有兩種,一種是植物纖維團塊,多為一次吃生柿、山楂、黑棗過多後發生。我國盛產柿、山楂、黑棗的地區較多,它們均含有鞣酸,成熟後含量不及1%,未成熟時可達25%。鞣酸在酸性(胃酸)的環境下可凝集形成膠凍狀物,與蛋白質結合成為不溶於水的鞣酸蛋白沉澱於胃內。柿內尚含有樹膠和果膠,遇酸凝集,沉澱黏合成塊,更可與食物殘渣聚集,愈積愈大,形成巨大團塊。另一種是毛團塊,它的形成是由於反常行為,習慣於將長頭髮拉至口內咬嚼,不知不覺將頭髮吞下。頭髮在胃內不被消化,且因其纖細黏於胃壁而不易通過幽門。胃內頭髮多,經胃蠕動揉成發團,逐漸增大,可以長期不引起症狀。此種毛團塊見於兒童和精神不正常的成人,我國並不多見。
臨床表現:
胃石症可以無任何症狀,僅在鋇餐檢查時偶然發現。如果有症狀則多為上腹部疼痛不適或沉墜脹滿感,有時可有噁心嘔吐,吐出物為少量清液或者粘液。由於活動的團塊在嘔吐時可以阻塞賁門,故一般無大量的嘔吐。胃黏膜損傷後發生胃潰瘍,則有類似潰瘍的症狀,如夜間腹痛加重,嘔血、黑糞等。有的患者在飯後平臥時可發現上腹隆起,在小兒常可捫及到邊緣清楚、質硬能移動並下緣可托起的腫物,一般無壓痛或者僅有輕壓痛。頭髮石的患者可以感覺到口內有難聞氣味,間隙性腹瀉也較常見。胃石也可以在胃部分切除術後的殘胃內,殘胃內形成胃石的可能性大於正常胃,殘胃的收縮功能差,排空緩,吻合口大小固定而不易擴張、胃酸低消化功能差等因素有利於胃石的形成,病人胃膨脹不適,不能多飲水或者進流食。胃石進入小腸內可以引起小腸梗阻的症狀。病期久的病人多有體重減輕和體力下降。
診斷和鑑別診斷
胃石症需與胃癌鑑別。胃石症多見於兒童,而且植物纖維胃石病人都有一次性吃生柿、山楂或者黑棗過多,並於食後即有胃部不適、反酸、嘔吐的症狀。在70%的病人可以從x線鋇餐檢查明確診斷,典型的x線徵是在胃內有巨大透亮充盈缺損區,推之並可在胃內移動。鋇劑排出後,胃石表面可有散在附著的鋇劑,有時容易誤診為巨大胃癌,但充盈缺損的可移動性並結合病史常可與胃癌鑑別。如果嘔吐物含有柿棗殘渣,則胃石的診斷可以確定。胃石在胃鏡檢查下呈漆黑色團塊,可以與胃癌鑑別。
預防
柿、山楂或者黑棗一次不可多吃,未成熟的更不應該多食,果皮、果核亦不可同時吃下,食後不要立即吃過酸的食物,對胃部分切除術後的病人,要認真告知其不食或者少量食用柿子、山楂、黑棗類食物。
治療
無特效的治療方法,口服酶製劑如胃腸酶合劑(胃蛋白酶、胰酶、纖維素酶)、番木瓜蛋白酶等,或碳酸氫鈉溶液滴入胃內,有可能幫助團塊散開。經胃鏡試行將團塊搗碎散開也是治療方法之一,但由於植物纖維或毛髮等纏繞緻密,常難以散開。
如非手術療法無效,或因顯著幽門梗阻、嘔吐頻繁不能服藥,則需要手術取出團塊。手術時發現胃內有潰瘍,無需做胃部分切除術,胃石取出後,經過內科治療,可使潰瘍癒合。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