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8年以來,接觸了千餘例3~16歲頸椎功能不良的兒童,以及100餘例16歲~36歲存在抽動症狀的青少年,從他們身上發現,兒童期頸椎功能不良與成人頸椎病關係密切,“頸椎功能不良”與“頸椎病”到底有什麼“異”和“同”呢?下面一一闡述。
從臨床表現來看,兩者有大“同”,又有著本質的“異”。
臨床調查,兒童頸椎功能不良引發的頭暈、頭痛、耳鳴、噁心、肢體麻痛、打鼾、下肢無力等症狀,與成人不同型別頸椎病的主訴和體徵表現一致,只是因為兒童的表述能力和關注度明顯低於成人罷了!從頸椎影像上的頸椎曲度變直、棘突偏歪與成人也是一致的,等等。
由此看來兒童頸椎功能不良與頸椎病存在著太多的一致,有什麼本質區別呢?兒童和成人的本質區別就是:兒童未長成,成人已成熟走向衰退!經過300例兒童臨床觀察,矯正3~6個月後症狀改善優良率92%,複查頸椎片子90%有改變,50%有改善,其中20%矯枉過正,偏到另一邊,20%位置無改善還加重。
這說明兒童期頸椎關節極其不穩,這樣才會產生上交感神經節的持續刺激興奮狀態,引發多巴胺系統的功能亢進,出現了兒童期特有的表現:肌肉抽動、多動!由此說明,兩者本質的區別就是:一個是兒童,一個是成人!
從臨床治療來看,兩者同樣存在著“異”和“同”。
兒童頸椎功能不良的原因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頸椎韌帶損傷後相應的關節不穩定,另一個是兒童期發育決定肌肉力量不足,全脊柱的穩定性差。在治療上第一種需要矯正訓練,需要進行3~6個月以上時間,以恢復頸椎的正常曲度、改善頸椎的關節關係為目的。
第二種需要功能訓練維護,同樣需要3~6個月的時間。在此基礎上最關鍵的措施是順應發育需求,進行營養支援、運動指導,預防再損傷,恢復應有的發育狀態!
成人頸椎病的病理基礎是椎間盤退變,產生關節失穩、肌肉勞損、韌帶勞損,治療上需要矯正關節、功能訓練,這類似於兒童頸椎損傷引發的頸椎功能不良的治療方案,不同的是成人更強調關節穩定,通過日常姿勢修正,結合功能訓練,達到穩定頸椎關節、恢復頸椎功能的目的。
由此可見,兒童頸椎功能不良與成人頸椎病有異,也有同。兒童更側重於促進發育,短暫的治療為了保證發育良性狀態;成人側重於功能康復,日常維護是為了改善功能。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