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骨科 副主任醫師 唐恆濤

  腰椎峽部係指上、下關節突之間的狹窄部分,此處骨質結構相對薄弱。正常腰椎有生理前凸,骶椎呈生理後凸,腰、骶椎交界處成為轉折點。上方腰椎向前傾斜,下方的骶骨則向後傾斜,因此,腰骶椎的負重力自然形成向前的分力,使腰5有向前滑移的傾向。正常情況下,腰5下關節突和周圍關節囊、韌帶的力量可限制此滑移傾向,從而使腰5峽部處於兩種力量的交點,因此峽部容易發生崩裂,這也是腰5峽部崩裂最多的理由。

  峽部崩裂以後,椎弓分為兩部分,上部為上關節突、橫突、椎弓根、椎體,仍與上方的脊柱保持正常聯絡;下部為下關節突、椎板、棘突,與下方的骶椎保持聯絡。兩部之間失去骨性聯結,上部因失去限制而向前移位,表現為椎體在下方椎體上向前滑移,稱為腰椎滑脫。

  1、病因:

  原因包括先天性腰椎滑脫,外傷和勞損也可引起腰椎滑脫。腰椎峽部崩裂的真正原因仍不能肯定。多年來人們進行了大量研究,發現先天性發育缺陷和慢性勞損或應力性損傷是兩個可能的重要原因。

  臨床表現:

  1、症狀:

  早期腰椎峽部崩裂和腰椎滑脫者不一定有症狀。部分患者可有下腰部痠痛,其程度大多較輕,往往在勞累以後加劇,也可因輕度外傷開始。適當休息或服止痛藥以後多有好轉,故病史多較長。腰痛初為間歇性,以後則可呈持續性,嚴重者影響正常生活,休息也不能緩解。疼痛可同時向骶尾部、臀部或大腿後方放射。若合併腰椎間盤突出症,則可表現為坐骨神經痛症狀。

  2、體徵:

  通常體徵不多,單純峽部崩裂而無滑脫者可無任何異常發現。體檢時僅在棘突、棘間或棘突旁略有壓痛。腰部活動可無限制或略受限。骶尾部及臀部其他檢查多無異常客觀體徵。

  伴有腰椎滑脫者可出現腰向前凸、臀向後凸、腹部下垂及腰部變短的特殊外觀,此時病椎的棘突後突,而其上方的棘突移向前方,兩者不在一個平面上。區域性可有凹陷感,骶骨後突增加。腰骶棘突間壓痛,背伸肌多呈緊張狀態。腰部活動均有不同程度受限,下肢運動、感覺功能及腱反射多無異常。

  3、檢查:

  (1)X線片表現:

  本病的診斷及程度判定主要依據X線平片檢查。凡疑診本病者均應常規拍攝正位、側位及左、右斜位片。

  (2)CT、MRI檢查:

  可以明確脊髓或神經根受壓情況,協助鑑別診斷。在必須與其他疾病鑑別診斷或合併有神經症狀者,仍是必不可少的診斷方法。

  4、診斷:

  腰椎峽部崩裂與腰椎滑脫的診斷,主要依靠臨床表現與X線檢查。此外臨床還需檢查有無其他下腰痛的體徵,例如腰椎間盤突出,背肌或韌帶的扭傷與勞損等。

  5、治療:

  (1)非手術治療:

  對Ⅰ°以內的滑脫大多數情況下非手術治療是有效的,包括非甾類消炎止痛藥、短期臥床休息,避免搬重物及劇烈活動、佩戴支具、腰背肌及腹肌鍛鍊。經過6-8周治療,症狀可得到改善,對發育末成熟的青少年尤其適合。並不是每一個腰椎峽部裂或脊椎滑脫患者都需要治療,有相當一部分峽部崩裂及Ⅰ度腰椎滑脫患者並無症狀,不需要治療。

  (2)手術治療:

  對腰痛症狀持續,或反覆發作非手術治療無效,患者為青年及中年均可行手術治療,伴有椎間盤突出者,同時摘除突出的椎間盤髓核。

  6、預後:

  無周圍神經麻痺的腰椎椎弓崩裂,其治療效果都比較滿意。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