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神經外科 主任醫師 周國勝

2006年3月的一天上午10點鐘,河南省滑縣一位69歲的李老太太像往常一樣在家中操持家務,突然感到一陣前所未有的頭痛襲來,猝然倒地,以後再發生什麼事情她就不知道了。2個小時之後,家人回家發現了李老太太倒在地上,右側肢體不能活動,不能言語,陷入昏迷之中,急忙將其送到了縣人民醫院。經CT檢查,發現腦部有大約70毫升的淤血。結合李老太太平常有高血壓病史,縣人民醫院初步診斷為“高血壓性腦出血”,準備施行開顱血腫清除術。但是細心的腦外科醫生髮現:雖然李老太太的出血位於基底節這一高血壓性腦出血的好發部位,但是在蛛網膜下腔也有較多的出血,因此不能排除顱內動脈瘤破裂出血的可能。下午3點,縣人民醫院撥通了第一附屬醫院神經外科的電話,周國勝副主任立即趕到會診,認為顱內動脈瘤破裂出血的可能極大,需要腦血管造影才能確診。周國勝副主任立即和介入中心聯絡,請求急診腦血管造影。下午5點鐘,救護車載著病危的李老太太風馳電掣地來到第一附屬醫院,直接到介入中心進行全腦血管造影。在區域性麻醉下,一根柔軟細長的導管從大腿根部的股動脈一直送到顱內,然後推注造影劑攝片。照片顯示:李老太太的左側頸內動脈和大腦中動脈各有一個動脈瘤,腦出血的罪魁禍首被找到了。因為顱內出血量極大,李老太太已經處於昏迷狀態,時間就是生命,不能再等待了!只有急診手術才有可能挽救病人的生命。雖然周國勝副主任已經在顱內動脈瘤的手術治療方面具有一定的經驗,但是像李老太太這樣危重而且同時長有兩個動脈瘤的病人還沒有遇到過,而且還是急診手術,不僅手術難度極大,而且很有可能術中大出血導致病人死亡。面對挑戰,周國勝副主任果斷決定:急診手術清除血腫,同時儘可能夾閉顱內動脈瘤。晚上9點鐘,病人躺到了手術檯上;10點鐘,病人的顱腔被開啟,氣氛緊張到了極點,手術室鴉雀無聲。在手術顯微鏡下,周國勝副主任耐心細緻地操作。先釋放部分血腫和腦脊液,然後分離頸內動脈和大腦中動脈,找到動脈瘤並安全夾閉。此時,所有的人都舒了一口氣。隨後,顱內血腫被吸除,然後關顱。此時,已經是凌晨2點了。病人被送到病房,嚴密監護。經過術後的一系列治療,一週後李老太太睜開了眼睛,認出了家人,並和醫生握手錶示感謝。三週後,李老太太基本恢復正常,一家人高高興興出院。鄭州大學一附院神經外科周國勝

顱內動脈瘤是腦動脈的某個薄弱點在血流的衝擊下形成的區域性膨出,平時沒有任何表現,但是被神經外科界譽為“顱內不定時炸彈”,隨時隨地可能“爆炸”,發生蛛網膜下腔出血,輕者頭痛、偏癱,重者危及生命。以往醫療界對此病認識不足,一般按照“蛛網膜下腔出血”給予保守治療,沒有進行深入的檢查,致使病人反覆多次出血直到死亡。顱內動脈瘤只有依靠腦血管造影才能確診,這項檢查安全可靠,檢查的風險遠遠低於等待中再出血的風險,一般應在首次出血後儘早進行。一旦顱內動脈瘤被確診,就應儘早採取措施將其處理,防止再出血。雖然介入栓塞技術已經基本成熟,而且創傷極小,但是花費昂貴,動輒5萬元到10萬元,限制了該項技術的普及。手術夾閉顱內動脈瘤是一種傳統的方法,已經相當可靠,在目前的顯微技術條件下,手術的成功率在90%以上,而且費用不高,一般在2萬元到3萬元之間。新鄉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神經外科自2001年開展顯微神經外科手術,數年來技術發展突飛猛進,目前每年開展顱內動脈瘤夾閉術150餘例,數量和質量在河南省內處於先進水平。

圖片說明:上圖為術前CT,顯示顱內血腫和蛛網膜下腔積血;下圖為術前造影,顯示2個動脈瘤。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