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婦科 主治醫師 李瑞敏

  一、概述

  1、自然流產

  國內定義為妊娠不足28周,胎兒體重不足1000g終止妊娠者,大概佔流產人群的15%,自然流產大多發生在20~22周前。

  2、習慣性流產

  是指3次或3次以上的自然流產,發生率0、5%~3%;不過,這是教科書的定義,目前更多的用“複發性流產”的定義。

  3、複發性流產

  過去的定義是指3次以上的自然流產,現在這個標準降低為2次或2次以上,這是國際趨勢,因為從臨床觀察看,3次和2次的複發性流產的病因和後續再流產的機率差不多,且每次流產後帶來的影響會降低患者下一次再懷孕的機會。一個不育的患者有可能在反覆流產後變成不孕不育患者,對這部分患者應重視。

  流行病學統計,複發性流產的發生率大約為5%。目前認為,複發性流產的病因較複雜,且是較難治癒的不育症。複發性流產分為原發(指病人從來沒有過足月分娩史)和繼發性(病人有過足月分泌史,後續發生的反覆自然流產)。

  4、生化妊娠

  是指血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升高,但B超看不見妊娠囊。生化妊娠和自然流產有時非常難界定,如病人流產了,我們拿不到患者的絨毛組織,所以很難說是生化妊娠,是臨床妊娠甚至是宮外孕呢?

  目前對於生化妊娠是否屬於自然流產或複發性流產還有爭議。但是患者如果反覆的生化妊娠,還是要給予重視,診斷治療。生化妊娠這種非常早期的胚胎丟失,染色體異常的機率是比較大的。

  二、複發性流產的病因及治療

  病因很多,包括基因異常、解剖結構異常、自身免疫異常、感染和內分泌因素等。到目前為止,國際上還有40%~50%的病因不清楚。

  1、胚胎染色體異常

  在流產的胚胎中,46%的核型異常,所以有一半的流產是由於胚胎染色體異常導致的,其中,早期流產佔53%,晚期流產佔36%。越早期的自然流產如生化妊娠和早期胚胎丟失,胚胎染色體異常的機率越大。胚胎染色體異常包括數目和結構異常,數目異常最多的是染色體三體。

  夫妻雙方染色體正常,胎兒出現染色體異常與母親生育年齡大相關。夫妻雙方染色體結構異常包括染色體易位也不少見,這些夫妻可做三代試管嬰兒,對胚胎染色體進行篩選。染色體異常主要來自母親(佔72%~81%)。

  夫婦染色體異常在複發性流產中佔3、2%,非流產夫婦中佔到0、2%。對於夫婦染色體異常,在胚胎移植前需要做遺傳學診斷(PGD),並對胚胎染色體做篩選(PGS)。

  對於不孕症和高齡婦女,建議做胚胎篩選,尤其是反覆胚胎染色體異常者。女性年齡影響自然流產,22~23歲女性的自然流產率較高,25~30歲自然流產率最低,30歲以後,胚胎染色體異常率增高,35歲女性的自然流產率達35%,40歲達50%。現在開放二胎,很多40多歲的女性需擔憂這種自然流產發生率。

  2、母體內分泌失調

  (1)黃體功能不全

  黃體功能不全可引起妊娠蛻膜反應不良,影響孕卵的著床。目前診斷黃體功能不全無金標準。過去用子宮內膜活檢,如在分泌期做子宮內膜活檢,病理提示為增殖晚期可考慮是黃體功能不全,但這是有創檢查,不常用。

  目前最常用的診斷方法是,促黃體生成素峰至月經期如果小於13天,則是黃體期比較短。連續監測2~3個月經週期,發現黃體期的孕酮低於10ng/mg,提示黃體功能不全。黃體功能不全的常見病因是小卵泡性排卵,這種情況需用促排卵藥,讓卵泡長大。

  另一方面,排卵好的患者,如果有黃體功能不全,需要補充黃體的功能。複發性流產的患者中有一部分存在著黃體功能的不足。黃體功能不全可用一些促進卵泡發育的藥物,促進月經週期促黃體生成素峰的形成。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患者常合併卵泡黃素化,這就是由於促黃體生成素分泌異常,或早發了小卵泡排卵,或是不足支援卵泡最後的成熟和排卵。

  另外,還可進行黃體功能刺激療法:就是在基礎體溫上升(排卵)後,給予絨毛膜促性腺激素1000~5000U,根據每個醫院劑型不同。小劑量可隔日肌肉注射,大劑量可隔三天肌肉注射一次。另一方面,可進行黃體功能替代療法,即自排卵後,每日給予孕酮,連續10~14天。薈萃分析顯示,黃體功能替代療法對複發性流產療效顯著。

  保胎常用的孕酮和雌激素,均有免疫調節作用,可誘導機體產生封閉因子,使機體免疫從Th1向Th2型轉變,可以正常妊娠。孕激素對妊娠的維持非常重要。黃體酮也很重要,但劑量不宜大劑量,10mg/d不夠,但不能超過40mg/d。血孕酮水平是脈衝式分泌的,波動非常大,不建議用孕酮水平來作為妊娠進展的指標。

  (2)多囊卵巢綜合徵

  多囊卵巢綜合徵會導致卵子質量和子宮內膜容受性的降低。56%的患者促黃體生成素呈高分泌狀態,高濃度的促黃體生成素導致了卵母細胞第二次減數分裂過早完成,卵母細胞過早成熟。

  另外,多囊卵巢綜合徵中的高雄激素血癥、高胰島素血癥都對妊娠有害。治療上,首先是控制體重,高胰島素血癥者用二甲雙胍。部分多囊卵巢綜合徵患者合併抗磷脂綜合徵,易導致血栓形成,不利於胎兒血供,易發生流產,需加強抗凝治療。

  (3)高泌乳素血癥

  可導致黃體功能不全、卵子質量下降及免疫因素。雌激素、孕激素和泌乳素均有免疫調節作用,泌乳素可減少人類早期胎盤HCG的分泌。治療需用溴隱停,治療劑量需根據泌乳素水平而改變。當泌乳素水平正常後,也不能停藥,維持最低劑量,保持泌乳素在一個正常範圍內。

  太低的泌乳素對胎兒生長不利的。孕期是否用溴隱停存在爭議,中華醫學會推薦,高泌乳素血癥患者使用溴隱婷可用到妊娠12周。

  (4)甲狀腺疾病

  甲低導致流產是總所周知的,後來的研究發現,T3和T4正常但發生流產的患者中,發現了抗甲狀腺抗體升高。這些抗體是因甲狀腺自身免疫啟用,尤其是T細胞的啟用引起的。甲狀腺抗體對甲狀腺本身有毒性。

  對於抗甲狀腺抗體升高,同時促甲狀腺激素也超過正常值(亞臨床型甲減)的患者,在孕期需要控制促甲狀腺激素水平,使用優甲樂,使促甲狀腺激素水平在早孕期小於或等於2、5。而對甲狀腺抗體高不伴促甲狀腺激素升高者無需治療。

  國際上的共識是亞臨床甲減與複發性流產相關,懷孕後需要控制促甲狀腺激素的水平。而對於亞臨床型甲亢不需要治療,亞臨床型或控制滿意的糖尿病不會導致複發性流產。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