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育兒

從孩子可以吃輔食入手下手,媽媽們就特別關注孩子每天入口的糧食了。但是目下當今國內食品安全著實令人擔憂,光一個食品添加劑的問題就讓眾多媽媽們無從選擇,面對超市裡八門五花的商品常常覺得無從下手。

所以今天我們就從實用主義出發,從消費者終端出發,來好好聊聊我們去超市給孩子買零食的時候到底該怎麼買,買什麼,哪些最好不買或者少買。

滿媽前後跑了兩個超市,一個是綜合大型超市,一個是進口超市,也拍來了海量圖片。大家一起來客觀地看看不靠譜或靠譜的食品(以零食為主)都有哪些吧。

大家特別很是關心的兒童麵條、奶酪、食用香精等問題文中都會逐個作答。有朋友還問寶寶到底能不克不及吃零食,什麼時候入手下手吃,這個可以點擊我們以前寫過的一篇關於零食的文章來查看這樣做,媽媽不再用擔心孩子貪吃零食啦!。

總的來說就是,零食是無法避免的,我們能做的只是讓孩子儘可能少吃零食多吃飯,少吃垃圾零食多吃健康零食。

在切入圖片之前,我們先來鋪墊一些背景知識,方便大家對食品添加劑有一個全面的瞭解。我們要用公正客觀的態度來看待食品添加劑的問題。著急的親可以直接往後拉看實拍圖片。

食品添加劑並不是百害而無一利

現代大規模的食品工業是設立建設在食品添加劑的根蒂根基上的。食品添加劑能讓一個食品更好看(滿足消費者的審美需求)、更好吃(不然怎麼可能有那麼多吃貨)、更好保存(不然我們永遠吃不到漂洋過海而來的那些美食)。

沒有食品添加劑,我們吃到的大部分食品將會是難看、難吃、難以保存或者價格高昂到你無法接受的。因此可以說,食品添加劑從某種程度上改善了我們的生活。

但是,科技往往也是一把雙刃劍,如果長時間反覆大量食用添加劑,安全性也是很難保障的。加之屢禁不止的非法濫用添加劑行為,更是讓食品安全受到嚴重威脅。

對於成年人,我們本身抵抗力和“廢物消解能力”要強很多,添加劑對我們的影響也是可控的。但是對於我們新生的孩子來說,存在隱患的東西能避免就避免,們有責任保護孩子的身體髮膚。

當然,左右我們為孩子進行零食選擇的除食品添加劑,還有糖、鈉、脂肪等成分的含量。我們今天放到一起來說。

寶寶的首選零食有哪些

既然零食必不可少,那麼我們就儘可能為寶寶挑選一些相對健康的食物做零食,比如水果、純牛奶、酸奶(非各種酸酸乳、乳飲料)、奶酪、果醬、麵包、相對少添加的餅乾、海苔等。

零食挑選的準則

原材料+0添加> 原材料+糖/鈉等 > 原材料+糖/鈉+食品添加劑

一句話歸納綜合就是,添加的東西越少越好,最好沒有

糖和鈉我們都很清楚,大量攝入糖容易導致齲齒以及後天肥胖。大量攝入鹽會加重孩子腎臟負擔,養成孩子重口味的習慣,也增加了成年後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而這裡面最迷霧重重的就要屬食品添加劑了

根據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2760-2014的解釋,食品添加劑是指為改善食品品質和色、香、味,以及為防腐、保鮮和加工工藝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質。

這其中,天然物質未必比人工合成物質安全,因為天然物質在進行人工提取的各個環節當中都有可能受到汙染。所以大家看到含有天然食用色素等添加劑的食品也不要以為就能夠放心斗膽勇敢地購買了。

添加劑都有一個最大使用量與最大殘留量,理論上來講只要不超過這個標準,就是安全的。但理論究竟結果是理論,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事情見怪不怪,所以絕對不克不及把希望完全寄託在食品生產廠家都按規矩出牌上。更何況這也只是咱們中國的標準,其實很多添加劑在國際上的規定限量都是不同的,所以很難說哪個標準是十拿九穩的。

就算所有添加劑都達標了,添加劑也不是能天天吃著玩兒的,食品與食品之間的添加劑疊加起來的安全限量也缺乏研究,沒法保證絕對安全。

再者,有研究提出有些食品添加劑的危害需要經過相當長時間的積累才能施展闡發出來。所以可以說,食品添加劑還是存在很多安全隱患的。而且添加劑本身對人體也沒什麼益處,更是能不吃就不吃。

如何甄別?

1. 看配料表

養成看配料表的習慣特別很是重要。配料表上會清楚地標註該產品所包含的所有成分信息。

通常來說,配料表從前往後每種成分含量依次遞減。比如,第一個配料是小麥粉,那就說明這種產品中小麥粉含量最高。如果糖和鹽的排名特別靠前的話,那就說明這種產品含糖量和含鹽量都比較高,也最好不要買給寶寶。

如果一張配料表看起來“信息量龐大”“佔據整整半頁包裝紙”,那麼這種通常是添加劑的“功勞”,最好避而遠之了。

2. 看過敏原信息

我國《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鼓動勉勵企業自願標示致敏物質以提示消費者,有效履行社會責任。目下當今絕大部分食品包裝上都會明確標註過敏原信息。

小寶寶出現過敏的可能性比較大,因此大人要特別留心。通則規定如下配料屬致敏原:

a) 含有麩質的穀物及其製品(如小麥、黑麥、大麥、燕麥、斯佩耳特小麥或它們的雜交品系)

b) 甲殼綱類動物及其製品(如蝦、龍蝦、蟹等)

c) 魚類及其製品(如鱸、鰈、鱈魚等)

d) 蛋類及其製品

e) 花生及其製品

f) 大豆及其製品

g) 乳及乳製品(包括乳糖)

h) 堅果及其果仁類製品(如杏仁、榛子、胡桃、腰果、美洲山核桃、巴西堅果、阿月渾子果、澳洲堅果等)

3. 看營養成分表

一樣平常零食背面都會有一張營養成分表,由能量、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鈉等營養成分組成。這張表能直觀地告訴我們該產品當中每種營養成分含量大致是個什麼水平,可以更好地幫助我們進行購買判斷。

我們在這張成分表上看到的數字通常是一個百分比,即NRV%(營養素參考值百分比)。NRV是依據我國居民膳食營養素推薦攝入量(RNI)和適宜攝入量(AI)制定的。營養成分表上的百分比就是用該產品中某營養成分(以100g或一份計)的實際含量來除以NRV標準推薦量得出的。

比如日標準能量攝入是100kJ,而每100g該產品中實際能量為10kJ,那麼顯示在營養成分表中能量的百分比就應該是10%。

一樣平常佔比越大就說明該營養成分越接近標準推薦量。但是如果超過100%,也通常說明此種營養成分含量過多,不夠健康(進行NRV比較時需注意是在同等條件下進行,比如有的產品本身總重都不及100g,但是營養成分表依然會用100g計)。

我們給孩子選擇食品的話,建議選擇能量、脂肪、碳水化合物含量適中、蛋白質略高、鈉儘量低的產品(雖然真的很少)。就算是很多打著營養、健康等標誌的產品其蛋白質含量都不一定令人滿意。

綜上所述,一款少糖少鈉少添加無過敏且營養素比例合理的零食才是比較適合小寶寶的。

下面入手下手放實拍照片。因為照片實在太多,後來收拾整頓的時候我思忖再三,還是決定將與產品相關的敏感信息隱去,只放配料表信息(不想因此帶來一些沒必要要的麻煩)。

此文的主要目的是希望能讓更多的人對寶寶入口的東西重視起來,能達到這個目的就行了。

照片沒法全放,我只收拾整頓一部分典型的吧,大家仔細看這些零食的成分表,還真的是少買給孩子吃為好啊。當然也有發現的比較適合寶寶吃的一些東西,文後都有推薦。

圖片因為被截取過所以不太清晰,大家可以看圖片後的文字說明註解。

圖一:

圖一是各種餅乾,也是我們給孩子買得最多的零食之一了。添加劑都不少,不適宜小寶寶吃。

圖二:

圖二中第一、二張照片都是××派類的食品,比如草莓派啊、蛋黃派什麼的。這類鬆鬆軟軟的食品往往是食品添加劑的重災區,因為沒有添加劑是做不出那種鬆軟口感的。第二張照片還特別注清楚明瞭雞蛋的添加量,看起來是個不低的數字,但是跟後面一大串添加劑比起來,還是回家煮個白雞蛋吃吃比較放心。

圖三:

圖三中都是與巧克力相關的產品。其實純正的巧克力算是添加比較少的一類食品了。但是要注意選購大品牌,同時也要注意少吃。

至於一些巧克力豆之類的,比如第二、三兩款Q萌Q萌的產品,添加劑就實在太~多~了~

最後兩張照片是同一品牌下不同款的巧克力,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添加劑的使用比較懸殊。所以還是一句話,巧克力這種東西,還是越純越好,口味越豐富的添加就越多。

圖四:

如上圖,糖果類添加劑不算多的,以色素添加劑為主,給孩子補充一時的能量還是可以的,但是多吃無益。

至於沙琪瑪,我發現很多媽媽都喜歡給孩子買這個東西,因為比較好咬。但是看看配料表,實在不健康啊。

另外想特別提一下罐頭和榨菜。目下當今很多罐頭運用高溫滅菌和密封的技術可以做到不添加防腐劑,但是除一點甜味,裡面的營養成分真的是寥寥可數。至於所謂的“學生榨菜”,大家可以比較一下最後那張照片裡的兩款,分別是普通榨菜和學生榨菜。話說我真沒看出兩者之間有一丟丟差別來。。。

圖五:

下面推薦兩個可以購買的(不用打馬賽克啦)

對啦,就是醬油和麵條。雖然這兩個不是我們主談的零食,但是也是媽媽們特別很是關心的問題,平常做飯給寶寶吃也會經經常使用到,所以一併提及。

上面三款醬油(六月鮮、千和、和然)都是無添加的釀造醬油(不過千和加了一點點糖)。

孩子大一點後醬油多少還是要吃的。這三款比較合適。價格略貴,但是一瓶要吃超久,也是划算的。和然最貴,因為是有機的。這個可以根據媽媽的喜好來選擇。我小我私家是覺得純釀造、無添加即可,對是不是有機要求不高啦。醬油都是鹹的,所以在這個東西上糾結含鹽量是沒必要的。我的做法是加水稀釋後給寶寶吃。

另外就是最後一張照片:麵條。我比較了一下,超市裡大部分麵條基本無添加(有一些會加一點碳酸鈉,也就是純鹼、蘇打),基本上都可以給寶寶吃。

而專門的兒童麵條可能會添加了一些蔬菜汁、益生元之類的,本質上沒有太大差別,極個別會為了口感添加一點添加劑,價格總體比普通麵條高。

所以小我私家覺得普通麵條就能夠了。不過麵條通常都會添加鈉,可以側重選擇鈉添加少的麵條給寶寶吃。當然,自己在家手擀就更好了。

圖六

第一、二張照片都是方便麵,添加劑扎堆的產品,在車站這些地方經常看到小孩子吃得不亦樂乎。記得小時候能吃到一碗方便麵也是開心得不得了。只是如今大家日子都過好了,對泡麵的熱情也該減減才好呢。

圖六中後面幾張照片都是超市散稱零食區的暢銷產品,也是添加劑的重災區。其中的果凍不僅不健康,還有誤食窒息的風險,千萬不要給咀嚼能力尚不成熟的寶寶吃!

下面再來看看麵點

圖七:

一樣平常家庭自制饅頭包子之類的使用酵母發酵就能夠了,酵母是有益微生物,對人體是有好處的。但是一樣平常商家制作的話考慮到速度和口感,會使用泡打粉之類的添加劑。

而製作麵包則通常會添加麵包改良劑、麵包預拌粉等復配添加劑(多種添加劑的組合)。口感越是鬆軟香甜的麵包,添加劑一樣平常也就越多。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測驗考試自己在家制作,普通麵包做起來其實不費事,而且主要是健康很多。

圖八:

像面制素食(類似辣條)類的東西,我們拋開製作環境之類的不提,只說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切實其實是不少的,孩子們還是少吃為好。

各種香腸火腿腸也是色素、調味品等添加劑青睞的對象。因為這類產品比較好嚼,所以很多人會選擇買給孩子吃。但是目下當今看看背面的添加劑,還是要適量啊。

圖中類似蛋形的奶糖果,王小滿每次去超市看到就想要拿,除其中的添加劑之外,這種產品三歲以下小孩最好不吃,因為很容易誤吞卡喉!

下面進入冷凍區:

圖九:

一句話總結各種丸子就是:真實的肉含量少得可憐,大部分味道都是靠添加劑兌出來的。

冰淇淋、速凍湯圓水餃等也都離不開添加劑。

寫到這裡滿媽已經覺得快寫不動了,全是添加劑啊啊啊啊~~~

下面到大家都比較關心的牛奶和奶酪的問題了。

很多媽媽都會糾結給寶寶買什麼樣的牛奶。其實原則很簡單:純牛奶就好(配料表只有一項,那就是生牛乳,少數產品會添加一點維生素D也okay)!

而其他所有打著早餐奶、酸酸乳、優酸乳、乳飲料、調製乳、風味酸奶、酸奶飲品等等名目的產品,都不是純正的牛奶,都含有或多或少的添加劑,牛奶含量都不會太高,偶爾吃一次尋個開心可以,但是作為長時間飲用的話都是不適合小寶寶的(大家翻過配料表來一看便知)。

這一類的牛奶製品我拍了二十幾張圖片,就不放出來了。就放一下純牛奶的照片吧:

這些牛奶每一個超市都有,買給寶寶(一歲以上)喝很方便的。純牛奶品質或者口感的差異應該是在奶源這一塊,這一點作為消費者的我們是糾結不來的,所以索性不去糾結了。

當然有些朋友會選擇購買進口牛奶,下面這兩張圖片就是超市裡的進口純牛奶貨架,一樣平常大型超市也都能買得到。

至於奶酪,這是營養價值很高的一種食物,是濃縮了的牛奶,也被稱作“奶黃金”。選購原則依然是無添加的最好。

方法仍然是看配料表。通常配料表只有巴氏滅菌乳、發酵劑、凝乳酶幾種,或者可以添加一些鹽。最好不要有任何其他添加劑。

我去的那個超市還沒找到無添加的原制奶酪,所以只能從網上盜兩張圖了:

最後再放一張圖:

海苔是媽媽們經常買給寶寶吃的零食之一,左邊四張圖分別是兩個品牌的海苔。上面的品牌除含有添加劑之外還含有大量鈉,不適合小寶寶。下面的品牌(進口)無添加、含鹽少,是個不錯的選擇。

右上角的鱈魚腸,也是媽媽們熱衷給寶寶買的零食,在天貓上排名特別很是靠前。但是仔細看其配料表和營養成分表,也逃不過添加劑多、含鹽量高這一錯誤謬誤。所以媽媽們選購的時候需要仔細斟酌。

最後一張是薯片,是膨化食品中的代表。這類食品已經是公認的非健康食品了。不應該成為寶寶長時間青睞的零食選擇呢。

滿媽說

即使寫完這篇文章,我依然還有很多關於食品添加劑的疑問沒有得到解決。文中的一些說法或許也不夠客觀或者嚴謹。歡迎大家指正。

怎麼說呢,當媽確實不容易,但是,做孩子更難不是嗎,生活在這片土地,一口好空氣要靠老天給,放心的食品也不是想吃就可以吃得到。都不容易。

對於食品添加劑的功過是非,很難有個定論。但是作為一個媽媽,或許我們都有這樣一個夢想:有一天,當我們走進一家超市,想要給孩子買點吃的。我們可以徑直走到某一個貨架,像買一顆大白菜一樣搜索枯腸地拿起某個產品放進購物車。不用再憂慮萬千遊移不定,不用再費時費力地海淘,也不用再四處託人找代購。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最新文章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最新資訊

© Copyright 2016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