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育兒

書單君:今天的這篇文章是《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的2》的節選。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封來自13歲男孩的求救信。一起看看所謂的棍棒教育、嚴厲教育毀掉了這個孩子的什麼吧,只希望統統都還來得及……

孩子的來信:

? 尹建莉阿姨,您好:

我是一個13歲的初中男生。雖然我家的家庭條件比較好,但是我的性格不知道為何特別內向、特別自卑。我的父母脾氣很暴躁,只要我做錯什麼事,他們就會求全譴責我,有時還會打我。

我真不想惹他們生氣,但我特別容易犯錯。所以我的性格在學校裡特別很是溫柔,在班上有些男生經常欺負我、打我或嘲笑我,我不敢反抗,只能做一些自我安慰,也不敢告訴老師。我不理解理睬自己為何這麼膽小,是因為我愛哭嗎?

我喜歡幫助別人,因為他們確實需要幫助,我想做個善良的人,可是我不想做別人的受氣包。有些人表面上跟我很好,實際上他們總是在背後說我壞話,所以我的真心朋友特別少,這讓我很孤獨。也許因為我愛哭,就算是好朋友也總是不找我玩,我很寂寞,總是在黑暗中徘徊。

我實在是太自閉了,不知道是否是因為我父母對我太嚴厲。幸運的是我很善良,從不跟別人打架,願意幫助別人。我爸爸嫌我太膽小,他說只要我在他面前有畏畏縮縮的樣子,他就會打過來。可是他越打我我越膽小,就是改不了。他明明知道我很少笑,還要把我推向絕望的深淵,為何?在他看來我一無可取,他只有打。但我理解他,他是為我好,可是每一次都讓我哭得很慘。有時候我太傷心了,就把自己的手咬出血。他還猛掐我脖子,他的力氣實在是太大了,我受不了!

我曾經因為爸爸的打,試著去上吊,可是失敗了,實在是太痛了,於是我就放棄了。我就選擇自殘的體式格局,在胳膊上刻小時候好朋友的名字,然後吃自己的血,雖然很痛,但我能忍住,覺得利落索性……我喜歡美麗的天藍色,代表著天空和大海,還有自由和安靜。我也喜歡日本漫畫《東京食屍鬼》裡的金木研,他很可憐,也很墮落,我有時候真的想變成他。

阿姨,我想改變自己,可是為何我的性格這麼難改……想到這些我好想去死,我的世界為何充滿著恐懼與黑暗?我什麼時候才可以看見來日誥日的陽光?如果有一天我真正地笑了,那我的心也笑了,阿姨,幫幫我吧。

尹老師的回信:

? 你好,孩子:

看了你的信,我很心疼,特別很是想幫助你,你一定要按我說的去做,好嗎?

我先給你講一個真實的故事。

我的一個朋友,他初中時正逢“文革”,父母都被下放到農村,他是家中老大,下面有四五個弟弟妹妹。失去了父母的保護,加上家庭成分不好,他就成了在學校被欺負的對象。在那個年代,他是特別很是無助的,能活著已很艱辛,到學校還要被欺負,經常挨同學的打,甚至連學都沒法上了。後來他想,總這樣挨打受氣也不是辦法,與其被人欺負死,還不如豁出去,拼個你死我活。有一天又有同學欺負他,他狠狠地說,反正老子不想活了,今天跟你拼了!然後真是拼了命地打回去,一口氣把欺負他的同學打到求饒,以後再不敢欺負他。由此他發現了勇敢的價值,沒錯,就是這兩個字:勇敢——後來再遇到有人欺負他,他都決不退縮,他發現出擊是保護自己最好的辦法。

後來他在學校居然變得很有名氣,不但自己不受欺負,還保護了另外一些平素懦弱的同學。我這位朋友後來學業有成,事業特別很是出色。回顧自己的成長,他覺得自我保護意識的覺醒特別很是重要,如果他一直那樣受欺負,可能會得精神病,一生就完蛋了。當然,他後來的成就絕不是打架打出來的,而是由於十二三歲就挑起了養活幾個弟弟妹妹的重任,鍛鍊得能力非凡;並且他從小酷愛閱讀,成績優異,既勇敢又有正義感,這些是他的優秀資本。被迫衍生出的打架能力,只是保護了自己,讓自己能正常地長大。這就像一小我私家皮膚受傷感染潰爛,如果不下狠心把創口剜去,而只是忍著痛,會發生全身感染,會要命。這樣算來,雖然落個難看的疤痕,至少能保命。

孩子,你在傷心時會把自己的手咬出血;你用自殘的體式格局在胳膊上刻小時候好朋友的名字,然後吃自己的血;你喜歡看《東京食屍鬼》,想墮落,感覺世界充滿著恐懼與黑暗……我無法想象一個少年在怎樣拼盡全力,掙扎著匍匐前行,我心疼你,此時能幫助你最好的辦法就是希望你勇敢站起來,而不是讓命運壓得早早趴下。

所以孩子,不要再認可自己的“膽小”,你要入手下手變得“勇敢”。當學校裡再有同學欺負你時,你必須反抗。不要僅僅是受欺負後自我安慰,你安慰不了自己。

首先,你要告訴老師,求得老師的幫助。我相信,正常情況下,老師如果知道你的情況,會給你幫助的。如果老師不肯給你幫助,或無法給你幫助,那麼我建議,學習上面這位前輩,該出手時就出手。

在這裡,我要特別提醒的是,不要因為“懷疑”就去打架,你父親的暴行已使你患上了“輕度迫害妄想症”,你說有些同學“表面上跟我很好,實際上他們總是在背後說我壞話”,這肯定不是事實,應該是你多心了。在那些有嚴厲父母,經常挨打受氣的孩子身上,特別容易出現這種症狀,嚴重的甚至會因為自己的妄想去傷害無辜的人。你的勇敢應該只針對那些有很具體行為的,比如,堂堂皇皇地欺負你的人,而不是那些“有可能在說壞話”的人。記住,這是邊界。

也許你不曾想象自己會動手打人,這可能確實很難,你深深地害怕,不自信。但你說你曾經想自殺,既然死的心都有了,還怕別的什麼嗎?你不要主動去挑釁別人,但絕不允許別人挑釁,你必須捍衛自己的尊嚴,如果你不尊重自己,別人更不會尊重你。那些喜歡欺負別人的人,他們內心其實特別羸弱,一樣平常都是“柿子專揀軟的捏”。你不做那個軟柿子,就沒人敢欺負你。還擊時要注意下手的分寸和位置,不要打要命的地方,手下留情。

下面說說如何對待你父親,這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我曾說過一句話:孩子的受氣相都是從家裡帶出來的。所以你統統問題的根源不在同學身上,在你父母親那裡,尤其在你父親身上。他那樣不尊重你,因為你膽小就打你,其實你的膽小正是他打出來的呀。不要以“他是為我好”來為他開脫,那只是他打人的藉口,不是真心話。你必須要對他的暴力行為堅定地說“不”。

對待你父親,可以先禮後兵。

我建議如下:

1.先和他溝通,把他帶給你的痛苦和心理創傷全部講給他,還有你母親。明確告訴他們,以後不可以再打你。若無法採用當面談話的體式格局,可以寫信,以免正面衝突。你應該是讀過我的書了,才會給我寫信。那麼請你把我的兩本書同時送給你父母,讓他們讀一讀,如果他們不讀,你把相關章節讀給他們聽。但凡他們有一點點反省意識,或只要他們真的愛你,瞭解了你的痛苦,看了我的書,他們會改變自己的。如果他們“刀槍不入”,完全不接受,你一定要告訴他們,如果誰再打你,你必定要打回去,讓他們有思想準備。

2.如果你父親再打你,你就打110報警,讓警察介入。他打你一次你報警一次,整個過程當中不要妥協。

3.向法院起訴,請法院以判決形式強制你父親不得對你動粗,但必須在18歲前養活你。正好2016年3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入手下手施行,你可以用這個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具體該如何做,你先撥打律師諮詢德律風問問,網上能查到很多這樣的德律風。

4.如果以上三條仍然無效,不克不及使他改變,或者以你的能力無法實現,那最便捷的解決辦法就是他再打你時,你一成不變打回去。他打你哪裡你就打他哪裡,他打你幾下你打他幾下,他打你多用力你就多用力。不要怕,不要覺得他是你父親就只能是他打你而你不克不及打他,哪怕體力上打不過他,你也要拼了命回擊。

孩子,記住,你和父親是完全平等的,你們是各自獨立的兩小我私家,他沒有權力打你,你也絕不該無端地承受他的打罵。父母不克不及把孩子當自己的下人或奴隸,在人格市場上大家只有同一個價,沒有高低貴賤之分。這完全無關“孝”的問題,俗語說“母慈子孝”,如果父母不慈,孩子為何要孝呢?!我希望你首先在思想上要儲蓄積累勇氣,然後在行動中變得勇敢。

我在這裡建議你對父親要有打回去的勇氣,其實不是慫恿你以後不尊重他或不感謝他的養育之恩,而是要用你的行動給你父親劃出一個行為邊界,讓他知道有些事情他是不可以做的,哪怕是對自己的孩子。

以毒攻毒的辦法固然稱不上太高明,但事已至此,沒有更好的辦法。我從來都反對暴力相向,尤其反對肢體衝突,也從未經歷過這個。只是,你的情況特殊,我目下當今提供給你的辦法也許登不了大雅之堂,但這是我能作出的最誠實的回答。

我推測你父親從小也經常捱打,所以他不懂別的教育方法,只會打。他自己就是棍棒教育的受害者,目下當今又用這個方法來害你。目下當今是該你用反抗促使他改變的時候了,你不打回去,他就永遠不會改變。你知道2010年轟動一時的“藥家鑫案件”吧?一個大學生撞人又殺人,令人匪夷所思的背後,就是因為他一直不敢反抗他父親,所以遇到一個令他措手不及的事情時,一方面由於害怕受到父親的責罰而手忙腳亂,另外一方面他把積澱的仇恨發洩到一個無辜者身上。還有媒體上不時出現的那些殺母弒父案,追尋背後的根源,無一不是父母簡單粗暴,孩子一忍再忍,直到忍無可忍,最後兩全其美。所以,為了拯救你父親,更為了拯救你自己,你一定要變得勇敢堅定起來,這對你們兩小我私家都好,對整個家庭都好。他眼下肯定理解不了你的反抗,會特別很是震怒,你不要怕,至少在氣勢上不要敗給他。

你是一個善良的孩子,我從信的字裡行間看到了這一點。勇敢和善良一點都不衝突,不要害怕,勇敢地捍衛自己的尊嚴,不要憋屈自己,既然周圍沒有人尊重你,你自己至少要尊重自己,要聽從內心的感覺,坦蕩蕩地表達出你的感覺。

這封信就寫到這裡吧,如果你還有什麼問題,請繼續給我寫信,我會給你回信的。

祝福你,孩子!

本文選自尹建莉 新作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2:自由的孩子最自覺》

經出版方授權發佈

寶貝書單

專職幫你和孩子篩選好書,過濾爛書。

當你不知道給孩子讀什麼書時,請關注這個號!

—投稿或其他合作—

請發郵件至:[email protected]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最新文章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最新資訊

© Copyright 2016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