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育兒

世界上有兩件事最難辦到:

一件是:“讓他人接受你的設法主意”;

第二件是:“接受他人的設法主意”。

從赫敏在地鐵裡丟掉100本書,我就一直在思考自己是否是可以做點什麼?

兜兜說:如果撿到的人不愛惜它那豈不是很浪費?

兜爸爸說:最大的可能性是被保潔當垃圾收走。

我糾結於:如果一個育兒”磚家“、一個”坐家“參與到明星的丟書行列會不會被質疑為作秀炒作?

一名老人家看透我的心思,他約我喝茶,其實不問來由,

只對我說:遵從自己的心。

我說:心裡很亂,很迷茫,沒有標的目的。

他說:那是因為你有慾望。

我說:沒有。無關”權“”利“二字。

他說:人有七情六慾,何止權利二字?

我忽然頓悟:我好像是為”名“。我太在意我的口碑、我的名聲,太在意那個別人眼中的自己。

他笑:心靈的自由才是真實的自由;精神的快樂才是真實的快樂。

是的,想通了便看輕了

我決心加入”丟“書的行列。

恰好這一天,我的好朋友亞雯寄來自己做責編出品的第一本書——《養孩子就是一場修行》。認識亞雯滿滿四年,我看著她一步步踏實的從童書繪本做到文化生活,從營銷策劃轉戰文字編排,相隔千里我依然感觸感染到凜冽的冬天裡她對新書暖融融的寵愛。

也許是我太感性,還沒有撕掉塑封,就愛屋及烏的珍視這本書。因為,我愛護保重這本書背後那個夜以繼日的姐妹。

我特別很是推崇佛學,只知道佛法育己;而Sarah Napthali的視角第一次讓我感覺佛法與育兒可以有這麼緊密的聯繫,Sarah Napthali在二十四歲時接觸佛法,三十多歲時成為兩個孩子的母親,生活形態自此改變,她將自己的親身經歷與佛法教導相結合,創作了“寫給媽媽的佛法書”。

Sarah Napthali:孩子其實不住在我們時鐘滴答響的世界裡,他們強迫你,把平日目標導向的行事氣勢派頭暫時放到一邊去,這真是不凡的禮物與教導。

是啊,育兒工作就如同一場密集的修行,育兒與育己是不可分割的統一:媽媽們需要對自己所有的感覺、設法主意及信念保有覺知,經由過程學習佛法的智慧,找到轉變心態的內在力量。

我們需要做的不是“強迫孩子接受我的設法主意”,也不是“被迫接受他的設法主意”;究竟結果,每一個人都擁有和他人完全不同的世界,這種大環境的差異,便無可避免的影響每一個人對整個世界的認知與理解是完全不同的。

懂得這些,便心態安然平靜起來。我們不克不及強制孩子接受我們的教育理念、處事氣勢派頭、思維觀點,也沒有必要奢望阻止身邊更廣闊的圈子對我們的誤解甚至褻瀆。

第二天,我在51路公交車丟下這本書,Sarah Napthali的標新立異讓我捨不得丟下它,也正因為如此,我又期盼更多人讀到它,希望撿到它的人可以找到真正內心的安靜冷靜僻靜、良善與仁慈。

丟書的目的應該是幫書籍找到一個愛它、需要它的主人,讓萬馬齊喑孤影做伴的書架活起來,而不是一時興起的作秀。

Sarah Napthali:我們永遠也不知道下一分鐘會發生什麼事,這可能會讓人不安,但如果想要可以或許完全掌控所發生的事,或者人生始終好事多磨,則是不切實際的態度。

對女人而言,做媽媽與做自己不是兩種選擇,母親的角色不是自我成長的牽絆。

被慾望牽制,與他人攀比,無法接受這個世界的不同才是不快樂的根源。

放下自我實現、自我超越的執念,轉念為自我覺察、自我認同、自我回歸。不再與慾望賽跑的時候,我們便可以真正清楚明瞭了

Sarah Napthali:當我們有了專注而清明的心,使用時間的體式格局會更有效,也會擁有更多精力。

這句話的價值。

寄期望於他人的認可,最終的結果只能是失望。

Sarah Napthali:我們需經常提醒自己,外在世界無法供給我們靠得住而長久的快樂,所以需下功夫求得內在的安然平靜。

將佛法智慧融入母性可以說是愛的境界提升,我想要做的,只是傳遞這份不足為奇的覺察。

水亦田:高級育嬰師、兒童心理諮詢治療師、企業運營分析師、已出版《愛的微管理》國內首部管理育兒雙料圖書,及親子書《你對了,孩子就對了:一場日不落的陪伴》。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最新文章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最新資訊

© Copyright 2016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