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育兒

對孕婦而言,分娩是需要動員體內能量和營養儲備的一場應急戰,加上分娩時的產傷和出血,以及產時耗力,產後婦女都有一段極度虛弱的時期,由於應激引起的消耗,產後婦女的代謝能力和抵抗力都處於低下水平。因此,民間有“坐月子”的習慣。

“坐月子”即在產後1個月內的修養,除休息就是營養。產後合理的營養,除補償妊娠、分娩時所損耗的營養素儲備,促進各器官、系統功能的恢復以外,也為乳汁的分泌提供了物質根蒂根基。

現代人“坐月子”的觀念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20多年前我剛參加工作時,夏天常遇到產後高熱抽風的病人,產婦擡來醫院時是昏迷狀態,身上蓋棉被、頭上裹圍巾、口上戴口罩,一看到這態勢就知道是由於產後過熱中暑所致。

產後通常出汗很多,夏天生產如果月餘不洗澡,身體衛生狀況不利於新生兒健康。正常產和剖宮產後都要按時刷牙、洗澡,目前沒有醫學證據支持產後不刷牙、不洗澡、不讓出門見風這些傳統觀念。

接下來談談新媽媽們關心的“坐月子”那些事兒!

多汗

產後很多媽媽愛出汗,這種現象多稱為“褥汗”,在夜間入睡和初醒時更甚,往往滿頭大汗,衣衫溼透。民間習慣把夜間出汗當作身體虛弱的施展闡發,所以認為產後出汗多也是由於虛弱引起,於是就要求產婦臥床休息、加厚衣服、大量進補,以避免受風寒而落下病根子,但實際上這對產婦並沒有好處。

妊娠期間,由於胎盤循環設立建設和子宮、乳房增大,血容量增加,同時體內鈉瀦留。產後,胎盤排出、子宮收縮,胎盤和子宮內的血液進入血循環,妊娠時巨大子宮施加於下腔靜脈的壓力消除,靜脈迴心血量增加,組織間儲存的鈉和液體也被吸收到血循環中,所以產後迴心血容量大增。

為保持正常血容量,以避免增加心臟的負荷,必須經由過程汗液、尿液和呼吸排出多餘的水分,大約需要2周才能恢復到孕前狀態。產後皮膚功能趨於活躍,其中汗腺最明顯,它可加速排洩出體內多餘的水分和廢物。此外,產後多會進食高能量的食物及湯水,營養物質代謝也旺盛,所以也可導致多汗,因此產婦會比正常人多汗,這是正常的生理代謝現象,是身體器官組織進行回覆復興的施展闡發。大可沒必要加厚衣服,尤其在大熱的天氣,更容易導致熱病。

刷牙

產婦應與日常平凡一樣,養成天天刷牙的習慣,但要注意方法:刷牙時要將牙刷用溫水泡軟,採用豎刷法,即上牙從下往上刷,下牙從下往上刷,使裡裡外外都刷到。咬合面上下來回刷,而且對咬合面要用刷毛旋轉著刷,這樣才能保證牙齒徹底清潔。牙刷應選用小頭、軟毛、刷柄長短適宜的保健牙刷。早晚都要認真刷一次,日常平凡吃完食物後要用溫水或漱口液漱口。

洗澡

正常產後第二天可以洗淋浴,但應注意使洗浴房間溫度保持在25度左右。浴後及時擦乾頭髮、全身。

剖宮產術後應在患者起床後進行,每次洗澡後應及時消毒傷口更換切口敷料。必要時也可浴前在傷口處貼上防水貼膜保護傷口。

產後由於有惡露和/或傷口的存在,不克不及進行盆浴。產後4-6周惡露徹底停止後可以在自家浴缸洗浴。產後100天內應避免大眾浴池的盆浴。

洗頭

很多老人都說月子裡不克不及洗頭,容易落下月子病,這種說法是沒有科學依據的。但是月子裡產婦最好不要碰冷水,以防受涼或產生痠痛的現象,所以洗頭一定要用溫熱的水。另外,產婦最好不要吹風,產後全身的毛細孔,包括頭皮的毛細孔是張開的,此時一吹風,不論是熱風還是冷風,毛細孔都會立刻收縮,很容易造成產後筋骨痠痛、頭痛,甚至感冒。

產後母乳

餵養姿勢

懷抱式(搖籃式)餵奶:把寶寶抱起,讓TA的胸緊靠著你的胸,用手托起乳房,大拇指在上,其餘4個在下。不要壓住乳暈。用乳頭輕輕觸寶寶的脣,當TA張大嘴時,把TA拉近靠緊你,把乳頭和大部分的乳暈放到寶寶的嘴裡,這個過程叫做含接。餵奶的時候要放鬆,先吃一側乳房,讓寶寶想吃多長時間就吃多長時間,然後吃另外一側。大約每側乳房吃15分鐘。寶寶會告訴你什麼時候吃飽了。TA會鬆開乳頭或者睡著了。如果寶寶吃一側乳房時就睡著了,下次餵奶的時候就讓TA先吃另外一側。

抱球式(足球式):用你的手托住寶寶的頭,把寶寶放在你的胳膊下面。讓TA的背墊在椅子上或墊子上,朝向你。這種姿勢對小嬰兒很合適,尤其是含接不好的嬰兒和乳房較大的母親。這種姿勢可以很好地觀察到寶寶的含接。

側臥式:另外一種餵奶的姿勢是側臥勢,母親靠在枕頭上,上肢與身體垂直,寶寶同樣側臥,面向乳房,調整嬰兒口腔正對著乳頭。嬰兒背部和母親背部可用枕頭或墊子支撐固定。這種姿勢對剖宮產術後當日哺乳尤為實用。

泌乳不足

一樣平常分娩後1-2天內乳房會分泌少量初乳,第2-3天乳房入手下手脹大充盈,分泌大量乳汁。正常女性每天分泌的乳汁足夠餵養嬰兒,產婦母乳不足很大因素是主觀釀成的。比如:媽媽怕痛,寶寶吸吮不夠;媽媽睡眠不足,沒有進食,情緒異常。一樣平常嬰兒吸得越多,產得越多;吸得越早,產得越早。

解決辦法:讓寶寶充分地吸吮;充足的睡眠可以刺激垂體泌乳素分泌;食用湯汁、液體,促進乳汁分泌;保持愉悅的心情、堅定母乳餵養的決定信念。

泌乳過多

泌乳過多施展闡發為:產奶過多、經常乳腺發炎;乳房經常脹痛、包塊、局部或全身發熱。

對策:控制湯汁攝入量;定時排空乳房,無需全部排空;儲存多餘的奶量;包塊部位冷熱敷、適當按摩。

確定母乳餵養充足的指標

寶寶的尿:每天6-8次;

寶寶的大便:每天3-5次;

寶寶的體重:出生後7-10天會有一定的體重減低(出生體重的10%);生後2周恢復到出生體重,以後每天增加約30-40g,到滿月時約增加2-3斤。

乳汁分泌的調節

促進泌乳的因素:聽到寶寶的哭聲;聞到寶寶的氣息;看到別人的寶寶;寶寶充分地吸吮;足夠的液體攝入。

影響泌乳的因素:身體疲憊、痛苦悲傷、焦慮、睡眠不足遺傳。

母乳餵養中易出現的問題1:乳房腫脹

緣故原由:乳房血循環增加,組織膨脹,乳汁分泌。

應對方法:早吸吮勤吸吮,熱水淋浴,哺乳後冷敷,熱敷後乳房按摩,孩子不吃奶或無法哺乳時,用吸奶器吸出或擠出乳汁。

母乳餵養中易出現的問題:乳腺管阻塞

緣故原由:餵奶頻率變化,漏喂,單側餵奶,乳汁過量,乳房大、未支撐,乳罩緊壓迫。

應對方法:增加餵奶次數,熱水淋浴,熱敷,按摩局部,擠出或吸出,理療。

母乳餵養中易出現的問題:乳頭皸裂

緣故原由:含接體式格局不當;乳頭敏感,嬌嫩;乳頭凹陷。

應對方法:產前乳頭矯正、照顧護士;正確含接;保持乾燥;哺乳後塗奶或油; 先喂對側;乳頭“草帽”。

產後營養

均衡營養,葷素搭配

產後初期,採用清淡柔軟易消化食物,之後逐漸增加蛋奶雞魚、水果蔬菜等食物,既保證母體恢復需要,又滿足哺乳需求;素食蔬菜水果中多富含纖維素,既能防止便祕,又能避免過度肥胖。

增加餐次,多食湯汁

產後每日餐次5-6次,餐次增加可以減輕胃腸負擔,促進腸蠕動有利於食物消化吸收;湯汁富含極易消化吸收的營養成分,攝入後還可以促進乳汁分泌,補充水分防止便祕。

產後禁忌或少吃的食品

生冷硬食物不容易消化,除水果外應儘可能避免;

冷飲如冰激凌可以促進凝血,不利於惡露排除,儘可能不要攝入;

辛辣食物如辣椒可以加重產後常見的痔瘡、周身痛苦悲傷等病症,應控制攝入量。

月子第一餐吃什麼好

產後第一餐首選易消化、營養豐富的流質食物。如糖水煮荷包蛋、衝蛋花湯、藕粉等。等到第二天就能夠吃一些軟食或普通飯菜了。產後5-7天應以米粥、軟飯、爛面、蛋湯等為主食。不要吃過多油膩之物。產後7天以後胃恢復正常,可以進食魚、肉、蛋、雞等,但不可過飽。

合理吃雞蛋

雞蛋含有豐富的利用價值很高的營養素,能維護身體的健康。但過多食用雞蛋會使體內蛋白質過剩,其他營養素缺乏,造成生理失調,增加肝、腎的負擔或引起消化不良。而且月子裡過多食用雞蛋,容易使膽固醇增高,誘發膽囊炎,所以產婦每天吃1-2個雞蛋就夠了。

產後運動

傳統坐月子的基來源根基則就是要多吃少動,以避免傷身。而現代的觀念認為,適當多吃的同時,還應該有適量的活動,才能促使子宮更好地恢復,身體更快地回覆復興。

自然分娩產後活動鍛鍊的時間可從分娩後第一天入手下手。分娩後6-8小時即可坐起。第二天就能夠下地活動。輕度運動不僅不會加大身體的重擔,還能促進身體的恢復,產婦在月子期間應首先從輕度運動入手下手做起。

手指屈伸運動。從大拇指入手下手,依次握起,再從小拇指入手下手依次展開。兩手同時展開,然後握起;再次展開,然後握起,反覆進行。整個過程當中保持深呼吸,用鼻子緩緩地深吸一口氣,再從口慢慢地吐出來。

背、腕伸展運動。雙手五指交叉、緊握,向前水平伸展,背部用力後拽;然後兩肘緊貼耳朵,兩手掌壓緊,堅持5秒,放鬆。雙手五指交叉,手掌向外,同樣向前伸展,堅持5秒,放鬆。

胸肌運動。坐直,伸展背肌。雙手呈抱腕姿勢,兩腕擡至肩高,用力向左推肘,肩部不受力,然後用同樣的體式格局用力向右推肘。

緊肛運動。用力繃緊臀部肌肉和肛門,按秒數到10,然後鬆力。稍休息後反覆數次。

緊腹運動。仰臥於床上,然後屈膝,兩手放於腰下,背與手之間留有空地空閒,一邊注意不要屏住呼吸,一邊慢慢用力繃緊腹部肌肉,逐漸縮小背與床的空地空閒,慢慢放鬆腹肌。

手腕消腫運動。跪坐,雙臂與肩同寬分隔隔離分散,手掌撐在地板上。肘內側向外,指尖向內,以伸展手腕。邊吐氣邊拉伸肘部。手稍向前伸,以便增加拉伸強度。

減贅肉運動。兩腳分隔隔離分散,與腰同寬,兩手放於腰部,保持頭肩不動,自右向左扭轉腰部2-3次。注意腰向前突出時提臀,向後轉時收腹。再逆向扭轉。

本文作者:常玲,北京和睦家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醫學博士。

科學家庭育兒微信平臺獨家約稿,沒有平臺授權謝絕轉載,如需轉載請查閱菜單下方的聯繫體式格局。

往期回顧

THANK YOU

科學家庭育兒

長按上面↑↑↑二維碼識別關注

科學家庭育兒

覺得不錯,請點贊,接下來想看什麼內容,請留言!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最新文章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最新資訊

© Copyright 2016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