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育兒

10年童書編輯 + 兒童心理諮詢師

- 文 =丹媽 -

因為從事童書行業,經常拜讀鄭淵潔的書,同時,他特立獨行的教育體式格局,丹媽也是極其有興趣。

我們常說目下當今是一個拼爹的時代,今天丹媽就來為大家介紹兩個最拼爹的故事。

兩個爹,一個是咱們小時候的童話大王,鄭淵潔,代表作有《舒克貝塔》《皮皮魯和魯西西》等。

另外一個則是中國化學工程第七建築公司的一位離異退休員工,李鐵軍。

這兩個看似身份懸殊的父親卻對孩子做了同一個選擇:在家上學。

丹媽今天其實不是評論辯論學校教育與在家教育的優劣,只是這兩個走出學校教育的特例,卻為我們更純粹的展現了,家庭教育對孩子深刻影響。

鄭淵潔的兒子鄭亞旗,小學畢業後回家學習。

18歲離家,用自己打工賺來的積蓄創辦《皮皮魯》雜誌,將父親的童話事業發揚光大,創辦北京皮皮魯總動員文化科技公司任CEO,年入1.5億。

李鐵軍的女兒李婧磁,9歲被父親接回家,他傳播鼓吹要將女兒培育種植提拔成一位生物磁場科學家。事到如今,李鐵軍雖自認自己教育成功,但現實是李婧磁家裡蹲,依靠著父親退休金度日。

為何兩個在家學習的孩子最後會走上如此天差地別的道路?

當丹媽翻閱各項採訪資料後,卻深感決定二位父親教育成敗的關鍵,不止是貧富差距導致的教育資源不均,更在於倆人在教育方法和理念上的巨大差異。

李婧磁的故事

李鐵軍當年將女兒接回家的緣故原由是:“除教人捧臭腳,學校裡學不到東西!”。

而他在知識上教給孩子的卻是諸如:“人分為大腦發達和小腦發達”“恐龍滅絕不是火山或景象形象緣故原由”等等未經證實的偽科學。

在教育理念上,李鐵軍的觀念,相對那些認為“孩子能在小小年紀背出唐詩三百首,就是贏在起跑線上”的傳統家長,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幾年前,在一個電視節目中,李婧磁就用“古代四大丑女”分別是誰這樣的冷僻知識,考住在場嘉賓,這讓李鐵軍特別很是滿意。

可女兒對四大丑女有深刻的文化研究嗎?李鐵軍對此其實不在意,他自豪的是我女兒知道別人不知道的知識。

但生活其實不是《一站到底》,李靖磁似乎和許多應試教育出身的大學生一樣,知識對於他們來說只是一堆毫無生氣希望的課本與文字。

李靖磁的書桌上貼著這樣一句話:“對自己狠一點,再過五年你會感謝今天發狠的自己……”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考過別人就是贏”這樣生硬古板的學習思維,令這些孩子即使滿腔詩書倫理,出到社會卻百無一用。

而在人際交往方面,李鐵軍也像極了某些成天嚷嚷著“不要和差生玩”的家長,他說:“交朋友很浪費時間,不想女兒的時間耽誤在朋友身上。”

甚至教育女兒“搞科研”不克不及過早結婚,女兒卻在採訪中對記者說想在25歲前把自己嫁出去。

鄰居說小時候的李靖磁還出來和大夥玩,這幾年卻都是獨來獨往,父女倆的那種孤僻勁是愈來愈像。

很多父母在孩子出生後,太低估育兒的專業性與複雜性,完全憑經驗、憑主觀去教育孩子,憑空捏造,脫離現實,不顧孩子意見,無視兒童發展規律,兩相情願地為孩子設定目標。

鄭亞旗的故事

同李鐵軍一樣,鄭淵潔放棄學校教育的念頭也來的很戲劇化。

鄭亞旗上小學第一天,班主任大罵一名沒帶課本的同學:“吃屎都趕不上熱乎!”。

鄭亞旗回家問爸爸:“老師為何這麼說 ?熱的口味更好一些嗎?”

看到自己如此童真而富有求知慾的孩子,身處的學習環境竟如此渾濁,鄭淵潔當時就萌生了家庭私塾的念頭,但他沒有馬上實行,而是等到了孩子小學畢業。

他在這個等待的過程當中發現:“當前國內學校教育最大的問題,就是孩子沒尊嚴,用考試分數做評價體系,學校沒有心靈教育,素質教育流於形式”。

鄭淵潔認為童年不是用來為成年做準備的,而應該充滿快樂。

退學時他唯一可惜的只是孩子會因此失去早戀的機會。

回家之後,鄭淵潔入手下手自己給兒子上課。

作為一個童話大王,鄭淵潔利用自己的優勢,同時也結合了孩子愛幻想、愛童話的特點。

親自編撰了10套教材,由自己的童話主人公串場。

在內容上,他除注重傳統學科知識教育,開設了語數外物化生。

更考慮了孩子今後立足於社會,全人發展的需求,增加了哲學、法律、健康、自救等科目。

一個故事一個知識點,連起來是一篇完整的長篇童話小說。

而其中,《皮皮魯和419宗罪》的編寫,讓鄭亞旗印象特別很是深刻:“老鄭說既然我是你爸,我就有義務不讓你進監獄。然後他就把當年的中國刑法419條,編寫成了《皮皮魯和419宗罪》,把童話看完就知道怎麼做不犯法了。”

在人際交往,社會融入方面,鄭淵潔也並沒有因脫離學校教育,而鄙視社會價值觀 :

有一天鄭亞旗問,有位女網友談F4,什麼是F4。

當他們都以為F4指的是戰鬥機時,卻發現自己真的和世界脫節了,鄭淵潔深深憂慮孩子會不會出現社交問題。

他在暖氣上綁著國旗,每週一進行升旗儀式。

小學入手下手每週就帶兒子看演出,打球,見人,最大程度的讓孩子接觸社會,發展興趣。

就這樣,在1992年,鄭亞旗9歲,在我們都不知道世界上還有電腦這個東西的時候,他就見到了電腦。

“老鄭帶我去一個多媒體公司,我覺得電腦太好了。我就告訴老鄭,我要電腦,他花了一萬多塊錢給我買了。”

看到這裡也許大家都十分羨慕,鄭亞旗這個富二代的開掛童年。

但到了18歲,鄭淵潔卻當機立斷地履行了,他在兒子二年級時就許下的約定:“18歲前你要什麼給什麼,18歲就不再給你任何東西”。

也許是父親一直以來的說到做到,又或許是父親許下約定時認真的態度。

鄭亞旗說自己從那時起,就懵懵懂懂的入手下手思考怎麼賺錢養活自己,而爸爸花重金給他買下的那臺電腦,則給他帶來了未來事業的第一桶金:

94年,他11歲,在網上寫遊戲攻略賺了280元;

95年,當時國內的中文網頁不超過30個,鄭亞旗因興趣自學了網頁製作,機緣巧合之下開啟了做網頁的致富之路;

18歲他真的離家自立,因為沒有學歷,在獨立之初,他的路走的其實不順坦:

去超市做搬運工,去小報社從網絡小工做到技術主任,因為不喜歡單位複雜的人際關係,他辭職想下海。

從小看日本動漫長大的鄭亞旗,覺得爸爸的童話故事不比國外的差,但爸爸卻認為兒子沒經驗,不肯將版權給兒子運營。

亞旗只好求爸爸把沒授權過的漫畫給他弄,這樣即使搞砸了,爸爸也不會虧,他還得支付爸爸版權費。

但正如鄭淵潔所料,兒子還是嫩了點,前三期雜誌幾乎賠掉鄭亞旗過半的積蓄。

亞旗痛定思痛,三個月後重頭再來,最終雜誌走上正軌。

而後在兒子的運營下,鄭淵潔的圖書發行量翻了十幾倍,成了作家裡名不虛傳的大土豪。

這個富二代的兒子不但沒給他敗家,反而後來居上更勝於藍。

當鄭亞旗面對外界質疑他的成功,都是因為他有個有錢的爹時,他這樣迴應:

“在家上學父母付出的遠遠不是錢這麼簡單,家長要付出無比的耐心、時間、智慧來陪伴孩子,付出這麼多的同時還要受到親戚朋友的非議,這才是真愛。

每一個人的成功都需要靠自己真實的努力,資源只是輔助,我最感謝老鄭的點,其實不是別的,而是他讓我獨立成人的過程,年輕人只有在不斷犯錯中才能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災難裡有黃金。”

這倆孩子的成長軌跡似乎正好對應了我們常說的兩句話:

死讀書,讀死書,讀書死

活讀書,讀活書,讀書活

我們常說,父母很偉大。

這裡的父母指的是怎樣的父母?

生而養之,養而教之,這過程的艱辛,天下的父母都知道。

可眼下大部分父母,都只做到了生父母和養父母的義務,只關注吃喝拉撒,忽視孩子的頭腦與心靈。

在教父教母的這個角色上,格局與視野參差不同,有如鄭淵潔和李鐵軍之分。

李鐵軍對孩子的培育似乎更多是出於焦慮,他把自己的願望投射到孩子身上,忽略了孩子本身的發展規律與小我私家特質,以及未來社會的需求,這是很多家庭教育失敗的根本。

而鄭淵潔看似離經叛道的教育背後,實際上是更注重孩子的“全人”發展,給孩子尊重與自由,也給孩子責任與劃定規矩。

未來,孩子們要比拼的其實不只是考分,知識量,而是來自更高層面上的價值判斷、創新力、人格魅力、心理承受力、終生學習能力等等。

也許我們沒有鄭淵潔當年培育孩子的經濟財富,但我們依然可以努力認識自己的思維侷限,提升自我,上行下效。

正如鄭淵潔所說,教育孩子的祕訣就是“閉上你的嘴,擡起你的腿,走你的人生路,演示給孩子看”

身教重於言傳,在教育中,多學習,多反思,給孩子一個好的家庭教育,才是孩子一生的財富。

- End -

4—6歲孩子必讀的100本經典繪本

6—8歲幼小銜接必讀的30本書

小學1—6年級必讀39本書

24本父母必讀書,將改變孩子的一生

......

童書編輯丹媽為你準備了

40份精選書單,一次讀個利落索性

長安二維碼,回覆書單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最新文章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最新資訊

© Copyright 2016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