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育兒

2016年11月3日,北京出版集團父母必讀育兒傳媒,攜手超人氣兒科醫生崔玉濤在育學園兒科診所召開新書發佈會,頒佈發表聯合推出——“崔玉濤談自然養育”系列圖書第3冊:《崔玉濤談自然養育繞得開的食物過敏》。

據悉,本次發佈會是依據今日頭條5.8億用戶的閱讀瀏覽習慣,從大數據角度對家長關心的過敏話題進行查詢拜訪,並特邀著名兒科醫生崔玉濤就數據進行解讀。袋鼠麻麻作為今日頭條的優質作者受邀參加,並認真聆聽了崔玉濤大夫剖析孩子食物過敏的真正根源。

下面跟袋鼠麻麻一起來了解下:是什麼讓愈來愈多的孩子過敏。

寶寶過敏其實不是免疫力差

很多家長誤認為,孩子是因為免疫力差才過敏的。其實,過敏是孩子免疫力強的一種施展闡發,準確地說,是免疫力異常增強的施展闡發。

為何這麼說呢?這還要從孩子免疫系統的發育說起。我們所有的抗體都由體內的B細胞產生,B細胞受到不同的外來物刺激時,會產生不同的抗體(免疫球蛋白),分別為免疫球蛋白A、G、M、 E。其中IgG、IgA、IgM是抗感染的,而IgE是致過敏的。

如果是細菌刺激B細胞,B細胞會產生IgG、IgA、IgM,這些免疫球蛋白可以識別這種細菌,並將其殺滅,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提高免疫力。

如果是過敏原刺激B細胞,B細胞會產生IgE,並黏附在人體內的肥大細胞表面,當再次接觸這種過敏原時,就會又一次產生IgE刺激肥大細胞,最終導致它破潰,釋放出組織胺,人體就會出現過敏迴響反映。

可見,無論是抗感染還是致過敏,其實都是抗原與抗體結合時出現的迴響反映。因為免疫系統是要不斷向前發展的,不是走抗感染這條路,就是走致過敏這條路,只不過刺激物不同,它走的路線就不同。

當細菌多時,免疫系統就要花比較多的精力來對付它,走的就是抗感染那條路;而過敏原多時,免疫系統就得走致過敏那條路;當免疫系統沒有或很少受到細菌的刺激,它就會把所有的力量都用來對付過敏原,力量大了,用力過猛,就出現了免疫力異常增強的施展闡發。

導致寶寶過敏的真正凶手

1、與寶寶的生理特點有關

食物在被吃進人體後,在咀嚼和消化酶的作用下,食物顆粒由大逐漸變小。正常情況下,小的顆粒會被吸收,為人體提供養分,而大的顆粒就被當作廢物排出體外。

但如果腸壁細胞之間有縫隙,一些大的食物顆粒也會穿過腸壁,被血液直接吸收,這會刺激人體的免疫細胞B細胞,導致出現過敏迴響反映。

其實不論是成人還是孩子,腸壁細胞之間都是有縫隙的,那為何寶寶比大人更容易過敏呢?主要是因為大人腸道縫隙已經被腸道細菌及其分泌的黏液所覆蓋,形成了一層保護膜,不僅能遮擋了腸道縫隙,還可以促進食物消化。

而寶寶腸道還沒有發育成熟,再加上剛出生時腸道內是無菌環境,出生後,腸道菌群需要慢慢設立建設,這就無法使腸道表面形成保護膜,所以更容易過敏。

2、配方奶粉加得太早

同樣是新生兒,同樣的腸壁都有縫隙,那為何有的孩子過敏,有的孩子不過敏呢?這可能與餵養體式格局有關。因為不同的餵養體式格局,腸道菌群設立建設的結果也不一樣。

母乳餵養的孩子有兩個途徑可以接觸到細菌,一個是自然分娩時接觸到媽媽產道內的細菌,這些細菌會被孩子吞進消化道內。另外一個就是在母乳餵養的過程當中,媽媽的乳頭、乳頭周圍皮膚和乳腺管內的細菌會被孩子吃到肚子裡。這些細菌會在腸道內不斷繁殖,並形成保護膜,能更早地設立建設腸道菌群,降低過敏發生的機率。

而奶粉餵養的寶寶,他們使用的奶瓶是經過消毒的,這就會減少腸道接觸細菌的時間,從而使腸道內保護膜的形成時間延後。此外,在胃腸道功能還沒有發育完善時,配方奶粉中的大分子物質易經由過程腸壁縫隙進入血液,從而引起過敏迴響反映。所以,媽媽們能母乳的話還是儘可能母乳吧。

3、消毒劑用的太多

很多家長帶孩子出門時,包裡通常會備有消毒紙巾,以便寶寶手髒時給他擦手。還有一些家長會反覆用消毒劑清潔家居和玩具。其實,正是這種看似清潔的習慣,大大增加了孩子出現過敏的機率。

寶寶腸道菌群的設立建設需要他少量接觸一些細菌,如果家長反覆給寶寶使用消毒溼巾等擦手,寶寶再用手拿東西吃,或者把手指放到嘴裡吮吸,就會把殘留在手上的消毒劑吃進肚子裡,這就不利於腸道正常菌群的設立建設,腸壁的縫隙就無法得到修復,所以更容易過敏。

袋鼠麻麻建議家長們,如果要帶寶寶出門,可以將乾淨的小毛巾溼透,用塑料袋包起來放在包裡,以備給寶寶擦手。如果條件允許,那就儘量帶寶寶用清水洗手。

4、濫用抗生素

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行為:孩子感冒發燒了,第一回響反映就是吃抗生素,也就是老百姓常說的消炎藥,能輸液更好,這樣寶寶才好得快。真的是這樣嗎?其實不然。發燒的孩子大多是病毒感染,使用抗生素是無效的。

一項研究發現,感冒了吃抗生素要比不吃抗生素康復得慢。其中的原理就是抗生素對感冒無效,還會殺死孩子體內的好細菌。因為抗生素這種滅菌藥善惡不分,不論是對人體有益的細菌,還是危害人體健康的細菌,它都厚此薄彼地殺滅。這會使腸道菌群的平衡被打破,使腸道表面的保護層遭到破壞,讓食物顆粒更容易經由過程縫隙進入血液,孩子就更容易過敏。

所以,家長在給寶寶使用抗生素時一定要慎重,並遵從以下原則:

1)病毒性的感冒、發燒,不要使用抗生素;

2)細菌性感染需要使用抗生素時,一定要根據醫囑用滿療程;

3)為減輕抗生素的副作用,在給寶寶服用抗生素時,可以給寶寶吃一些益生菌製劑,這樣可以幫助腸道菌群的恢復。但注意抗生素和益生菌不要同時服用,至少要間隔兩個小時。

5、家長生活體式格局的沿襲

很多家長對某些食物過敏,擔心孩子也會對這種食物過敏,所以乾脆就不讓孩子吃這種食物,這也是讓孩子過敏的一大根源。

我們都知道,胎兒是經由過程胎盤從媽媽體內獲取營養和抗體的,但胎盤對輸送的物質也是有選擇的。它通常會把媽媽體內的IgA、IgG、IgM三種對付細菌的抗體送給寶寶,而把對付過敏原的IgE這種大分子阻攔下來。所以說孩子其實不是一生下來就過敏。

本文觀點摘自《崔玉濤談自然養育繞得開的食物過敏》。如果您遇到了寶寶過敏的相關問題,關注醫知袋鼠微信公眾號(jjkkczj),回覆“問袋鼠麻麻+您的問題”即可,會有專業的醫生為您提供免費諮詢服務~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最新文章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最新資訊

© Copyright 2016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