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育兒

接六六幼兒園放學後,我們在幼兒園的遊樂舉措措施那裡玩,到了清園的時候,有個老師來通知大家離開。

在我帶著六六走的時候,聽到了一對母女的爭執。好像是媽媽沒注意清場時間,她們兩小我私家剛商量好再玩10分鐘,老師就來趕人了,家長要馬上走,小女孩不同意,說答應過10分鐘了。她媽媽想抱她走,小女孩卻抓著舉措措施死活不肯鬆手,號啕大哭。

老師在旁邊站著等,小女孩媽媽氣急之下,脫口而出大喊一句:“你怎麼這麼不懂事,我不喜歡你了!”

小女孩愣了愣,哭的更傷心了,小女孩媽媽又急又怒,把小女孩的手一甩:“你下不下來,再不下來我不要你了!”說完轉身走開了。

小女孩看到媽媽走開了,連滾帶爬的從舉措措施上下來了,涕淚交流的衝著媽媽的背影追去,小小的身影跌跌撞撞的跑著,哭的上氣不接下氣的喊著:“媽媽,媽媽”。

那個悽慘,說實話,我聽著心裡真不是滋味。

當時那個場景其實再常見不過,當媽的完全可以用很多種辦法來應對,可是,也許是急躁,也許是別的緣故原由,那位媽媽卻用最不妥當的一句話狠話“我不要你了”來解決問題。

小女孩是聽話離開了,可是她那不言而喻的惶恐,害怕,媽媽氣急而走後,能看到嗎?看到後,會心疼,會後悔嗎?

如果問一個成年人最厭惡的情緒對待體式格局,威脅——應該會排在前三吧。孩子又怎會不同?

“該回家了,再不回家我就不要你了!”

“這個髒,不克不及動,再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

父母氣頭上的一句話,一個不經意的表情,都有可能對孩子幼小的心靈造成傷害。

也許,這些傷害不是那麼猛烈,也許,很多童年陰影不會在一樣平常生活中施展闡發出來;但是,當出現於類似情景的時候,隱藏的情緒很有可能會忽然爆發。

而這些傷害一旦根深蒂固,將直接影響到性格形成,三觀改變。

兒童心理學認為,人在童年所經受的一些刺激會形成不同的心理陰影,對人的一生產生不可預想的影響。弗洛伊德說:童年受到了傷害,長大後很強烈地會感到缺乏安全感。

除理論的佐證,從自身或是周邊人的經歷中,也會看到很多童年心理對終身性格產生影響的故事。

我有一個朋友給我講述了她小時候的一件事情,起因是什麼她都記不清了,只記得惹媽媽生氣了,最後媽媽衝她吼了一句:“你怎麼這麼不懂事,我不要你了!”然後決絕的扔下她快步離開了。

她說,那會是黃昏,天色漸晚,到處都是陰沉沉的,媽媽的背影瞬間不見。她哭著追,周圍的統統都變得模糊,散亂無章。路上行人的面目面貌都變得晦澀,雖然是熟悉的回家的路,可她就是覺得害怕,心慌。

然而這樣的場景在她和父母的相處中常常會出現,以至於兒時的她真的會害怕有哪一天就被“不要了”。

長大後,她在朋友們的眼中是一個極其沒有安全感的人,和人交往也總是帶著些距離防範著。

一次酒後,她苦笑的說大家都說我心思重,誰知道小時候我也是天真不加設防的,可是連我最親最愛的媽媽,也十拿九穩的將我扔下。我,還能相信誰?

我們總是在說自己愛孩子,可是想過沒有,你愛的究竟是他的乖巧懂事,還是玩鬧不講理?

孩子在可愛的時候,我們給的親吻固然溫馨,可是當他犯錯不可愛的時候,才更需要我們最堅定的支持。

成長本就是一個悲歡離合四味俱全的過程,對孩子的愛,難道不應該是無條件的嗎?

孩子犯錯誤了,我們可以求全譴責,卻不克不及威脅。

沒有孩子是百分百的完美,他們總會犯錯,總會有自己的固執。並且很多時候,當我們糾正其錯誤的時候,他們也不會百分百的聽從。再趕上孩子的錯誤會影響到他人,大庭廣眾下,氣急敗壞的一句“我不要你了”便脫口而出,伴隨著這句話更壞的情形,就是轉身就走。

但是,親愛的們,忍下一時的脾氣,換一種體式格局,你將會看到更好的效果。

和所有小朋友一樣,六六也是一個經常犯錯誤的孩子。

有一次在六六犯錯且溝通無效後,我想測驗考試著冷靜一下。於是我坐在她旁邊,不再說話,表情很生氣,任她說什麼我都不搭嘴。

過了一小會,六六蹭過來,摟住我脖子:“媽媽,你不喜歡我了嗎?”

我很驚訝:“當然不會,媽媽愛你。”

六六依偎的更近一些,聲音中帶著一些嗚咽:“你不理我,我害怕,怕你不要我。”

我攬過她的腦袋,面對面的看著她的眼睛,很認真很認真的說:“媽媽愛你,媽媽永遠都不會不要你的。只是,剛才的事情你做的很不合錯誤,媽媽很生氣。”

我把事情的對錯以及想要告訴她的道理又講了一遍,並且在最後強調著說了一句——媽媽愛你!

那一次的效果,明顯勝過所有求全譴責和吵鬧。

很多時候,大人天花亂墜的時候,總會覺得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不當回事。可實際上,即便是一個表情,孩子都會領會,更何況是那樣殘忍的一句話。

隨意的一句“我不要你了”,哪怕只是戲謔,可是孩子的傷害是實實在在的。

她們看到的是媽媽毫不留情的背影,而不是以往溫暖的懷抱。

她們感觸感染到的是媽媽的冷漠拒絕,而不是良苦用心。

父母,世界上最親最愛的人,如果我們都曾經給孩子以絕望的背影,她們,又有什麼底氣去相信這個世界呢?

那天,開篇故事中的小女孩靠在媽媽肩上,可眼神中依舊有著掩飾不住的委屈,慌亂。

我那位朋友,一直到今天都留有後遺症——她不喜歡黃昏。下班後就低著頭猛趕路回家,一到傍晚就很容易發脾氣。

有些傷害,一旦造成,便很難彌補。

也許有些老人會覺得,曾經你們小時候也是這麼被吵大的啊,“不要你了”這一句話沒少聽,怎麼沒見哪一個出現多大問題呢?

其實,並不是聳人聽聞,也不是言過其實,只不過當媽媽的,無一例外都想要避免統統對孩子可能的傷害,哪怕一點點的可能,都不可以。

所以,無論孩子有多麼惹你生氣,無論自己當時有多急燥,都要記住,這句狠話,一定一定不克不及對孩子說。

更多0-12歲孩子成長、教育,健康資訊,請關注微信公眾號—— 成長說(ID:shuochengzhang),或加童媽微信(1871325817),給您最權勢鉅子的知識和建議!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最新文章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最新資訊

© Copyright 2016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