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育兒

在朋友圈曾看到過這樣一個段子:

量才錄用,絕對科學。性格寫在脣邊,幸福露在眼角。站姿看出才華氣度,步態可見自我認知。表情裡有近來心境,眉宇間是過往歲月。衣著顯審美,髮型表個性。職業看手,修養看腳。 可“窮”會從全身散發出來,那些騙來的名牌穿戴再多也無法遮蓋!

看起來有些絕對化,卻也頗有道理。我贊同“衣著顯審美”這句,也很支持寶爸寶媽們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給自己的孩子穿上得體整潔的衣服,因為從小養成的審美,會影響他的一生。

01

美是永恆的競爭力,我們有責任給孩子一張不被憐憫的臉。

前段時間有個很火的視頻,視頻內容是同一個小女孩,穿著不同的衣服走在公共場合,測試人們的迴響反映。

當小女孩穿著看起來整潔乾淨的衣服時,路人們會停下來跟她聊天,特別很是禮貌的問她是不是需要幫助,小女孩得到了路人的關心與喜愛。

隨後,工作人員把小女孩打扮成了一個衣冠楚楚、滿臉灰塵的“小邋遢”,這樣的她看起來比之前更加可憐。但是,當她孤獨的站在路邊,卻沒有一小我私家願意停下來看她一眼。

後來實驗場所從室外轉移到了餐廳,小女孩穿著花衣服獨自走進一家餐廳,所有人看她的眼神裡都充滿了慈愛與溫柔。

人們給她擁抱,跟她聊天,還會摺紙飛機逗她開心。

然而當小女孩再換上那身破爛裝扮出目下當今餐廳裡時,全球彷彿變了一個樣似地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女人們把包拿的遠遠地,生怕被她給弄髒了。

人們的態度全都發生了360度的大轉彎,沒有了和藹可親的笑容,有的只是滿臉的嫌棄與厭惡,大家把她推來推去,誰都不願意搭理這個髒兮兮的流浪小女孩。甚至有人讓服務人員將她趕出餐廳。

最後,小女孩因為太過委屈,傷心的跑出了餐廳,拍攝也被迫終止。小女孩哭著說:我覺得很難過,大家都叫我快走開。因為我的臉上有髒髒的菸灰和我穿著骯髒的衣服。

這段視頻,意是在告訴我們“人不可貌相”,但從另外一個角度看:一小我私家的衣著外貌,動作模樣形狀,都在綜合而複雜的共同營造著別人對他的看法。這種“量才錄用”,是不分年齡和地域的。

穿著破爛的孩子,看上去只有可憐和無助,哪怕只是短暫的表演,也難從小女孩的臉上看到屬於孩子的無憂無慮的神采。

而穿著得體大方的孩子,卻能經由過程他們的精神面貌傳遞出一個信息:我是有人關心有人愛的孩子,我的父母對我很負責任,同時也很用心的教我為人處世和社交禮儀,我有良好的教養,跟我溝通你可以很安心。

我們無法左右孩子的容貌,我們卻能經由過程給孩子合適的打扮,給孩子一張不被憐憫的臉。

所謂合適的打扮,其實不是要父母們給孩子穿上滿身的名牌,戴上多麼貴重的飾品,而是在保證孩子穿的乾淨得體的條件下,儘可能讓孩子的衣著更加有色彩感和審美情趣。

這不僅可以或許讓孩子更加自信,而且當讓孩子以一種整潔得體的形象出現,就是給了他一張贏得他人親近和認可機會的名片。

02

你今天給孩子的審美教養,會融入進他來日誥日的氣質。

著名書畫家徐悲鴻師長教師在孩子只有四歲時,入手下手教他們練字。

據他的三兒子,現任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院長的徐慶平回憶說,徐悲鴻會給他和他妹妹每人一本《張猛龍集聯》,當時每天要寫兩頁大字本,是對著字帖臨摹。

他說,父親之所以選擇張猛龍碑帖給我和妹妹做教材,是期望我們能從中體悟到做人的品質,那種大度、開闊、堅實、雄強,父親希望我們從小就學會欣賞壯美的東西。而這些,我在自己已過而立之年後才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為此我終生感謝感動父親。

可以說,徐悲鴻師長教師給孩子提供了良好的審美啟蒙。孩子的審美敏感期常發生於2.5~5歲之間,這個時期的孩子,會本能地測驗考試用各種體式格局表達自己對美的理解和感悟,並且,他們也會執著地按照自己的“審美”標準來打造自己。而他們的審美標準,就是來自於成人世界。

所以我們常可以看到,這個年齡段的女孩子,會特別熱衷於學媽媽化妝。她們會用口紅塗嘴脣,用腮紅塗滿臉,會熱衷於戴林林總總的小首飾。而這個年齡段的男孩子,則可能比較容易搶其他孩子的東西。這其實不是因為他不乖,而是他有了審美觀,入手下手覺得他人的物品比自己的好看比自己的美。

如果寶爸寶媽們抓住這個時期,多讓孩子接觸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景象,比如帶孩子感觸感染自然之美,建築之美、詩詞之美、音樂之美、繪畫之美,服飾之美甚至飲食之美,孩子就特別容易受到影響,養成良好的審美品位。

相反,如果我們沒有給孩子設立建設一個正確的審美觀,那麼他以後想要補上這一課,學費就相當高昂了。

03

審美是條起跑線,越早重視越易贏。

徐慶平師長教師還在一次採訪中提到了這樣一件讓他“受到極大震動”的事情:上世紀80年代,徐師長教師去歐洲求學,在到巴黎工作的第一個星期天便如飢似渴地去探訪了盧浮宮這座藝術殿堂。

當時,有一群七八歲的法國孩子和徐慶平師長教師一起進去,孩子們由一名戴眼鏡的女老師領著去參觀一間建築模型展廳。進去的時候,他聽到老師對孩子們說,“孩子們,你們要仔細看,然後,要給我講講,希臘羅馬式建築的美和哥特式建築的美有什麼不同?”

這次的經歷讓徐師長教師深切的感到,一個偉大的民族一定是一個懂得審美的民族。

他發目下當今歐洲國家,孩子們從小就有去觀賞藝術活動的習慣,每到週末和假日,他們總是去看展覽、聽音樂會、欣賞演出。他們到任何一個新的地方去度假、休息,工作之餘總是首選參觀博物館,而且是美術博物館。

楊瀾也曾講過自己25歲時候在英國的一段經歷:

她面試失敗以後,蓬頭垢面穿著睡衣裹著外套就去了咖啡廳,咖啡廳里人很多,她被安排坐在一名像伊麗莎白女王一樣尊貴和精緻的英國老太太面前,老太太沒有看她一眼,寫了一張便籤給她:衛生間在你左後方拐彎。

當楊瀾再回到座位的時候,那個老太太已經離開了。那張留在鋪了細柔的格子的餐桌上的便箋多了另外一句漂亮的手寫英文:“作為女人,你必須精緻。這是女人的尊嚴。”

她想起自己面試被拒的理由是穿著隨意,憤慨於對方的量才錄用,此刻卻發現原來自己的邋遢,是對別人的不尊重。

看起來這是兩件毫不相干的事情,但實際上卻是一回事:我們常常會告訴孩子,內在美才是最重要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最好不要做與學習無關的事情,不要穿的跟別人不同。

而歐洲國家會告訴孩子們:生活中所有的美都是重要的,你周圍的建築風景,你的談吐氣質,你的衣著服飾,你本人,都是重要的,你都要去了解,都要去追求,都要去思考。

所以當有人說給孩子買那麼多衣服,看那麼多繪本、展覽,到最後衣服還是會穿舊變小,繪本展覽的內容他也不一定都記住,何必要浪費這筆錢的時候,我總是相信,那些故事那些風景那些感覺,都融入進了他的氣質裡。對於孩子來說,他是會長大,但是那些童年的美好不會腐壞,只會幫他照亮未來。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最新文章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最新資訊

© Copyright 2016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