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困惑,我們總在提醒孩子注意這個,注意那個,孩子為何不但不領情,而且總也做不好呢?今天,我們從尹建莉老師的新著《好媽媽勝過好老師2:自由的孩子最自覺》一書中,摘編了一封尹建莉老師回答讀者提問的來信,尹老師指出:“愛孩子離不開對他心理的體貼,多餘的提醒和安慰只是滿足了家長,卻給了孩子不信任和羞辱――希望家長多向內用心,少向外用力。”
問=一名家長
答=尹建莉
尹老師:
您好。
我的孩子今年4歲了,是一個男孩。昨天孩子的奶奶過生日,我們帶著孩子去吃生日宴席。吃飯期間,多是孩子有些餓了,吃菜吃得有些急,不小心嗆了一下,劇烈咳嗽起來。這時候爺爺奶奶、姑姑等人都停下筷子,趕快安慰孩子說:“吃飯慢點啊,以後小心點呀。”孩子聽了,突然發脾氣,不吃飯了,大哭起來,弄得大家稀裡糊塗。
他以前也有過這種情況,比如幼兒園每天搞各種小競賽,給施展闡發好的孩子發小紅花,大部分孩子都能得一朵小紅花。每次我兒子得到小紅花都會興致勃勃地告訴我,偶爾沒得就不主動跟我說,我問他時,他也不願意說,不高興。這種情況下,我會安慰孩子:“不妨事,來日誥日咱再得小紅花。”不安慰還好,安慰了他反而更不開心了。可每次看他沒得到小紅花不快樂的樣子,我還是不由得安慰,但不管我怎麼說,他都施展闡發得更不開心。
我們很愛孩子,對他特別很是關心,總是體貼他的心理。但他對父母的關快樂喜愛像總是不領情,甚至是反感,嚇得我們目下當今遇到事情都不知道該怎麼安慰他了。
請問老師,遇到孩子不開心,到底該怎麼撫慰他的心呢?
一名家長:
你好。
你的來信讓我想起自己的一個小怪癖。我特別不喜歡自己偶爾有點小閃失時別人在旁邊遞上提醒和關懷,而喜歡這樣的時刻別人對我“置若罔聞”。比如日常平凡走路或上下臺階時,偶爾會磕絆一下或打一個小趔趄,旁邊相跟的人幾乎都會馬上說:“小心!”“注意點!”有時喝水不小心嗆一下,旁邊的人馬上關切地說:“慢點喝,彆著急。”――本來已有點尷尬,我也知道別人這樣說是為了表達關心,但這種關心並沒給我帶來好感覺,卻增加了我的窘迫,讓我更尷尬,他們還不如什麼也不要說!
也許我這種“不領情”不符合傳統習慣,不符合大家遵循的“禮貌劃定規矩”。但我認為,人際交往中的對錯不是誰規定的,而是當事人感覺出來的。最高的禮貌是讓對方舒服,而不是隻顧自己做得符合習慣。假如我走路時不小心絆了一下,甚至摔倒了,旁邊相跟的人幾乎不透露表現出異樣,只是伸手拉我一下,觀察我沒事,簡單地幫忙拍一下身上的土,或什麼也不做,等我收拾整頓好自己,接著前面的話題繼續邊走邊聊;假如我喝茶時不小心嗆了,對方迅速遞兩張紙巾過來,暫且中斷談話,把目光移到窗外或書上,或者和身邊其他朋友繼續閒聊,對我的咳嗽鼻涕眼淚置若罔聞,彷彿什麼也沒發生,待我收拾整頓好自己再接著前面的話題往下聊――這樣的做法更令我舒服,我覺得這才禮貌。
我們的習俗是過度表達關心,否則會被認為是冷漠。但請誠實地想想,當我們提醒別人“慢點”或“小心”時,是真的認為對方需要提醒,還是更多地為了透露表現我們在關心對方?難道一小我私家嗆了一下還不懂得小心,還會嗆第二口?上臺階絆了一下還會絆第二下?關心的潛臺詞如果包含了對被關心者智商的貶低,怎麼能令人愉快呢?最高的禮貌和善意不是一定要說點什麼和做點什麼,而是得體和有分寸,以讓對方感覺有用或舒服為原則。很多人卻忘記了這一點,經常誤把嘴上的客套當作關心,誤把迎合當作禮貌,誤把多餘的指點當作幫助――這種習慣已深深地植入人們的意識,使人根本無法識別它的虛假性。這種虛假性在成人與兒童的關係中更普遍。
孩子吃飯灑了一點湯,走路摔了跤,不小心打碎了一個杯子,喝水嗆了一下,或者鞋子穿反了,關門聲音大了點,乃至於作業寫錯了一道題,考試丟了幾分……凡是一個孩子生活中的內容,幾乎都伴隨著“慢點”“注意點”“小心點”之類的提醒。我甚至在海灘上看到,三四歲的孩子踩沙子玩時,旁邊的父親也要不停地告訴孩子“慢點,慢點”,真不知孩子怎樣做才是恰如其分,才是他要求的“慢點”。
這種虛假的提醒不會真的幫助到孩子,只會給孩子添堵,因為孩子幾乎在生活的每個細節上都是不完善的,入手下手都做不好。若家長把“慢點”“小心點”掛在嘴上,就是在不停地用潛臺詞告訴孩子,你是魯莽的,你總是做得不夠好,我必須時時提醒你。而孩子天然地想行為得體,希望得到肯定,特別是意想到自己做得不夠好的時候,他內心是特別很是愧疚的。如果這時候家長提醒他“小心”,他會立即意想到自己的“不得體”被別人注意到了,內心會很不自在。注意到的人越多,他越羞愧。
這樣你就不難理解你的孩子為何會在大家的關心和安慰下“迴響反映異常”了。
孩子吃東西不小心嗆了,其實只需要咳嗽一小會兒就沒事了,根本不需要大家關注,更不需要提醒。一夥成年人只顧表達自己的關心,你一句我一句的,給孩子添多少堵,製造多少尷尬!那樣的場合,可能有的人甚至擔心,如果自己不說點什麼會顯得不夠意思――本質上是每一個人都在追求自己的自卑感和得體性,卻不克不及用同理心去體味一下孩子的感觸感染。當孩子覺得自己在一夥人面前丟了面子、顯得很傻時,不發火又能怎樣呢?他是在用這種體式格局企圖找回面子。所幸你的孩子還敢於表達不滿,如果是一個特別敏感內向的孩子,什麼也不說,默默承受了這些憋屈,才更可憐。
你信中問了兩件事,後面提到的有關幼兒園小競賽一事,你的安慰體式格局及孩子的迴響反映,癥結和前一個問題幾乎完全一樣,也是家長不懂得約束自己的言行,向孩子過度表達關心,造成孩子尷尬,繼而引發了孩子的不愉快情緒。所以解決思路也一樣:無所謂的小事,置若罔聞,不讓孩子難為情。你什麼都不說,以愉悅而寬大曠達的心態對待孩子,孩子會調整自己的。
愛孩子離不開對他心理的體貼,多餘的提醒和安慰只是滿足了家長,卻給了孩子不信任和羞辱。我倡導的“不論是最好的管”就是希望家長多向內用心,少向外用力。這是一種很細微的心理差異,希望你細細地體味一下。
祝好!
本文選自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作者尹建莉 新作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2:自由的孩子最自覺》
送福利啦~
看完這篇文章,大家是否是覺得乾貨滿滿啊,又GET到新技能了吧,不過心急的媽媽是否是在想,別扯了,說好的福利呢?
別急,這次的福利不多,但勝在質量。我們準備了5本免費的新書《好媽媽勝過好老師2》,讓有需要的媽媽一睹為快,你們可能覺得電子書來的方便,但是不能不說的是,真的想學習的話,還是紙質書更方便,觸感更舒適吧~
活動劃定規矩
看完文章後,請有好設法主意或者精闢領悟的媽媽在文末留言,後臺會篩選出好的留言放在文末,在一週內,被點贊最多且排前五名留言的媽媽請聯繫呵護丫()提交信息方便贈書。請排名前五的媽媽在9.19.(週一)9:30-15:30聯繫本丫~~
多是有史以來實操性最強的家教書
叛逆 / 心理脆弱 / 學習拖延症 / “性早熟” / 二胎矛盾 /
吃喝拉撒睡 / 厭學 / 垃圾食品 / 隔代寵 /
不聽話 / 壞習慣 / “洋”早教 / 壞朋友
……
所有問題,都有答案!
親愛的寶爸寶媽們
1、呵護君在線(週一至週五:9:00-18:00)
2、點擊“育兒布丁”瞭解更多的育兒知識
3、加入 475755530 (呵護3群),246603703(孕媽群)與資深育兒達人交流,希望有用物實踐經驗的媽媽能進入202336074(破解謠言群)造福廣大菜鳥媽媽,寶爸群271311032給爸爸們一個交流的平臺。
更多內容,請大家關注呵護君每日推送~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
育兒說?|尹建莉:“慢點”“小心點”是糟糕的口頭禪(內含福利,乾貨)
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困惑,我們總在提醒孩子注意這個,注意那個,孩子為何不但不領情,而且總也做不好呢?今天,我們從尹建莉老師的新著《好媽媽…
-
-
-
尹建莉:承認自己不尊重孩子,有那麼難嗎?
作者 尹建莉 摘自《最美的教育最簡單》 她的孩子大約三四歲,很愛吃糖。媽媽害怕孩子吃糖太多會有齲齒,也擔心會發胖,就嚴格控制數量,規定孩子每天只能吃…
-
-
-
尹建莉:教孩子成為和世界摩擦最小的人
教孩子成為和世界摩擦最小的人 文=尹建莉 Q 尹老師,我頭幾天去接女兒放學,路上不小心被石頭絆倒哇哇大哭,她奶奶趕緊跑上去哄她,邊哄邊打石頭,還說:都怪你!壞…
-
-
-
尹建莉:喜歡學習比刻苦學習更重要
喜歡學習比刻苦學習更重要 文=尹建莉 Q 尹老師,我們家孩子上小學,每次排名都倒數,眼看馬上小升初了,目下當今我和他爸兩人,天天陪他上輔導班寫作業到凌晨1、2…
-
-
-
如果孩子不慎被燒燙傷,第一時間該怎麼辦?(內含圖片,慎點)
如果無法拒絕意外,我們至少應該學會如何應對。 by 大白媽媽 不久前,大白媽媽的微講座開了一堂關於燒燙傷的課。之所以想講講這件事,是因為燒燙傷已變成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