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育兒

“我不到一歲就學會叫爸爸媽媽”、“聽到音樂就會興高采烈”,央視公益片中,原本這樣可愛的浠諾,卻因為一次發燒後用藥不當,漸漸失去聽力。

而事實上,“浠諾”,只是我國每一年因用藥不當致聾的30000個孩子之一。

據中國聾兒康復研究中心統計:因為用藥不當,我國每一年有約30000兒童,陷入無聲世界。3萬個“浠諾”故事,折射兒童安全用藥“盲區”。

孩子不是你的縮小版,兒童要用兒童藥。無數“浠諾”的故事告訴我們,在兒童用藥問題上,多謹慎都不為過。

另外,每一年約7000名兒童死於用藥不當,兒童藥物不良迴響反映率是成人的2倍,新生兒更是達到4倍,在每一年死於不良用藥的人群中,兒童佔1/3。

當前的情況是,兒童專用藥品在中國尚屬短缺藥品。全國工商聯醫藥業商會提供的數據顯示,中國現有的3500多個製劑品種中,兒童專用只有60種,僅佔1.7%。

事實上,無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及其條例,還是現行的《藥品註冊管理辦法》,都未對兒童藥物或成人藥物的兒童用法提出特殊規定,也沒有專門監管兒童用藥的機構。

換句話說,中國實際上其實不區分兒童藥與成人藥。

歐美國家都有針對兒童藥物的法律,並設置專門機構監管

這就導致了“兒童藥不夠,成人藥來湊”,很多兒科醫生也是用藥靠掰,劑量靠猜。

廣東省醫師協會兒科醫師分會主任委員陳運彬從業超過30多年,接受採訪時曾直言兒童吃成人藥安全很難保證,藥品過敏的機率很大,“很多兒科醫生開藥心都是慌的,不知道有無副作用。”

同樣缺失的,還有家長的安全用藥常識。長時間以來,兒童在接受治療和被使用藥物時,常被當作“縮小版的成人”。

《2013年中國兒童用藥安全查詢拜訪報告》顯示,家長最多見的用藥誤區包括:1、擔心副作用,症狀消失就停藥;2、根據經驗給小孩用藥;3、用藥劑量不按醫囑;4、將藥溶於食物後給小孩服用;5、用藥不見效,會自己加大劑量;6、中午忘吃藥,晚上會加倍用藥等。而在這6種不科學用藥行為中,無一犯錯的家長佔比只有18%。

75%的家長存在1到3種不合理用藥行為

但與此同時,社會各界也在積極推動兒童安全用藥問題的解決。

全國“兩會”期間,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主任李斌提出“兒童非成人縮小版,鼓動勉勵優師長教師產兒童藥”。

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5月至2016年6月,國家級監管部門發佈的與兒童用藥直接相關的各類政策文件多達13項,相關政策密度亙古未有。

女孩浠諾的“無聲”講述,不到一天就獲得了千萬播放量。相關話題也吸引了1400多萬閱讀和7.7萬評論辯論

“孩子不是你的縮小版,兒童要用兒童藥”,是比吃飯、穿衣、教育還重要的育兒課。該短片也一語戳中眾多網友淚點。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最新文章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最新資訊

© Copyright 2016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