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育兒

看了下最近熱播的《小別離》。簡單總結為三句話,那就是:

佳妮說:我一定要送孩子出國。

文潔說:我一定不會送孩子出國。

張亮忠則猶豫著:我是送孩子出國呢,還是送孩子出國呢……

送還是不送,父母們看起來也都是挖空心思,但說到底,選擇權其實都在父母們手裡。就像是“出國”這事兒跟孩子丁點兒關係都沒有。

何嘗只是“出國”這一個事呢。

說到底,這些父母們操心的,都是孩子的學習,前程和未來。為了孩子的未來可以或許過得好一些,不惜統統代價去積攢目下當今。

從中,我們或多或少都能找到一些熟悉的情景、看到自己的影子。

這背後,也有一個通行了很多年的邏輯:

學習好了,統統就都好了。考上大學了,統統就都好了……

這是個很可怕的邏輯。

長時間在這樣窄逼的邏輯下生活的孩子,他們的壓力會愈來愈大,呼吸空間則會愈來愈小。小到讓孩子自己難以呼吸,以至絕望。

比如前陣子那個因為上圈套一萬元學費而猝死的女大學生。

她是死於錢財上圈套嗎?

不,她是死於無望。

很多人看到新聞的第一回響反映是覺得難以想象。

然而,細細想,這是情理之中的結果。

這個女孩生前,一定是整個家庭的希望和出路。

學習不是她自己的事,而是整個家庭的事。

為了給她籌足學費,這個家庭一定用盡了自己的積蓄、人情關係和尊嚴。

這麼多的犧牲,這麼重的期待,壓得她幾乎要喘不過氣。

十分困難籌到的錢,十分困難看到的希望,就像是這個姑娘的救命稻草。就像是一個即將窒息之人的一口氧氣。

她只有這一口氧氣。

她脆弱嗎?不。她曾經強大到,扛下了整個家庭甚至整個家族的殷切期待。

可惜她太小了。那幾乎已經到了她的極限。

當錢籌到了,當總算可以實現大學夢,去兌現家庭所有人的期望之時,忽然,錢上圈套走了。

好像整個世界都坍塌了。

一直以來,她只有這一口氧氣。

所以,喪失的危險感,足以把她消滅掉。

很多家庭就是這樣把孩子逼上絕路的。

我聽到太多孩子因為學習,要麼離家出走,要麼跟家庭反目,要麼乾脆結束生命。

為何有這麼多悲劇發生?

究其根本,在於太多的父母,從一入手下手就偏離了教育的本質――只關注外在的物質條件,卻忘了為孩子準備能自立於社會的內在動力,即我們通常所說的“好的性格”。

性格決定命運。好的性格,是孩子存世的關鍵因子,如果父母沒有提前為孩子準備好這些關鍵因子,即使送孩子出國留學也一點用沒有!

可以說,人與人千差萬別,歸根究底就在於性格,微小的性格差距就會造成做人做事的巨大差別。那些在人生之路上比較成功的人,他一定具有某方面的性格優勢。而很多人的失敗,往往是由自己的性格缺陷所決定的。

智力、學習和成績、高門檻等從來不是小我私家成功與幸福最主要的因素。

大量的查詢拜訪和實驗研究表明,小我私家成功的關鍵在於性格,即:專注力、自控力、好奇心、責任感、勇氣和自決定信念等各種品質,才是孩子自立於社會的根本。而這些結合起來,恰恰構成了一小我私家的好性格。

但,性格不是天生的,是後天形成的。如果說遺傳為孩子的性格提供坯子的話,那麼作為孩子生命中的重要他人和第一任老師,父母就是塑造師了。

所謂“三歲看大”,性格在童年早期就已經初步定型併入手下手發揮作用了。

那麼父母需要怎麼做呢?

�在孩子生命的早期(特別是學齡前),給予孩子積極關注和迴應

特別是在出生後的第一年裡,如果父母總是習慣於以最快的速度而且毫無選擇地對嬰兒的哭鬧做出迴應,那麼,這樣的孩子往往比那些經常被父母充耳不聞的孩子更加獨立,而且在性格上往往更加勇敢、剛毅。

這是因為,父母的及時迴應,會給孩子形成一個基本卻又至關重要的印象:我是好的,可愛的,被愛的,有價值的。

反之,那些未能得到恰當照料的孩子,心底裡很容易產生這樣的信念:我不好,我不值得,我不配……

與父母的依戀關係,直接決定孩子能否走好未來的人生路,以及能走多遠。

如果可能,父母最好不要缺席孩子的成長。

即使是物質上的極大富裕和滿足,也無法彌補家庭溫暖的缺失帶給孩子的傷害。這樣的孩子天生就缺乏感知幸福、獲得幸福的能力,自然也無法獲得積極的自我認知,何談自信和積極主動呢?

�恰當的劃定規矩設立建設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育種植提拔

孩子的成長不僅需要愛和擁抱,還需要守紀、規矩和約束,需要有人對他們說不。對孩子來說,愛和劃定規矩從來都是並行的,兩者相輔相成一起成就孩子的好性格。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最新文章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最新資訊

© Copyright 2016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