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育兒

這就是此前一直熱傳的最新版小學語文一年級課本,教育部2016年審定,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而全國大多數小學語文課程眼下用的都是人教版教材,所以這意味著,大部分一年級小學生新學期就要換新的語文課本啦!

和舊版(左)相比,新版(右)給人的第一印象,是胖了一圈,有A4紙大小。

我們家長慧的老師仔細翻了翻新版一年級語文教材,發現新課本不僅“長相”變了,內在也有天翻地覆的變化。還沒看到書的小朋友和家長可以先睹為快:

目錄

課文

新教材五個新變化

和老教材相比,新教材最大的變化是先識字再學拼音。

現行的語文教材,一年級的目錄順序是:入學教育、漢語拼音、識字一、課文、識字二、課文。而新教材的目錄順序為:我上學了、識字一、漢語拼音、課文、識字二、課文。

人教版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漢語拼音第一課。

幾位接觸過新教材的老師,幫我們大致總結了一些新教材的變化――比以往更關注兒童的需求,先從經常使用字學起,再學拼音。另外,把閱讀提升到一個特別很是重要的地位。具體變化有以下幾方面:

入學以後先學一部分經常使用字,再入手下手學拼音。

漢字是生活中經常碰到的,但拼音作為一個符號,在孩子們的生活中接觸、使用都很少,教授教養順序換一換,實際上是更關注孩子們的需求了。先學認識一部分經常使用常見字,就是把孩子的生活、經歷融入到學習中。

第一冊識字量減少,由400字減少到300字。

第一單元先學40個經常使用字,比如“地”字,對孩子來說其實不陌生,在童話書、繪本里可以看到,電視新聞裡也有。而在以前,課文選用的一些結構簡單的獨體字,比如“叉”字,結構比較簡單,但一樣平常生活中用得不算多。新教材中,增大了經常使用常見字的比重,減少了一些和孩子生活聯繫不太緊密的漢字。

新增“快樂閱讀吧”欄目,引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

教材第一單元的入學教育中,有一幅圖是孩子們一起評論辯論《西遊記》等故事,看得出來,語文學習愈來愈重視孩子的閱讀表達,經由過程讀故事、演故事、看故事等,提升閱讀能力。入學教育中第一次提出閱讀教育,把閱讀習慣提升到和識字、寫字同等重要的地位。

新增“和大人一起讀”欄目,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拓展課外閱讀。

有家長擔心會不會增加家長負擔,其實這個“大人”包含很多意思,可以是老師、爸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也能夠鄰居家的小姐姐等。每一個人講述一個故事,表達是不一樣的,有人比較精華精闢,有人比較口語化,兒童聽到的故事不同,就會形成不同的語文素養。

語文園地裡,新增一個“書寫提示”的欄目。

寫字是有規律的,一部分字有自己的寫法,筆順都有自己的劃定規矩,新教材要求寫字的時候,就要了解一些字的寫法。目下當今信息技術發展很快,孩子其實不是隻會打字就能夠,寫字也不克不及弱化。

為何要先識字後學拼音?

一名語文教研員說,孩子學語文是母語教育,他們在生活中已經認了很多字了,一年級的識字課可以和他們之前的生活有機結合起來。原先先拼音後識字,很多孩子覺得枯燥,學的時候感觸感染不到拼音的用處。如果先接觸漢字,小朋友在學拼音的過程當中會覺得拼音是有用的,學好拼音是為了認識更多的漢字。

還有一名小學語文老師說:“我剛剛教完的一年級語文,先學拼音再識字,剛進校門的孩子上來就學,壓力會比較大,很多孩子有挫敗感,家長甚至很焦炙焦慮。目下當今讓一年級的孩子們先認簡單的字,可讓剛入學的孩子們感觸感染到學習的快樂,消除他們害怕甚至恐懼心理。我看了一下網上的新教材,字都比較簡單,很多小朋友都認識。”

我們統計了一下,目前,人教版一年級上冊的課文中,有《四季》《影子》《小小的船》《比尾巴》等部分課文保留,大約有一半的課文被替換。

根據目前流傳出來的版本,新課文有《秋天到了》《江南》《來日誥日要遠足》《小蝸牛》《升國旗》等。

一名教齡20年的小學語文老師說,簡單從這些篇目看來,新教材保留和新增的課文內容,不少都是兒童詩。比如臺灣作家方素珍的《來日誥日要遠足》選入,這些名家名篇都很經典,而且文字少但意境不少,適合一年級孩子理解。

“一年級課本里放這麼多兒童詩,一是因為短小精悍,讀起來沒有太大障礙,減少閱讀難度;二是讀起來朗朗上口,閱讀興趣會比較濃厚。一首詩學會了,孩子總會時不時背背讀讀,有時情不自禁哼出來,慢慢就設立建設起語感,覺得語言文字有意思。”一名老師說。

在老教材中,有一篇文章《我多想去看看》,和新教材中的《升國旗》,表達的感情有些相似。《我想去看看》說的是一個遙遠小山村的孩子,想去北京看升國旗,這篇文章稍微有點歷史感。再看《升國旗》,寫的是孩子們站在廣場上看升旗的過程。兩篇文章的替換,可以看出社會在發展,新課文和現實更貼近了一些。

新課本的“口語交際”欄目,不是新增的,但內容有些變化,增加了一些有趣的小遊戲。

比如“傳話遊戲”,第一小我私家輕輕說句話,傳到最後一排,看看哪組傳得又快又準。剛教過一年級的一名語文老師說,這個經典遊戲在教授教養時自己在班上用過,這是第一次收入課本。

遊戲雖然簡單,但過程當中鍛鍊幾個能力:一是傾聽能力,要專注,二是語言能力,把話說清楚。經由過程傳話遊戲,讓孩子們學會等待,鍛鍊專注力。目下當今都是快閱讀,孩子們很難靜下心來做一件事,傳話遊戲能讓孩子們學會靜下來心做事。

再舉個例子,另外一期口語交際的主題是“小山羊”,要求孩子們不僅要仔細聽故事內容,能複述出來,還要求有想象力,邊聽邊想故事後面會發生什麼。以前口語交際就是你說我說大家說,但從新課本看來,除說,還關注孩子們怎麼想。

這樣的變化,一年級小學生能適應嗎?

新生家長的顧慮相對要多一點,主要是擔心拼音還沒學,立刻識字有困難。

其實,在新教材問世前,已有學校在測驗考試“先識字再教拼音”的教授教養法了。據說,效果還不錯

負責課程研發的語文教研組長說:

我們繪本課的教授教養內涵很豐富,最主要是完成始業教育,讓孩子學會看書,愛上閱讀,經由過程閱讀繪本,親近學校和老師,喜歡學習,養成一些基本習慣。然後,再根據繪本內容適量識字,應該是瓜熟蒂落的。

另外,已經看過新教材的老師透露表現,絕大多數孩子肯定能馬上適應――識字表上的都是經常使用字,孩子在生活中都接觸過,而且識字和寫字的要求不同,會認就能夠了,至於寫字量,一年級上只要求100字。

關於認字,資深語文老師給家長的建議是:不要刻意教授教養前孩子認字,但生活中要有認字的意識。

緣故原由
很多家長喜歡買一大堆認字卡片,教孩子認字,或者讓孩子上學前班學四書五經認字。學習和使用漢字都是需要語境的,這麼刻意而且機械的教法,只會讓孩子反感,失去認字的興趣。不像在學校裡,語文老師教孩子認字會用兒歌、順口溜等有趣的方法。
辦法
不要刻意教認字,和擁有認字意識其實不矛盾。爸媽們可以這樣做:
  • 陪孩子看半小時動畫片,邊看動畫片邊讀字幕,讀著讀著,一些反覆出現的字,孩子對照畫面,在特定的語境中,自然而然就認識了。

  • 讓孩子坐在腿上,拿本書來讀故事,讓孩子慢慢意想到漢字很神奇,能變出那麼多有趣的故事,自然而然跟著爸媽一起念。

  • 去逛超市,小朋友要買蛋卷,可以把不同品牌的蛋卷拿給孩子看,告訴她這個牌子叫什麼,那個牌子叫什麼……

總之,在生活中多製造特定語境,讓孩子多看看,會有意外收穫。
【免責聲明:部分圖文源自網絡,如侵權請告知儘快刪除】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最新文章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最新資訊

© Copyright 2016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