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養生

冬季天氣寒冷,北風瑟瑟,人體內的陽氣也是呈內斂及下降的趨勢。秋風送爽,入秋後氣溫逐漸下降,天氣開始慢慢乾燥,皮膚逐漸緻密,陽氣開始藏於體內。

艾,純陽之物,可補陽氣,季節轉換時艾灸可顯著增強身體陽氣,更重要的是能將夏天的陰寒溼邪氣竭力的驅趕外散,所以此季要重灸。

腎俞

男人艾灸奇穴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這時候,男性朋友可要多多注意自己的身體了,秋季可是男人病多發的高峰期。每年秋天,多種影響男性功能障礙的疾病會出現“入秋現象”,有不少患有男性功能障礙、前列腺增生、急慢性前列腺炎等疾病的男士會出現症狀反覆或加重的情況。

嘉靖年間,江湖大盜王超,早年遇異人,授以奇法。年過九旬仍身強力壯,不但殺人越貨,還要採花貪色,無惡不作。後被捉。

臨刑,監官問曰:“汝年高九十而精力不衰,有何異術?”,答曰:“豈不聞,土成磚瓦木成碳,千年不朽,皆火力也....”。後被處死後,將其剖開後,暖府之處看見一塊非肉非骨之物,凝然如石,然是補腎之固也。

精補“腎俞穴”――固本還陽

腎俞穴是足太陽膀胱經的常用腧穴之一,位於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兩指寬)。腎,腎臟也。俞,輸也。腎俞意指腎臟的寒溼水氣由此外輸膀胱經。

腎俞穴是與男性十殖健康較為密切的一個穴位。一些男性因為腰部外傷,而影響到性功能和生育能力,因為腰部有很多交感神纖和副交感神經,一旦出現勞損或受傷,疼痛感都可能阻礙男性過性生活。艾灸腎俞穴可以益腎納氣、填精補髓、強腰健脊。

操作方法:

1、懸灸法:艾條點燃後放於穴位上方,距離皮膚2~3釐米進行薰灸,使局部有舒適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一般每次灸10~15分鐘,以局部潮紅為度,每日或隔日1次。

2、按摩法:患者取舒適臥位,操作者兩手拇指指腹放置在腎俞穴上,逐漸用力下壓,按而揉之,使穴位產生酸、麻、脹、重的感覺。再用手掌大魚際緊貼於穴位,稍用力下壓並來回摩擦穴位,使局部有熱感向內部滲透,以皮膚微紅為度,再用拍法放鬆。如此反覆操作5~10分鐘,每日或隔日1次。

三陰交

女人艾灸奇穴

秋季不同於夏季的一個明顯特點就是氣溫下降,天氣變幻莫測,且早晚溫差大,成為秋季女性生物鐘紊亂、面黃衰老的主要根源之一。秋季人體抵抗力相對下降,對於原本就有婦科疾病的患者而言,秋季也成為婦科病高復發時節。

古代妃子為了容顏永駐,每天每天晚上酉時開始艾灸子宮,腎經當令之時,用力按揉每條腿的三陰交穴各15分鐘左右,氣血暢通,就會面色紅潤白裡透紅,睡眠踏實,皮膚和肌肉不垮,保養子宮和卵巢。以慰帝王,長受恩寵。

精補“三陰交”―延遲衰老

三陰交位於在內踝尖直上三寸,脛骨後緣。三陰,足三陰經也。交,交會也。本穴物質有脾經提供的溼熱之氣,有肝經提供的水溼風氣,有腎經提供的寒冷之氣,三條陰經氣血交會於此,故名三陰交穴。

三陰交對於婦症甚有療效,舉凡經期不順,白帶,月經過多,過少,經前綜合症,更年期綜合症等,皆可調理;此穴又是脾、肝、腎三條經絡交會之處,因此應用廣泛,除可健脾益血外,也可調肝補腎。亦有安神之效,可幫助睡眠。每天艾灸三陰交15分鐘,就能調理月經,祛斑、祛痘、去皺。

取穴方法:

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

取穴時,患者迎正坐或仰臥。該穴位於人體的小腿內側,足內踝上緣三指寬,在踝尖正上方脛骨邊緣凹陷中。

身柱穴

小兒艾灸奇穴

日本鍼灸醫家代田文志,曾於1938年在長野縣40所小學校為身體素質虛弱,容易感冒,患有貧血、遺尿、消化不良的小學生集體施灸身柱穴,連灸了一個月後,被灸學生的食慾、體重都明顯增加,學習成績也普遍提高,外出旅行再也不落後於他人。連灸半年後,一些營養不良、體弱多病的學生大都病況痊癒。

他在報告中說:“灸過身柱穴之後,不傷風了,食慾增加了,發育也好了,總之,健康狀況改善了。”在這裡提醒各位媽媽,虛弱兒童應該格外注意長期給孩子灸身柱。身柱是學齡兒童施灸的重要穴位。身柱灸對於成年人,也是必要的灸穴,是保健上不可缺少的。”

精補身柱穴――抑制百病

身柱穴位於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為督脈之脈氣所發,名為身柱,含有全身之柱之意。它有通陽理氣、祛風退熱、清心寧志、降逆止嗽之功效。

根據臨床經驗結合相關文獻,灸身柱穴可以通治兒科百病。對於嬰兒消化不良,吐乳、洩瀉、食慾不振、精神萎靡、夜不眠、夜哭、哮喘、支氣管炎、百日咳、抽風、發育不良、面黃肌瘦,都有預防和調理的作用。由於瀉吐、消化不良而引起乳幼兒病危者,灸身柱可以轉危為安。

另外,身柱灸還可以預防和調理感冒,對於小葉肺炎、肺門淋巴結核、初期肺浸潤、胸膜炎、哮喘、支氣管炎等,是必不可少的灸穴。

取穴方法:

身柱穴在背部,脊柱正中線上,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時首先定大椎穴,低頭時頸項部最突出的棘突就是大椎穴,再往下數3個椎體即為第3胸椎棘突,其下方凹陷處就是身柱穴。

足三裡

老人艾灸奇穴

冬季天氣寒冷,寒邪易致老人氣血運行不暢,從而誘發中風、心絞痛和心肌梗死,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尤其要注意及時保暖,以防疾病發作。

唐代著名的醫學家孫思邈,活了120多歲(民間還有其他說法),被人們稱為“藥王”。他從小體弱多病,因此立志學醫。

到中年以後,孫思邈開始經常用艾火“遍身燒”,而灸得最多的穴位,就是位於小腿上的足三裡穴。孫思邈長年累月地使用艾灸足三裡的方法進行養生,90多歲仍能“視聽不衰,神采甚茂”,年過百歲仍能著書立說。

“若要身體安,三裡常不幹”

足三裡位於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古人用灸法來調理疾病的記載很多,灸的作用不但能治病,而且對人體有突出的保健作用。

過去有“若要安,三裡常不幹”的名言,意思是要想保持身體健康,就要經常灸足三裡穴。

《千金方》記載“灸五百壯,少亦灸一二百壯”。灸之可使身體陰陽平衡,收到祛病延年之效,即 “陰平陽祕,精神乃治”之謂。中老年朋友身體陽氣越來越弱,秋季風寒溼邪入溼,更應堅持艾灸,雖不一定能活到孫思邈的年紀,但絕對可以延年益壽。

取穴方法:足三裡在外膝眼下3寸(約4橫指寬)、脛骨前肌上,左右腿各有一穴。

每日艾灸1次,每次艾灸3~15分鐘,艾灸至皮膚產生紅暈為止。最好在每晚臨睡前艾灸。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最新文章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最新資訊

© Copyright 2016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