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養生

今天上午,國家心血管病中心發佈了最新版的《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新版指南建議公眾每日攝入膽固醇小於300毫克,已有動脈粥樣硬化心血管病或其他高危人群,每天攝入脂肪不應超過每日總能量的20%至30%。脂肪攝入應優先選擇富含多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魚、魚油、植物油等。20至40歲成年人至少每5年測量 1 次血脂;40歲以上男性和絕經期後女性建議每一年檢測血脂。

據統計,目前我國成人血脂異常患病率40.40%,比較2002年患病率水平大幅增加,其中高膽固醇血癥患病率4.9%,高甘油三酯血癥的患病率13.1%,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血癥的患病率33.9%。

今天發佈的新指南依據流行病學數據和臨床研究進展,對人群的心血管病危險分層做了重大更新,對缺血性心血管病極高危人群提出更嚴格的控制目標。

新指南指出,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或膽固醇升高為特點的血脂異常,是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險因素;無論採取何種藥物或措施,只要能使血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下降,就可穩定、延緩或消退動脈粥樣硬化病變,並能顯著減少這些致死致殘性疾病的發生率、致殘率和死亡率。

盡人皆知,腦血管病是一種發病率、死亡率、病殘率均很高的常見疾病,以前,這種疾病大多發生於中年或老年人,而45歲以下發病者比較少見,但近幾年來,有關45歲以下青年人發病者的報道逐漸增多。臨床上收治的腦梗死患者逐漸年輕化,其中部分青年患者的危險因素為血脂異常。

這些人群最容易被血脂異常盯上

早期檢出血脂異常,監測其血脂水平變化,是預防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病的重要措施。

為了及時發現血脂異常,建議:

(1)20~40 歲成年人至少每 5 年測量 1 次血脂(包括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2)建議40歲以上男性和絕經期後女性每一年檢測血脂;

(3)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病患者及其高危人群,應每3~6個月測定1次血脂。

(4)因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病住院的患者,應在入院時或入院 24小時內檢測血脂。

血脂檢查的重點對象,看看自己是不是中招

(1)有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病病史者。

(2)有高血壓、糖尿病、肥胖、吸菸等多種心血管病危險因素者。

(3)有早發性心血管病家族史者(指男性一級直系親屬在 55 歲前或女性一級直系親屬在65歲前患缺血性心血管病),或有家族性高脂血症患者。

(4)皮膚或肌腱黃色瘤及跟腱增厚者。

防治血脂異常,這6個小建議要記牢

血脂異常明顯受飲食及生活體式格局的影響,飲食治療和生活體式格局改善是治療血脂異常的根蒂根基措施。

無論是不是進行藥物調脂治療,都必須堅持控制飲食和改善生活體式格局。

良好的生活體式格局包括堅持心臟健康飲食、規律運動、遠離菸草和保持理想體重。生活體式格局干涉干與是一種最佳成本/效益比和風險/獲益比的治療措施。無論是不是選擇藥物調脂治療,都必須堅持控制飲食和改善生活體式格局。

1、在滿足每日必需營養和總能量需要的根蒂根基上,當攝入飽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總量超過規定上限時,應該用不飽和脂肪酸來替代。

2、建議每日攝入膽固醇小於300 mg,尤其是已有動脈粥樣硬化心血管病或高危人群,攝入脂肪不應超過總能量的20%~30%。

3、高甘油三酯血癥者更應儘量減少每日攝入脂肪總量,每日烹調油應少於 30 g。脂肪攝入應優先選擇富含 n-3 多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魚、魚油、植物油)。

4、建議每日攝入碳水化合物佔總能量的50%~65%。選擇使用富含膳食纖維和低升糖指數的碳水化合物替代飽和脂肪酸,每日飲食應包含 25~40 g 膳食纖維(其中 7~13 g 為水溶性膳食纖維)。

5、碳水化合物攝入以穀類、薯類和全穀物為主,其中添加糖攝入不應超過總能量的10%(對於肥胖和高甘油三酯血癥者要求比例更低)。

6、建議每週5~7天、每次30 min中等強度代謝運動。有心腦血管病者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身體活動。

血脂異常的4大誤區

1、血脂就是血管裡的垃圾,是有害的

正解:血脂過高過低才有害

有人說“沒有膽固醇就沒有動脈粥樣硬化”,在我們強調了諸多血脂異常的危害後,一些人入手下手認為血脂是有害物質。其實任何事物都不克不及走極端,血脂異常對健康的威脅切實其實很大,但正常水平的血脂是機體必需的根蒂根基物質,是維持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質。

如果血液中的脂肪含量過低,不但可造成心理障礙,還有增加腦出血及增加某些腫瘤的患病風險。所以,沒有膽固醇就沒有“生命”。

2、血脂降得越低越好

正解:血脂並不是都要降而應調

在血脂的成分中(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極低密度脂蛋白、乳糜顆粒)並不是都是越低越好,所以對於血脂異常的情況也並不是都是降得越低越好,其中高密度脂蛋白就是完全相反的,它是對抗動脈硬化的,升高反而是對身體有益的。而其他成分則是降至良好狀態時,對身體才有益。

3、降脂藥副作用大,血脂正常了就該停藥

正解:血脂正常不是停止服藥的指標

或許你還記得,當年他汀類藥在降脂領域曾出現過副作用,以至於很多人到目下當今還不敢隨意馬虎使用,其實這類副作用在臨床中其實不多見。由於他汀類藥物需要長時間服用,很多患者因為害怕這類副作用,就拒絕“持久戰”。

但是血脂異常的治療是長時間的,並不是是化驗血脂達到或趨近正常水平就停藥。因為血脂的異常受外界因素的影響很大,如運動、飲食、自身代謝情況、遺傳等都是緣故原由,任何一種調血脂的藥物,都不可能與日俱增,長時間堅持服藥才是根本。

如果停藥後,在控制飲食、運動的情況下, 3~6個月可複查血脂水平,但如果發現血脂水平不達標,則仍需繼續服藥。

最後需要說明的是,服用他汀類藥物,只要定期觀察肝功能和肌肉情況,就可能及時發現相關問題,以便及時調整用藥。在用藥上不克不及“剖腹藏珠”。同時,服用降脂藥時,絕不克不及忽略飲食節制和多參加體力活動。

4、膽固醇高一些無所謂

正解:不克不及忽視膽固醇的危害

膽固醇和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都是血液脂肪含量的指標,但是在一些人眼中,更重視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甘油三酯的指標。但這種只抓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甘油三酯,不抓膽固醇的做法是不正確的。膽固醇是血脂指標中必須重視的問題,尤其是高危患者,如高血壓、冠心病患者,更不克不及忽視降低膽固醇。

此外,血脂檢查一定要到正規的醫療機構,切勿相信街頭或公園等地區的免費測血脂檢測,其準確性是很難保證的。

再者,血脂的測量是有嚴格前提的,如在測量血脂前要禁食至少12小時以上;24小時之內不克不及飲酒;24小時內不做劇烈的運動;抽血前要停服某些降糖藥、降壓藥、胰島素及其他激素類藥物;對於孕婦、產褥期和哺乳期的女性而言,在產後或終止哺乳3個月後測量的血脂數值會略高於正常值,是不是血脂異常需要找專科醫生確診。

同時,臨時性的血脂測量,這些前提未必都能滿足,其參考價值本身也不大。

本文綜合收拾整頓自藥療君、中國循環雜誌等。

想看更多的精彩內容,快來關注頭條健康的官方微信公號:健康頭條號(jktoutiaohao)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4權勢鉅子預防6

    今天上午,國家心血管病中心發佈了最新版的《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新版指南建議公眾每日攝入膽固醇小於300毫克,已有動脈粥樣硬化心血管病或其他高危人群,每…

  • 語言有的障礙有些字和詞都忘

    健康諮詢描述: 語言有的障礙,有些字和詞都忘了,其他沒事 想得到的幫助: 想恢復我的語言障礙 病情分析:您好,這個情況屬於腦梗塞的後遺症,是由於語言中…

  • 後遺症語言發傻四肢行動正常

    健康諮詢描述: 出院一週多,想求幫助怎麼能康復,腦部多處動脈硬化,後腦分枝血管一段狹窄。 病情分析:你好,這種情況的話,建議可以通過鍼灸推拿理療治療比較…

  • 父親植物人

    健康諮詢描述: 父親2016年6月21日晚突發腦梗死,22日早上進去NCU,後經過磁共振檢查右腦三分之二以上梗死,醫生說是因為長年甲亢性心臟病血栓脫落導致(父親…

  • 我母親大面積術後一個月現在呼吸困

    健康諮詢描述: 大面積腦梗死術後一個多月,現在呼吸非常困難,躺不下,在床上總得用人扶著坐,肺部有積液大夫說不是很多,真愁人你們幫幫我好嗎? 病情分析:你…





最新文章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最新資訊

© Copyright 2016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