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養生

肚臍,中醫稱之為“神闕穴”,是全身361個穴位中唯一看得見、摸得著的穴位。

神闕穴的特殊性及與全身的廣泛聯繫,是其他任何穴位無法比擬的,被稱為“先天之結蒂,後天之氣舍”,“五臟六腑之本,元氣歸藏之根。”

神闕穴是任脈上的腧穴,具有溫通陽氣、健脾和胃、強壯祛病、養生延年的功效。

用藥貼敷肚臍

學會這一招,趕走7種病

神闕與任、督、衝、帶脈相通,因此用藥敷肚臍能經由過程全身各經脈發揮作用。貼敷肚臍的藥物多為辛香藥物,可以迅速滲入滲出,到達組織及微循環,獲得調和陰陽、治療疾病的目的。

下面幾種簡單經常使用的貼敷臍療法,可以或許趕走7種病,我們自己在家就可以做。

1、治失眠

取等量的黃連、肉桂,烘烤為細末,用蜜調為糊狀備用。先以75%酒精消毒肚臍,然後將準備好的糊狀藥膏敷於臍中,用傷溼止痛膏或其他膏藥貼附固定,12小時後取下並清潔臍部。

此方適用於失眠伴心煩、心悸者,中醫認為這種失眠屬於心腎不交型。黃連可以清心降火,佐以肉桂,起到把上炎的心火向下歸於腎元,從而心腎交通,改善失眠症狀。治療期間要禁食生冷、油膩食物。

2、治腹脹

萊菔子用文火炒黃,研成細末備用。敷臍時取10克藥面,以米酒調和成直徑3釐米的薄餅。臍部常規消毒後,將藥餅蓋在肚臍上,用紗布固定即可。每12小時換一次藥。

此方是利用萊菔子消食健脾、理氣消脹的功效,治療期間應注意禁食生冷、油膩食物。

3、治痛經

肉桂25克,丁香20克,吳茱萸15克,紅花15克,將上述藥材混合研成粉末狀,密封備用。使用時取5克藥面,用溫熱的黃酒調成糊狀,敷臍,用膏藥固定,每天換一次藥。

經前痛苦悲傷者可於有症狀之日起入手下手使用,經期痛苦悲傷者可於月經第一天起入手下手敷臍。

4、治前列腺增生

約3寸長的蔥白1根,白胡椒7粒,一同搗爛成泥狀。用75%的酒精消毒肚臍後,取適量藥物敷於臍部,蓋以保鮮膜,用膠布固定。每天換一次藥,取下後清潔臍部,保持局部皮膚乾燥。

5、治退燒

敷黃連粉、牛黃粉;

6、治療消化不良

敷砂仁、枳實;

7、降血壓

用吳茱萸、川芎各半研粉敷臍。

老祖宗留下來的臍療法

一次學會,終生受益

將藥物放在肚臍上,用膠布或紗布等覆蓋固定的方法,稱為“臍療”。

現代研究表明,穴位及經絡都與神經末梢、神經束、神經節有著緊密親密關係。這也就是臍療能促進人體神經、體液調節,從而改善組織器官功能的道理所在。

臍療的方法多根據經典醫書《鍼灸甲乙經》而來,除上面的貼敷肚臍,還包括按摩、艾灸、拔罐等法,但禁止針刺,以避免發生感染。

1、掌心按摩肚臍溫通陽氣、散寒通絡

神闕穴在肚臍中,臍乃“先天之結蒂,後天之氣舍”,是“五臟六腑之本,元氣歸藏之根”,可鼓舞一身之陽氣,具有溫通陽氣、散寒通絡的作用。

方法:兩手相疊,掌心對準並貼在神闕穴,每次15~20分鐘,每日1次。

2、艾灸肚臍治虛寒腹痛、反胃、嘔吐

重灸神闕,有死去活來的效果。艾灸肚臍能溫中散寒、溫補下焦,對下面三種病症有很好的效果:

1、治療虛寒腹痛;

2、脾胃虛寒引起的呃逆、反胃、嘔吐;

3、脾腎陽虛導致的腹瀉、水腫。

做法:一樣平常用艾灸或隔姜、隔附子餅灸10~30分鐘。

3、肚臍拔火罐治腹瀉、風寒型感冒

肚臍拔火罐具有多種養生防病作用,不同的作用能對治不同的病症:

1、能回陽固脫,治療長年不愈的腹瀉;

2、能扶正祛邪,治療風寒型感冒;

3、活血祛風,以治療頑固性蕁麻疹;

4、調和中下焦,疏通胃腸氣機,治療肚臍周圍痛及腹痛。

做法:拔罐操作簡便,易於掌握,但拔罐時間不宜過長,特別是寒溼型體質患者容易出現水泡,所以每次以10~15分鐘為宜。

肚臍是養生要穴,也是防病、長壽的大穴。學會一招貼敷肚臍的方法,可以或許趕走7種病。掌握三種不同的臍療法,還有更多保健養生功效,快告訴身邊的朋友們吧!

(注意:本文所用為基本方,使用前請諮詢醫生指導。)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最新文章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最新資訊

© Copyright 2016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