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養生

悠悠五月艾草香!關於艾草的那些民間故事、那些醫療價值、那些食用妙招,想必您已經知道了不少吧!但關於艾灸治病的那些事兒,尤其是艾灸補瀉的手法、環境等,其實都是飽含玄機的,但真正懂得其中祕密的人,卻不甚多。小編今天就和您一起來敘敘艾灸補瀉的玄機吧!

艾灸的治病原理與針刺有些差異,補瀉上也不相同。

這裡還是要繼續回到古人的思維裡。人體有十二條大的經脈,經脈就像大河一樣流走於全身。經水為營血行於脈中,河流上面有一層氣,這層氣行於脈外為衛氣。衛氣入裡則化為營血,營血外出則化為衛氣。針刺補瀉是調動經脈氣血。針刺補法要求安靜地將針刺入穴位,如此則氣血會聚集於針下;針刺瀉法要求有規律地轉針,如此則壅滯的氣血從針下散開。這樣在人體最盛的經脈施行鍼刺瀉法,在最虛的經脈施行補法,將氣血從盛的一條經引到虛的一條經中,只要氣血的運行標的目的改變,出針後慢慢地氣血相傾的狀態便會恢復到氣血勻平的狀態,如此補則實,瀉則虛。艾灸補瀉則不同,艾灸的補法是將衛氣導入到營血中為補,反之將營血引出到衛氣中為瀉,下面詳細說說艾灸的補瀉。


以火補者,毋吹其火,須自滅也。以火瀉者,疾吹其火,傳其艾,須其火滅也。

艾灸之前先要保證治療室內沒有風,待患者安靜平穩後將艾炷放於穴位的皮膚表面施行艾灸。艾灸的補法就是點燃艾炷後安靜地等待艾火慢慢燃燒,待病人感覺到皮膚較燙時用鑷子夾開艾炷,如此為一壯,緊接著再灸幾壯,最後挪開艾炷後用幹棉球輕輕按一會兒穴位。燃燒的艾炷能很柔和地將熱量穿透到內裡,在皮膚表面艾灸,熱量穿透表層慢慢向內溫煦深入,如此則使經脈之外的衛氣入裡,使匱乏的經血充足,以達到補則實的效果。艾灸的瀉法則需要在點燃艾炷後,醫者不停地對著艾炷吹氣,待病人感覺到皮膚較燙時用鑷子夾開艾炷,快速地再施行下一壯,兩壯之間儘可能不間斷。用口對著燃燒的艾炷一直吹氣,艾火的溫熱使得艾炷所在穴位處汗孔打開,但因吹氣使熱量被風吹走不克不及深入,同時吹氣會使艾炷所在穴位周圍的汗孔一直被風吹而收縮閉合。艾炷周圍的皮膚閉合而穴位處的皮膚打開,這樣外洩皮膚,使經脈周圍的衛氣虛,同時穴位被加熱則加速了經脈中營血外散為衛氣,如此則達到瀉則虛的治療

效果。


艾灸還需注意幾個問題。艾灸前一定要選擇好艾灸的環境,不克不及有對流風。艾灸的溫熱會使人體部分汗孔開放,此時易受外邪,需避風寒。艾灸時還需注意控制艾火的溫度與壯數。待病人感覺燙時快速移開艾炷,艾灸的壯數並不是越多越好,艾灸至穴位處皮膚髮紅則止。艾灸壯數過多,或艾炷移開時間晚,艾灸處會燙傷起水皰,只能待水皰吸收後才可再灸。有一種力量特別很是大的艾灸方法――瘢痕灸,就是艾灸時始終不移開艾炷,待艾炷燃完後再灸下一壯,這種灸法會燒傷皮膚形成瘢痕。瘢痕灸破壞了穴位處的皮膚,使穴位處的腠理封閉不克不及開洩,能長時間影響經脈的氣血,特別很是虛弱的病人,瘢痕灸能較快速地幫助人體恢復正氣。不過一定要注意,瘢痕灸破壞腠理,對人體氣血的干涉干與是不可逆的,應用一定要謹慎,一旦辨證錯誤,將瘢痕灸用於比較實的人或比較實的經脈,則會對人體造成很大的損壞,甚至威脅生命。艾灸並不是人人皆宜,也沒有人人皆宜的保健灸穴位,很多所謂的保健灸從文獻上看是傳抄錯誤。


《內經》中針刺與艾灸補瀉機理不相同,針刺的補法是將其他經的經氣引導到所要補的經脈中,而艾灸的補法是將衛氣引入經脈中補充經脈中的氣血;針刺的瀉法是將要瀉的經脈中的氣血引導到其他經脈,而艾灸的瀉法是加速經脈中營氣外出為衛氣。由於針刺與艾灸補瀉機理不同,各有其所宜,“盛則瀉之,虛則補之,熱則疾之,寒則留之,陷下則灸之。”

對於虛實相傾引起的疾病,我們需要針刺,並根據具體病情的虛實寒熱調整針刺手法,對於以虛證為主的疾病,病人局部氣血虧虛、皮膚特別鬆軟下陷,我們需要用艾灸的方法治療。很多病艾灸後需要配合針刺調整氣血分佈,否則徒補了虛的經脈而大環境沒有變化,大環境如果不利於局部氣血的恢復很快疾病還會反覆。《難經》所採用的針刺補瀉方法與《內經》不同,“當補之時,從衛取氣;當瀉之時,從榮置氣。”《難經》針刺的補瀉手法就是從灸法演變而來,其辨證體式格局、取穴原則、補瀉手法均不同於《內經》,臨床可以相互借鑑,但不可相互混淆。

它當年坑了無數中國人,其實用好了是一味好藥。

水田裡隨處可見的水稻根根,竟然還是治病良藥!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最新文章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最新資訊

© Copyright 2016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