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育兒

孩子一般在10歲左右,自我意識開始崛起,他們強烈需要父母的的尊重,需要父母把他們當作大孩子。但很多父母不瞭解孩子這一心理,仍把孩子當小孩子看待,這時的孩子,常常因為得不到父母的尊重和理解,而故意與父母作對。

面對這一時期的孩子,你一定要懂得這些:

1 讓孩子知道,學習是他自己的事

很多的父母在孩子的學習上花了大量的心思,但是,容易讓孩子產生誤解:他是在為父母而學習。父母越是逼著孩子去認真學習,越可能給孩子創造了拒絕學習、反駁父母的機會。

當孩子試探父母時,父母的態度一定要堅定,說不參與就不參與。如果面對孩子的試探,家長用責備的口氣對孩子說“再不好好看書,就會考試不及格”“考不好會被老師懲罰的”……那麼,孩子會繼續與家長玩這種“你越管我,我越不好好學”的遊戲。

2

告訴孩子――你要為理想而學習

現在有很多的家長這樣勸孩子好好學習:“如果你不好好學習,將來就找不到好工作!”“如果你不好好學習,將來就娶不到媳婦(找不到好老公)!”“如果你不好好學習,你將來就會成為社會最底層的人,就要過很艱苦的生活!”……

也許父母們試圖用自己的經歷和經驗來說服孩子要好好學習,然而,父母們卻忽略了這一點:四年級的孩子,正處於思維的高速發展期,他們已經有了自己的思維,不再像小時候那樣,父母說什麼,他們就信什麼。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告訴孩子,他們要為自己的理想而學習。

在幫助孩子樹立理想時,家長要特別注意一點,一定不要把自己的思想強加於孩子身上,例如強迫孩子把某個不喜歡的職業當做自己的理想。而是要根據還子的特長和愛好,幫助孩子樹立理想。

3

父母不要太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

生活中,我們常常聽到家長這樣教育孩子:“如果這次你考好了,你想要什麼,媽媽就給你買什麼。”“考了這麼少的分,我都替你感到丟人,你還好意思要這要那!”……這種教育只能是害了他們,或者使他們變得越來越蠻橫不講理,或者使他們的成績大幅下降,鬱鬱寡歡,甚至走向抑鬱或自卑。

每一位家長都應該用平常心來看待孩子的成績。學習是學生的職責,學習好是每個學生都應該做到的事情。家長不要因為孩子的成績好而沾沾自喜,或者用各種各樣的物質來獎勵她,這樣只會讓你的孩子有個錯覺:學習是為家長學的。

對待成績不好的孩子,家長首先不能打罵他們,其次要鼓勵他們,幫他們分析成績不好的原因,幫他們找到適合他們的學習方法,並告訴他們:“只要學習一直在進步,成績是次要的。”

家長還要為孩子創造一個輕鬆地學習氛圍,如與孩子一起討論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與孩子一起讀書、一起學習……不要動不動就問孩子成績、放學後就催促孩子去做作業,這樣只能讓孩子有種錯覺:他是為成績而活。

4

對一至三年級的孩子不要太過嚴厲

在小學一至三年級,孩子是沒有理性思維能力的,父母要求什麼,他們就會做什麼,父母說什麼,他們就會聽什麼。此時,父母的嚴厲可以起到作用。但到了四、五年級,孩子有了自己的理性思維能力,有了自我意識,當父母再嚴厲地要求他們去學習、再規定他們每次考試必須達到的名次時,孩子就會覺得學習是件很苦的事情,從而對學習產生厭煩情緒。

對於那些還沒有上學,或者剛剛讀小學的孩子來說,父母們不要急於教會他們多少知識,也不要要求他們考多麼好的名次,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的培養才是最重要的。

關於對10歲之前孩子的教育,一位兒童心理學家總結的很好:

多問快樂,少問學習;

多問“這次考試中,你細心了嗎”,少問“這次考試你考了多少名啊”;

多問“你喜歡學……”,少說“今天我教你學……”

四、五年級的孩子的自主意識正在萌芽,爸媽一定要讓孩子從被動學習轉移到主動學習上來,才能讓孩子在這一學習的定型期不退步。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最新文章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最新資訊

© Copyright 2016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