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育兒

【親子溝通如何說專家微評】培養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看似很簡單,許多家長卻為此很苦惱。因為這些家長沒想到,孩子的不良飲食習慣背後,是家長不科學的教育理念和不恰當的教育方法。

作者:JOSHUA

孩子的不良飲食習慣大多是由於家長的錯誤教育方法而導致的。

1.不尊重孩子的感受,扼殺孩子的主動性。

雖然幼兒不能準確表達自己的感受,但是幼兒對飢飽有本能的反應。家長要仔細觀察幼兒的表現,合理決定給幼兒提供食物的時間和數量。大一些的幼兒,家長準備好營養豐富的食物之後,要讓孩子決定吃什麼、怎麼吃以及吃多少,家長不要干預。

這看似簡單,真正做起來並不容易,超過80%的家長經常“強迫”孩子吃得過飽。例如:趁孩子玩耍或者看電視等注意力不集中的間隙,不斷給孩子餵飯;追著攆著孩子餵飯;表揚孩子飯量大,讓孩子為了獲得肯定而超量進食;不停地給孩子夾菜;不斷催促孩子快些吃;孩子吃飯時在旁邊嘮叨。這些行為都是不妥當的。

孩子的進食意願低,說明孩子已經吃飽或者不餓。只要孩子的消化系統沒有疾病,高矮胖瘦、吃多吃少、吃塊吃慢,都屬正常。先天體質、性格脾氣、運動習慣等,都會影響孩子的飲食。用家長的主觀願望替代孩子的實際需求,採取各種方式“強制”孩子進食,不但會導致孩子生病,會阻礙孩子學習合理控制飲食,使孩子養成不良飲食習慣。尊重孩子,就要破除心中的各種“執念”,尊重孩子的自然發展當然,這並不是說不要建立規則。

2.過於重視營養,不能堅持飲食規則。

總是擔心幼兒營養不夠,害怕孩子捱餓,超量給孩子準備食物;兩餐之間不停地給孩子補充水果酸奶等零食;沒有固定的進餐時間,或者不嚴格遵守用餐時間,孩子啥時候餓啥時候吃;用肥甘厚味刺激孩子胃口。這些做法的結果是破壞孩子的正常食慾,導致飲食紊亂、營養不良。

好的飲食規則有:嚴格遵守用餐時間,合理控制進食數量;用餐前1小時內不能再加餐,加餐量要少,不能以吃飽為目的;除正餐和加餐外,杜絕任何零食;不能用各種飲料代替白開水;不能在白開水中加入白糖等調味品;孩子沒到飯點就餓了,要教孩子學會等待,或者補充一點水果,不能大量吃零食;如果孩子因為不餓而不吃飯,那麼絕不允許孩子飯後再吃零食;必須到固定的餐桌前用餐,絕不允許邊看電視邊吃飯或者邊玩邊吃。

嚴格遵守這些規則,加之充足的運動量,孩子每到用餐時,就會有良好的食慾,吃得香,不挑食。嚴格遵守規則,保持良好習慣是飲食營養的前提。為給孩子補充營養而忽視飲食規則,這樣的做法是南轅北轍

3.不重視家庭飲食習慣,單方面孩子提要求。

家庭食譜決定孩子的飲食習慣。胎兒在媽媽肚子裡就能夠區分味道,孕婦飲食健康,孩子出生後更容易學到良好的習慣。孩子喜歡吃的飯菜會與父母驚人的一致。如果每天端上飯桌的食物都是營養均衡的食物,長此以往,孩子的飲食習慣自會健康。如果孩子有不良飲食習慣,家長首先要反思家庭的飲食習慣。

家長只需要按照家庭慣常的健康食譜,給孩子提供食物即可,不需要過多詢問幼兒的喜好。幼兒吃過的食物種類有限,而且他們只喜歡曾經吃過的東西,並不知道怎樣的飲食是健康的。當然,這與給孩子一定的選擇權並不矛盾。

經常與家長共同進餐的孩子,更容易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應該儘早安排孩子與家人共同進餐,並在孩子願意學習自己夾菜夾飯時,鼓勵孩子自己動手。請孩子參與準備和烹飪食物,孩子會在過程中學習理解食物的營養搭配。

4.用食品獎勵懲罰孩子,強迫強制孩子吃蔬菜

用來獎勵或者懲罰孩子的,通常都是孩子愛吃的高糖高熱量食物。這是在鼓勵孩子吃垃圾食品!這種做法讓孩子學會用吃東西應對不良情緒。長大後,遇到壓力、感到無聊時,就會習慣性地大口大口吃垃圾食品,損害身體健康。

沒有一個孩子天生就喜歡吃蔬菜!孩子生來喜歡甜味,蔬菜的味道是孩子不喜歡的。特別是2-4歲的孩子,對陌生食物和味道有一種本能的抗拒,這是人類的自我保護反應。讓孩子接受蔬菜需要循序漸進。強制只能讓孩子厭惡蔬菜。

孕期、哺乳期的媽媽要多吃蔬菜。試著在孩子特別餓的時候,先把蔬菜端到飯桌上。嘗試將蔬菜做成不同顏色、形狀和口味的食品,或者混在其他食物裡面,例如在包子、水餃、炒飯中加入蔬菜等,這裡考驗的是家長的創造性。讓孩子選擇喜歡吃的蔬菜,逐漸擴大孩子的蔬菜食譜。有的專家認為,至少需要10-15次接觸,孩子才能愛上一種蔬菜。實際上,有的孩子可能需要若干年!對此,家長務必要有耐心有愛心有方法!

培養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必須要尊重孩子、尊重規則、重視家長的榜樣作用、持之以恆,才能最終成功!

(作者JOSHUA,喜讀書愛思考,兩個男孩的爸爸,與孩子一起成長中。)

本頭條號擁有30餘位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傳播學背景的專家學者,將與活動號(微信公眾號:親子溝通如何說)一起,致力於推動有品質的親子溝通,“你問我答”功能已經開啟。歡迎關注!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最新文章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最新資訊

© Copyright 2016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