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育兒

著名意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博士,通過對幼兒自然行為的細緻、耐心、系統地觀察後指出:兒童在某一特定的時期,都會出現某種敏感期,在敏感期內施教,事半功倍,可迅速提高孩子心智的發展!

因此,有人說抓住敏感期,你的教育就對了。確實如果敏感期沒有處理好,那麼在孩子以後的人生中就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

在蒙臺梭利的教育理念裡把兒童的敏感期總結為31個。涵涵媽在這裡主要講以下幾個三歲左右寶寶常見的敏感期:

口腔敏感期(4-12個月)

特點:吮手指,拿啥吃啥。

因為玩具我允許她吃,當然前提是衛生。而硬幣、剪刀之類的,或者儘量不給她拿到,或者從小灌輸為什麼這些東西不能吃,講明白吃了之後有什麼危險。

很多大人怕孩子聽不明白解釋,只是一味地強制性不許怎樣怎樣,結果就是孩子偏偏吃,到幼兒園了還吃手,吐口水,說髒話,這些都是口腔敏感期沒過渡好的原因。

手臂敏感期(6-12個月)

特點:愛扔東西,打人,摳窟窿。

手可以在大腦的支配下,完成上百種動作,我們發現很多成年人,不會點鈔,不會栓繩子,這其實是手臂敏感期沒有過渡好。

還有的家長會為孩子不停地扔東西的動作感到鬱悶,其實,這是寶寶在通過這種方式來感知空間。所以,手的敏感期後,緊接著會出現大肌肉發育敏感期和空間敏感期。

對於涵涵打人,甚至摳人家眼睛的行為,那個時期我挺頭疼的,但是覺得肯定大點會好,因此也沒有指責她,而是給她講道理,為什麼不可以打小朋友,摳壞人家眼睛,小朋友會有多疼,多痛苦。於是她很快就明白了,自己不可以這麼做,而應該用更好的方法去表示喜歡和友好。

自我意識敏感期(1.5歲-6歲)

特點:這是我的,那是我的。

她喜歡從說“不”中感受著與他人分離的快樂,漸漸地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學會了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

自我意識敏感期有的孩子要持續到12歲,這個敏感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敏感期。因為它是一個思想獨立的人形成的重要過程。

我們發現,有的人會特別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能要什麼?而有的人特別容易被別人的思想所煽動,所左右,所誘惑。這就是自我意識有沒有過渡好的反映。

因為沒有自我,不能歸屬於自己,則必歸屬於他人!

因此,自我意識敏感期,大人一定要幫孩子過渡好。

執拗的敏感期(3-4歲)

特點:必須按我說的來。

執拗敏感期也叫秩序敏感期,特點就是事事都要按照他的意思去辦,而且之前做這個時期的順序是怎麼樣的,必須還是怎樣,不能打破。

比如對涵涵來說,晚上睡覺前必須是洗澡,喝奶,刷牙,講故事,缺一不可。再比如奶必須是媽媽來衝的,否則哭鬧不喝,要求重新來過。

孫瑞雪老師說:“兒童秩序的敏感期呈現螺旋式上升的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為了秩序的破壞而哭鬧,秩序一旦恢復就會安靜下來;第二個階段,為了維護秩序而說“不”,自我意識開始萌芽; 第三個階段,為了維護秩序而執拗,一切要重新來。”

家長處理敏感期時最常見的失誤:

1、 不要刻意去“教”

比如孩子吃手指,拿東西就往嘴裡塞,再比如執意把鞋子穿反等,看似不正確的行為。我們不要刻意地去教,去糾正。

因為以小寶寶的能力來說,是沒有對錯的,告訴他錯了會給他壓力,我們說話的口氣會讓她緊張。對於穿錯鞋子,我們正確的做法是平靜的告訴她兩隻鞋交換下,時間長了,她自己就會穿了。而不是一味的說教。

2、 不要給孩子亂貼標籤

手臂敏感期來了孩子會打人,自我意識敏感期時他不樂意分享自己的東西。

如果我們就因為這些行為,而給孩子貼,比如“不禮貌”“小氣鬼”等各種各樣的標籤,那麼這就是對孩子的不尊重,不理解。甚至孩子還會向你所說的方向發展成你最不願意看到的樣子。

3、 不要強迫孩子

很多大人為了面子問題,會強迫孩子出讓自己的玩具。或許對大人來說那只是個玩具,但對小孩子的意義就不是了。

而你的強迫會讓他變得更加不愛分享,或者走向另一個不爭不搶的極端。

4、 不要在別人面前說孩子“壞話”

不要把孩子的敏感期當作“壞事”,也不要把敏感期內的某些行為當作笑話給別人聽。

再小的孩子都有屬於自己的自尊,我們不能拿孩子的缺點或你認為不好的地方當作談資。你如果不想造就孩子造成自卑、不樂觀、不開朗的性格,那就家庭內部解決孩子問題。

5、沒能巧妙利用敏感期

在孩子的各種敏感期內施教,通常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孩子的語言敏感期,數字敏感期,邏輯思維敏感期,繪畫敏感期等來臨時,你可以把他此時的愛好培養成為特長。

往往這個時期內進行培養,要容易很多,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此時他興趣正濃。

所以,瞭解了孩子的各種敏感期,那麼教育孩子將會變成一件很有趣,很簡單的事情。但前提是育兒先育己。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最新文章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最新資訊

© Copyright 2016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