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育兒

孔融讓梨的故事曾經讓多少人津津有味,也是很多父母拿來教育孩子要謙讓的不二題材,但是今天,一名哥哥“讓梨”,卻遭到母親懲罰。

一天,媽媽拿出兩個蘋果,一大一小,大的那個看起來明顯有紅又甜,而小的那幾個就不那麼好了,弟弟拍著手大喊:“媽媽,我要吃紅色的那個蘋果!哥哥說:“媽媽,大的就讓給弟弟吧。“他知道孔融讓梨的故事。

媽媽笑了,覺得大兒子很懂事,應該表揚一下就對小兒子說:” 好的東西只想到自己先享用,這個叫自私!,所以這個蘋果我獎勵給哥哥!“

哥哥高興的接過來蘋果。

那麼,如果孔融知道他的讓梨會得到大家的好評,甚至帶來好處的時候,這個讓梨的動機,會不會那麼單純呢?

我們看到,剛剛哥哥拿到大蘋果是很高興的。第二次,媽媽又拿出了兩個蘋果,一個又大又紅的、另外一個又青又小。哥哥繼續謙讓,媽媽又表揚了一番,聽到媽媽的話,哥哥笑得興高采烈,正想接過大紅蘋果時,媽媽突然說:“很抱歉,你今天不克不及吃大紅蘋果!”

哥哥心裡很不解,媽媽笑著說:”你這次為何還要讓弟弟呢?“

哥哥想了想,因為謙讓反而可讓他拿到大蘋果。

媽媽笑了笑,說:“謙讓和虛偽只有一牆之隔,經由過程這種體式格局,讓媽媽給你吃蘋果,就是虛偽。”

哥哥羞愧的低下了頭,他切實其實是那樣想的。

第三次,又是一大一小倆蘋果,兄弟兩都沒有再爭著要了,

媽媽問:“怎麼了?不想吃嗎?”

“媽媽,開口要吃的叫’自私‘,謙讓的叫’虛偽狡猾‘,那我們乾脆讓你安排好了!”

弟弟撅著嘴巴說,結果結果兩個蘋果都被媽媽拿去做了蘋果汁,咕嚕咕嚕瞬間被媽媽喝完了。(這當孃的簡直是坑娃的段子手!)

“媽媽,你不講道理!我們都想吃的呢!”兩個孩子抱怨。

“有種好吃的蘋果叫機會!當機會來臨時,你不好好把握,當機會逝去了再惋惜,這叫愚蠢!”

“那我們究竟是要吃還是不要吃呢?”面對兩孩子的疑問,看看這當孃的答案:

孔融讓梨,一度是千古佳話,但是,你要問問,你的孩子時真想謙讓嗎?不要讓孩子被孔融讓梨”綁架了!

“對我來說,你們是平等的,哥哥沒有義務一定要對弟弟謙讓,對弟弟來說也是如此。但當哥哥發自內心關愛弟弟將好的東西給弟弟時,或者弟弟將好的東西分享給哥哥時,媽媽看到的是愛,而不是道德,媽媽不希望你們被道德綁架。一小我私家強迫自己去啃不可口的果子,媽媽不希望你們活在這樣的枷鎖下。”

以弱者自詡、以欺騙得到最好的是最熊的做法

“但如果弟弟以為自己小、能力比哥哥弱,以弱者自詡佔便宜,或者哥哥採用詭計和欺騙得到最紅最大的蘋果,這些都是自私的施展闡發。媽媽希望你們都能做個心中裝著愛、坦誠、正直、勇敢的人。”

還有更深遠的一個設法主意是,當孩子出生社會,遇到機會都不敢爭取,媽媽們還會覺得“謙讓”是個好事情嗎?

或者明明想要,卻不敢施展闡發出來,孩子這種虛偽的樣子,恐怕不是我們想要看到的!

用愛育兒,用心呵護,國家高級育嬰師邀您加入辣媽大家庭

微旌旗燈號:yuer1705(長按複製)

我們專注於幼兒的健康與教育,歡迎你的隨時諮詢!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最新文章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最新資訊

© Copyright 2016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