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育兒

寶寶入手下手添加輔食後,麻麻粑粑們立刻就把娃的吃飯問題提上議事日程。殫思極慮、埋頭苦幹的泡壇研究各種攻略,誨人不倦的與同齡寶媽交流,花樣翻新的操練精湛廚藝……究竟什麼樣的飯食是寶寶身體發育所需求的?如何吃才能既美味、健康又有營養?相信家家都有自己的私家祕笈與餵養心得。但是,菜鳥媽媽今天要分享的是如何讓寶寶養成專心吃飯的好習慣――無規矩不方圓。事實上,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準備添加輔食和正在遭遇吃飯困惑的嬰幼兒親爸親媽們,擎好吧。

在哪兒吃?一定要有餐椅

說到吃飯,用腳趾頭都能想出,必須是在餐桌旁坐著吃呀!哪一個正常的大人是躺著吃,蹲著吃,站著吃,跑著吃,跳著吃?但是這些現象,發生在沒有“自食其飯”能力的寶寶身上,反倒頗為常見。

經常有姥姥/奶奶或寶媽迫不得已的抱怨:我家孩子喂口飯可難了,追在屁股後面求半天才吃一口…我家寶寶還小,就得一人抱著一人喂…我家娃太鬧騰了,吃飯也不閒著,老是一會扭頭一會爬呀站的…STOP! NO!畫面太美,不敢想。

如果想讓寶寶好好吃飯,必須要給寶寶坐餐椅!

寶寶6個月會坐,剛好是添加輔食的最佳時機,不妨從一入手下手就讓寶寶養成好習慣:一坐餐椅,就要吃飯,形成條件反射。有了固定的吃飯“場所”,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寶寶四處“溜達”的可能,讓寶寶集中精力吃飯,家長也能從抱著寶寶,追著寶寶中,將雙手雙腿解放出來,優雅的坐在餐桌旁邊,與寶寶共度吃飯的快樂時光。

什麼時候吃?“吃飯儀式”很重要

大人是早、中、晚每日三餐,寶寶也要慢慢如此過渡,全家人步調一致。飯菜全部上桌後,大人通常會喊一句:吃飯��!開吃吧!當然,不喊也能夠,大家心神領會即可。我想,這也算一種平常人家的吃飯儀式吧。

對於嬰幼兒而言,固定而簡短的“吃飯儀式”特別很是重要。

要吃飯了,首先給寶寶穿上罩衣、戴上圍嘴,說一句,吃飯��!讓寶寶從玩耍中迅速切換到吃飯模式。

其次,吃飯時,大人以身示範,不看電視、不玩手機,不做與吃飯無干的統統事宜,精神愉悅、專心吃飯。

最後強調:大人須與寶寶一起吃飯。有句俗話:一人嘴動,十人嘴酸,講的就是吃飯的氛圍。看見大人嘴動了,寶寶也會有了食慾,模仿和學習大人如何吃飯,重要的是,全家人一起分享美食,豈不樂哉!不克不及因為寶寶小,就“特殊”對待。

我家寶寶不到一歲,從吃第一口輔食入手下手,就會戴上圍嘴。導致目下當今一戴圍嘴,就會很開心,眼巴巴的等待好吃的食物送到嘴裡。同時,動手能力特別強,經常會從我手裡將勺子搶去塞到嘴裡,學大人用沒有板牙的牙床咀嚼,享受自己將食物送到嘴裡的興奮與成就感。

有時,寶寶會仰著腦袋緊緊盯著大人手中的筷子,思考:那兩根長長的細棍,和我用的勺子不一樣哦?如果你用筷子夾口米飯送到她嘴裡,她會立刻張大嘴巴開心的接受這份測驗考試與體驗――這和自己手抓的感覺也不一樣唉。

吃什麼?沒有寶寶天生會挑食

從吃下第一口與奶不同的食物入手下手,寶寶的味覺、咀嚼和吞嚥功能迅速開啟、發育。我一直堅信,有哪一個寶寶天生就偏愛某種食物、厭惡某種食物。當然,除籠統意義上的甜味、辛辣口感除外。注意,這是味道。而在此我述說的是食物。

大人們要做的,就是遵守輔食添加的原則和禁忌,讓寶寶在不同的年齡段,充分品嚐每一種食物最原始的味道。對寶寶身體發育有益的健康食品,可以適當多吃,其他的也不克不及敬而遠之,相信“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這一原理,讓寶寶多一些體驗。

如果發現寶寶不太喜歡吃某一種食物,而這種食物又是身體必需的(過敏或不良迴響反映的除外),建議,將愛吃的與不愛吃的混合在一起,這樣寶寶就不會挑食啦。

有次,一個媽媽和我聊天時說到,不知為何,寶寶不愛吃魚,導致海鮮類的都不敢測驗考試了。後來細問才知道,第一次給寶寶加的是鱈魚肉鬆,寶寶吃了一小口就閉嘴不吃了。我的第一回響反映是,絕不克不及隨意馬虎測驗考試一次,在不明緣故原由的狀況下,就把一大類食物給pass掉了。後來在我的建議下,又精心製作了鱸魚,不出所料,寶寶特別很是愛吃。

寶寶不愛吃某種食物,一定要經過至少三次以上的測驗考試才能下結論,千萬不克不及盲目和草率。寶寶不愛吃魚,有無分析過緣故原由:他當時剛好不餓?做的味道有些腥?性狀沙沙的寶寶不好吞嚥?……那麼,稍做改進就行了。

如果寶寶以後挑食,責任一定在於父母!要知道,對孩子的愛,一定是有原則的、智慧的愛。

怎麼吃?“頻率和量”屬於氣勢派頭範疇

吃飯關係身體發育,事大!哪一個人不是吃飯長大的?事小!切實其實,每一個寶寶都能長大,但是品質卻大不相同。沒有哪個父母不是用盡全力來愛孩子,落到吃飯上,也是一門學問。

老人常講,什麼樣的孩子攤上什麼樣的媽,這是命!不到一歲的寶寶,吃飯多數靠喂。這裡有個頻率和量值得究究。

有的媽媽(老人)很細心,餵飯時老是不寒而慄,一小勺,一小勺的喂,喂一口歇半天,生怕寶寶嗆著、燙著。這也沒什麼不好,寶寶能吃飽就行。但弊端也不言而喻,喂得少、喂得慢,寶寶自然也吃得少、吃得慢,那麼在一樣的時間,20分鐘為例,寶寶吃進去300g食物。

有的媽媽(老人)屬於乾巴利落脆、短平快,食物、工具全都準備好,一大勺、一大勺的喂,頻率也會根據寶寶的咀嚼程度稍快一些,在20分鐘內,寶寶有可能吃進了600g的食物。

所以,寶寶吃飯頻率和量的掌握屬於氣勢派頭範疇,沒什麼標準。急性子寶寶,遇到慢性子的喂法,寶寶自然吃得少,時間長了,也許胃還沒飽,但大腦已不想發出繼續吃的指令了;慢性子的寶寶,遇到急性子的喂法,可能會遭遇貪多嚼不亂,嗆著噎著撐著的情形。

什麼樣的火候屬於剛剛好?這就需要大人與寶寶緊密親密配合,氣勢派頭一致了。

微信公眾號/今日頭條號:菜鳥育兒(搜索加關注,內容持續更新)

有愛、有知識、有情感

從事婦兒科普數十載、真實分享育兒心得――我是媽媽,責任重大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最新文章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最新資訊

© Copyright 2016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