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育兒

每當天氣變化無常時,家長最擔心的就是寶寶生病發燒,如果高燒不退的話,還會損害機體,尤其是對中樞神經系統不利,甚至是危及生命。

我們常聽到媽媽焦炙焦慮的聲音:“寶寶高燒幾個小時,體溫一直不降,物理降溫,藥物降溫都沒辦法!”於是去醫院兒科成了屢見不鮮。家長糾結著孩子為何總是感冒發燒?到底哪類的寶寶最容易感冒發燒?

第一類:不愛喝水的寶寶

有些寶寶不愛喝白開水,家長想方設法讓寶寶喝上“水”,於是就出現這一幕,家長用牛奶、飲料等等來代替白開水,然而過多的甜食只會傷害寶寶的牙齒,而且還會影響寶寶的消化功能。

@朵朵媽:我家寶寶不愛喝水,頭幾天病毒性感冒,一直髮燒反覆不退,水不喝,飯也不吃,急的我就拿大寶喝過的爽歪歪摻入水,才騙她喝了點水,感冒才漸漸好轉。

醫生有話說:水參與了人體的所有代謝,喝水少當然易生病,所以家長要從小讓寶寶養成愛喝水的習慣,水是預防和治療寶寶感冒發燒最好的“藥物”,切勿把果汁、飲料當成水給寶寶喝,當孩子感冒發燒、嘔吐或者是腹瀉脫水時,家長更應該讓寶寶多喝水。

第二類:“被多吃”的寶寶

常見一些家長追著寶寶餵飯,並對寶寶說“多吃點”才能快高長大,尤其是老一輩人帶娃,吃完飯還會不停地往寶寶嘴巴里塞吃的,於是寶寶長年“被多吃”。

@星辰寶寶:寶寶奶奶喂寶寶吃飯,老是讓他多吃點,我都覺得怕,我喂完寶寶,她再讓寶寶吃她的,有時還給他吃一些零食和水果,你說寶寶能吃多少,小孩又不知道飽!

醫生有話說:“要想小兒安,三分飢和寒”,即是說孩子的脾胃功能不好,雖需要營養,但是不克不及多吃,易消化不良,孩子的飲食要葷素搭配,品種合理,達到孩子需要為度,不要強行多喂。

第三類:“捂太多”的寶寶

網上流傳一種說法叫做“有種冷叫你媽覺得你冷”,有些家長擔心寶寶冷著,無論是寒冷天氣,或是乾燥溫暖的室內都把寶寶裹得“裡三層外三層”,捂得寶寶小臉都紅通通。

案例:1月,6個月大的男嬰,發燒39.5℃,上身穿厚棉內衣+毛線衫+棉背心+絲棉襖,下身是厚棉長褲+毛褲,全身又套了一件彈力絮連體棉襖。孩子趴在奶奶背上一動不動。醫生摸摸孩子後背,全是汗,便趕緊讓奶奶把孩子的絲棉襖脫掉和彈力絮連體棉襖脫掉,散散熱。

醫生有話說:寶寶常處於活動的狀態下,穿得過多,易出汗,引起內熱儲蓄,稍有不慎就會引發感冒發燒。家長應根據氣候來增減寶寶衣物,新生寶寶在室內要比大人多穿一件衣服,3個月大室內可以和大人穿一樣衣服,室外要多穿一件,同時家長要注意孩子的腳步保暖,腳部受涼易引發感冒。

第四類:睡眠少的寶寶

有些年輕的爸媽常有熬夜的習慣,孩子也跟著養成晚睡的習慣,經常晚上11點後再入睡,或者更遲,寶寶睡眠不足不僅免疫力下降,更會影響寶寶長個子。

@小寶媽:小寶1歲4個月去醫院體檢各項指標都優,但是她睡眠時間少,常常感冒,每次感冒都是扁導體發炎,伴隨頭髮熱。

家長應培育種植提拔寶寶早睡早起的習慣,特別是看到寶寶有生病的跡象時,一定要確保她們有充足的睡眠,兒童的睡眠時間一樣平常要保證在10小時以上,最好在晚上10點進入深度睡眠。

第五類:不愛洗手的寶寶

一些家長不注重寶寶小手的衛生,嬰幼兒處於探索期,小手喜歡到處亂摸,常見她們隨意把東西放在自己的口中,大一些的孩子,不洗手吃東西也是習以為常的事。

醫生有話說:凡是傳染性的疾病大部分都是接觸口鼻入侵的,洗手是預防感冒交叉感染的第一關,建議家長要常叮囑孩子洗手,讓她們養成飯前便後要洗手的好習慣,可與孩子一起看網絡上正確的洗手操作圖。

寶寶最容易得的病就是感冒發燒了,六歲以下的孩子平均每一年感冒多達6-8次,上幼兒園的孩子感冒的次數會多些,孩子感冒最煩心,家長一定要多帶寶寶室外活動,增強身體體質。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最新文章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最新資訊

© Copyright 2016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