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育兒

2016年3月,聯合國發佈了《世界快樂報告》(World Happiness Report),丹麥再次成為全球最快樂的國家。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世界快樂報告》以國家的人均GDP、社會福利、預期健康壽命、人生抉擇自由、激昂大方程度對政府、企業的信任度(民眾越覺得政府和企業沒有貪腐,免於貪腐自由指數越高)作為測評指標。

所以決定一小我私家的幸福感,不僅跟金錢、健康、自由有關。人越激昂大方,越容易達致幸福

對比美國(排名13位)和日本(排名53位)的數據可以看到,除激昂大方水平,日本其餘5項指標的指數都與美國差別不大甚至高於美國,但由於激昂大方水平大大落後,國民整體的快樂水平就落後40名!

我把這表格拉到後面,發現我國排名83,與第一位的丹麥最大的差距竟然是國民的激昂大方程度和對政府的信任度。

今天我們不談政治,但這個排名給我最大的啟發是,我們和我們的孩子不夠快樂的其中一個重要緣故原由是:我們不夠激昂大方!

但激昂大方不是經由過程基因遺傳的,究竟丹麥父母是如何將“激昂大方”(或者說“同情心”)這個快樂祕訣教育給孩子?

今天推薦美國育兒專欄作家Andy Hinds的文章,經由過程探討丹麥父母的育兒方法,你會發現,孩子的激昂大方、同情心,是可以經由過程父母引導孩子思考人的情感、情緒而獲得的。

你可能覺得獎勵蛋糕糖果就可以培育種植提拔出快樂,乖巧,有活力又自信的孩子,但丹麥的父母可不是這樣想。

2016年丹麥再次被評為全球最幸福的國家(共4次排名,丹麥3次奪冠)。很多人都想知道丹麥父母育兒的祕訣,因為一個集體幸福度如此之高的國家,她的人民的童年過得不會差。

究竟這些維京人後代是如何讓他們的孩子幸福感滿滿?下面我們一起來拆解丹麥父母眼中,育兒――“PARENT"的含義。

P→Play(玩)讓孩子自由玩耍是關鍵

研究發現,讓孩子自由玩耍,不論是自己玩或和朋友一起玩,都可讓孩子少些焦慮多些活力,也能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

另外一方面,不干預干與孩子玩耍,讓他們感覺到自己的生活自己做主,使他們有主見,有更強的自控能力,大大減小長大後回巢啃老的風險

所以丹麥人特別很是重視玩,他們的小學課程也基本上是圍繞“玩”開展的。

借鑑丹麥式育兒,你可以......

  • 安排一些遠離電子產品的玩耍時間,鼓動勉勵孩子動用身上所有感官去玩;帶他們到戶外,或者給他們一堆美術用品,讓他們瘋玩。

  • 組織一個玩伴小組,成員的年齡最好有大有小,這樣小的可以跟大的學習,而大孩子又可以學習如何“領導”年紀小的小夥伴。

  • 留出一些時間讓孩子單獨玩,讓他們有不同的玩耍體驗。

A→Authenticity(真)與孩子評論辯論消極情緒

丹麥的孩子讀著安徒生童話長大――例如經典的《賣火柴的小女孩》,裡面描述的小女孩窮苦、沒有親人、無家可歸,還在平安夜凍死;

《海的女兒》,美人魚為了成為人類,不惜承受刀割之痛割掉自己的舌頭,最後卻換來一個拋棄了她的男人。

丹麥的爸爸媽媽不會將這些故事當成悲情故事或恐怖故事讀給孩子聽。

他們會跟孩子評論辯論和探討故事中不同類型的情感情緒,這樣會讓孩子有同情心,懂得感恩,並學會如何處置懲罰自己的感情。

讓孩子遠離所有消極情緒反而會阻礙他們的情感發育。

借鑑丹麥式育兒,你可以......

  • 給孩子讀一些安徒生童話,不要全都看大團圓結局的迪士尼童話。父母也不要回避那些棘手的問題,例如“她最後為何死了?”。

  • 無論話題是什麼,都要誠實地回答孩子的問題,確保他們有辨別真假的能力,這意味著不克不及用“奶奶要去很遠很遠的地方”騙他們。要讓他們知道這個家特別很是重視誠實。

“真”也體目下當今表揚孩子方面,丹麥人不會過度褒獎孩子。研究發現,那些總被表揚“很聰明”的孩子,面對困難時會更容易放棄。所以表揚孩子的時候,你可以:

  • 表揚孩子的努力和完成的過程,而不是天賦――“你學習很用功,所以這次考得不錯”,而不是說“你真有數學天分”。

  • 必要時保持緘默沉靜,不要只是為了取悅孩子而說表揚的話。如果他們對自己的勞動成果不滿意,家長可以幫助找出緣故原由,鼓動勉勵他們下次改進。

R→Reframing(再定義)往積極方面重新定義問題

丹麥人總是滿滿正能量,下雨的時候不會抱怨天氣,而是慶幸不是在放假的時候下雨。

這不僅是好性格(但他們開朗得煩人),研究表明,把事情往好的方面想可以提高認知調控能力和適應能力

丹麥人不否定消極情緒,但他們崇尚“現實樂觀主義”,所以家長會教孩子根據情況重新定義問題。

借鑑丹麥式育兒,你可以......

  • 充分認識目下當今面對的消極情況,儘量找到一個積極的角度重新定義它。丹麥人相信每朵烏雲都有明亮的一面(丹麥是個多雲的地方)。

  • 避免說極端的話,例如“我討厭這個”,“我愛那個”,“我總是”和“我從不”等,太誇張極端的話對孩子無益。

  • 當孩子做錯事時,不要只是簡單地告訴他們做錯了什麼,而是將重點放在他們作出這行為背後的情感動機。

E→Empathy(同情)全國倡導培育種植提拔孩子的同情心

美國有研究發現,從90年代到目下當今,美國年輕人的同情心水平下降了近一半,而自戀程度急劇上升,專家把這歸咎於激烈的競爭環境、“貪婪信條”,和安・蘭德(Ayn Rand,俄裔美國哲學家,她強調本位主義和理性的利己主義)。

而丹麥則推出了全國性的項目,為要培育種植提拔孩子的同情心,還有關於人文和語言技能上的練習,提高孩子的情商。

借鑑丹麥式育兒,你可以......

  • 和孩子一起學習多去理解他人而不是評判、定義他人。

  • 引導孩子不要對情緒下判斷,例如:“你覺得那位阿姨為何會生氣?”,而不是說“那個阿姨不應該生氣的”。

N→No Ultimatums(不專制)尊重孩子,爭取孩子的信任

那種“我說了算”的專制型育兒方法不克不及根治孩子的淘氣問題,所以丹麥父母更希望贏得孩子的信任,做可靠的父母。他們尊重孩子,用溝通的體式格局解決問題,而非爭贏孩子。

借鑑丹麥式育兒,你可以......

  • 家長應該知道,孩子有時候會打擦邊球,測試家長的忍耐力,這是成長的一部分。所以當孩子犯錯時,與其懲罰,不如把這個當做一次機會,去教育,引導和鼓動勉勵孩子。

  • 重複孩子說的話,以施展闡發出你在聽Ta說話(儘管你這麼做只是為了後面的“不”作鋪墊),“你目下當今想玩iPad,但已經到點睡覺了”。

  • 尋找雙贏的解決方案,而不是爭贏孩子。“要不來日誥日我們把遊戲時間提前一點,這樣你可以在睡覺前玩久一點了。”

T→Togetherness(陪伴)一家人一起享受生活

丹麥語中的“At hygge sig”(簡稱“hygge”,發音為“hooga”),意思是“一起享受生活”,也指一家人簡單地一起閒逛的習慣。

傳統形式的“hygge”包括遊戲、唱歌、吃燭光晚餐,因為這些活動會給人帶來開心,舒服的感覺,這是丹麥文化的重要部分。

借鑑丹麥式育兒,你可以......

  • 一家人享受天倫之樂吧。關掉手機,點著蠟燭,玩些小遊戲,唱唱歌――尤其是唱歌,是一家人“hygge”的好選擇。

(作者:Andy Hinds ,翻譯:YoYo,編輯:君Boss)

※更多關於兒童教育的問題,請關注樂爸財商微旌旗燈號:lebacs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最新文章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最新資訊

© Copyright 2016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