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育兒

【親子溝通如何說專家微評】

由於兒童表達能力還不太強,特別是年紀比較小的孩子,掌握的詞彙還不豐富,往往他們表達出來的意思和成年人表達的意思其實不一樣。如果沒有準確理解他們的意圖,有時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困擾,理解的偏差也會造成雙方的誤會與矛盾。如何避免這些問題呢,或許下面的文章能給你一些啟發。

作者:王薇


九歲的寧寧乖巧聰明,也是兒子的好朋友。一天她突然特別很是認真地和媽媽說:“媽媽,我想找個老公”。

媽媽聽了心中一驚,但還是強壓住不安問:“你找老公要幹什麼?”

寧寧說:“我想要他晚上陪我睡覺。”

聽到這裡寧寧媽有些慌了,之前寧寧一直和父母在同一個房間睡覺,難道是――孩子知道了些什麼!寧寧媽不敢深想,只能故作鎮定地問:“媽媽陪你睡不就行了嗎?為何要老公啊?”

寧寧委屈地說:“你有老公陪,可我晚上一小我私家睡覺太害怕了。我也想有人陪著睡。”

原來如此,寧寧媽長長地舒了口氣。原來寧寧特別很是膽小怕黑,所以晚上睡覺一直都有人陪。可最近搬了新家,居住環境得到了改善,媽媽覺得也該鍛鍊鍛鍊孩子了,於是強行和寧寧分房睡了。寧寧頓時覺得孤單無助,看到媽媽睡覺有爸爸陪,所以天經地義地想到自己也需要人陪。

孩子口中的老公不過是安全感的代名詞,其實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那些可怕或複雜的情形。很多時候,家長聽孩子說話時通常喜歡用成年人的經驗去理解,這就導致了判斷的偏差。這種事情雖然不大,可是類似的情形卻不少,有的還可能引發矛盾。

前段時間兒子班級的家長群也炸了窩,緣故原由是有孩子回家反映中午學校訂的飯菜不好吃,孩子不願吃,於是餓著肚子忍到下戰書放學回家暴飲暴食。結果很多家長回家一問,孩子都說難吃。家長們眾說紛紜,擔心久而久之下去影響孩子的學習,有的家長特別很是生氣,言辭激烈決定去學校理論一下,聯繫到近期學校發生的各種不安全事件,家長入手下手擔憂焦躁與憤怒不已了。

我看到這樣的信息也有一些不安,於是晚上吃飯特地問孩子。

我說:“兒子,今天中午吃的什麼啊?”

小兒子說:“吃的肉丸子。”

“那是你最愛吃的,你一定吃了不少吧?”我試探到。

“誰說的,我一個都沒吃,全倒了!”兒子一臉嫌棄。

“啊,這麼浪費,為何啊?”我繼續追問。

兒子說:“難吃!串味兒了。”

看來是真的,我有些不滿,但還是安靜冷靜僻靜地問:“什麼串味兒了,一直這樣嗎?”

兒子有些無奈地說:“因為生活老師盛菜時,菜和菜都攪和在一起了,味道怪怪的,特難吃,我們班很多多少同學都吃不下。”

我突然想起兒子學校午餐以前是用塑料飯盒一盒一盒裝好,最近提倡環保,改用不鏽鋼餐盤了。我終於理解�⒗聿俏侍飪贍艹瞿肯碌苯袷⒎共說奶迨礁窬稚希�而不一定是飯菜的質量和口味上。想到這裡心中釋然很多,這個問題解決起來也就容易了。

上述的問題,在生活中常常出現,很多誤會與矛盾都是因為在溝通中,我們習慣用自己的經驗和理解去判斷對方的意圖,卻很少願意多花一點時間去仔細研究語言背後的諸多緣故原由。特別是與孩子溝通時,也常常以小我私家的視角與觀念去分析孩子面對的問題,然後給自己和孩子製造出各種可怕又複雜的緣故原由來。

於是,很多誤解矛盾就產生了,一個誤解又引發更多誤解,原本一些其實不復雜的問題最後因為溝通中的小偏差演變為現實中的大問題,需要我們耗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解決。

事實上,無論在我們看來關於對方意圖的假設是多麼正確和真實,它們都不過是些不完整或是根本就是錯誤的假設。

特別是兒童由於表達能力還不太強,年紀比較小的孩子掌握的詞彙還不豐富,往往表達出來的意思和成年人想要表達的意思其實不一樣。如果沒有準確理解他們的意圖,有時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困擾,理解的偏差也會造成雙方的誤會與矛盾。如何避免這些問題呢,不妨在溝通中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少評判,多傾聽。

有些家長在與孩子交流時,一聽到孩子說出與自己三觀不同的話,深怕錯過了教育孩子的大好機會,在沒有充分聆聽理解孩子真正意圖的情況下,就習慣性地搬出正確理論來批評教育,忙不迭地教導孩子,其結果往往曲解了孩子的本意。因此在與孩子溝通時,家長應儘量清空自己腦海中固有的標籤與判斷,延遲評判的時間,多多聽孩子語言背後真正要傳遞的意圖是什麼。

第二:少問封閉式的問題,多問開放式的問題。

在與孩子溝通時,我們習慣問孩子。今天施展闡發好不好?中午的飯好不好吃?老師有無批評你?這樣的問題我們稱為封閉式問題,只能回答是或不是,好或不好。這樣的溝通往往很難深入,也無法挖掘出問題背後產生的緣故原由。所以,家長們不妨換個問法,問一些開放式的問題。經由過程不斷的引導讓溝通更深入,經由過程談話瞭解更多信息,找到真正緣故原由。比如:今天中午發生什麼有趣的事情了嗎?中午有什麼菜?你愛吃嗎?為何?今天老師在學校怎麼評價你的,說了什麼?為何這麼說?等諸如此類的問題。開放式問題可以幫助家長在和孩子交流的過程當中獲取更多有價值的信息,找到問題的真正緣故原由。

第三:少訓斥,多尊重。

在與孩子溝通的過程當中,家長不要擺出居高臨下的姿態,動不動就以“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米都多,我走過的路比你走過的橋都多”自居。無論從孩子口中聽到怎樣的信息,都要尊重孩子,保護孩子的隱私,保護孩子的自尊。讓孩子信任並願意和家長分享自己遇到的各種困難與挑戰。

總之,好的親子關係是設立建設在好的溝通之上的,而好的溝通是需要用心培育種植提拔和維繫的。當孩子小的時候,他們依賴自己的父母,聽從父母的安排和教導,尊重、聆聽、引導與啟發式的問題可以或許幫助父母和孩子更好地瞭解彼此,增強信任,從而設立建設起親密、穩固的親子關係。

作者王薇,頭條號簽約作者,卡內基全球認證講師,曾經是美術教師、資深媒體人,目下當今是一對雙胞胎兒子的媽媽,一個對生活充滿好奇和熱情的人!)

本頭條號擁有30餘位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傳播學背景的專家學者,將與活動號(微信公眾號:親子溝通如何說)一起,致力於推動有品質的親子溝通,“你問我答”功能已經開啟。歡迎關注!

轉載須徵得本頭條號作者同意,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最新文章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最新資訊

© Copyright 2016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